首页 > 分享 > 园艺治疗:在“拈花惹草”中抚慰心灵

园艺治疗:在“拈花惹草”中抚慰心灵

园艺治疗研修班受到年轻人追捧。

越来越多花店开始转型做多肉植物。

戴上老花镜和手套模仿老人做园艺。

多肉植物·黄丽

多肉盆栽

花店的园艺摆件

本土园艺师方嘉豪

4月9日—11日,“园艺让生活更美好广东本土论坛”及第四期园艺治疗师专业技能研修班在我市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名学员参加,学员身份广泛,有的是社工,有的是心理咨询师,有的是高校老师,有的是园艺爱好者。该活动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主办。

园艺治疗师是个怎样的职业?园艺治疗究竟能治疗什么?中山在这个领域都在做哪些探索和尝试?本土的园艺师们有啥好建议?别着急,看完本期报道,这些问题你都能找到答案。

帮助“蜗居”水泥森林的现代人解压

作为国内园艺治疗界的“大咖”——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委员会园艺治疗学部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李树华博士也出席了论坛。

在他看来,现代生活节奏快,“蜗居”在水泥森林里的人们,因为自然缺失症导致身心健康出现各种问题,而园艺治疗正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相继出现或从国外引进,有助于解决老龄化、亚健康、问题青少年等问题。

他强调,园艺治疗并非包治百病,“有病仍需到医院看病,园艺治疗是一种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他解释,借由实际接触和运用园艺材料,维护美化植物或盆栽和庭园,接触自然环境而纾解压力与复健心灵。

目前国内园艺疗法主要运用在一般疗育和复健医学方面,如精神病院、教养机构、老人和儿童中心、勒戒中心、医疗院所或社区等。

从事园艺可促进人的功能五感

花花草草真的如此神奇吗?李树华表示,可以说人类自诞生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充满绿色植物的环境中度过的。

“所以,人类有回归自然的情感,人们可以从植物中获取平静,看到植物后心灵会受到慰藉。”

从科学上分析,注重园艺的发展,可以使周围温度温度降低、负离子浓度增加、噪音减弱等,起到环境疗愈的作用;从事园艺的过程中,可以促进人的功能五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通过冥想作用、园艺操作等,净化人的身心。此外,园艺还具备防灾避险、景观美化、休憩娱乐、文化传承等功能。

园艺疗法在国外发展已久,资料显示,早在1978年,英国就已经成立“园艺疗法协会”,以所有年龄层以及各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有兴趣利用庭园进行治疗的人们提供援助。美国、日本等也有类似机构和组织。

日本绿化中心1996年的调查显示,当时日本全国60%以上的残疾人疗养设施已经在进行园艺治疗。

李树华介绍,中国的儒释道文化、魏晋南北朝的隐逸文化、中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以及观赏园艺文化等都与园艺疗法的内核思想不谋而合。“但近代来并未向西方园艺疗法一样把现代科学应用到疗法研究和实践中,没得到后续发展,因此目前我国的园艺疗法还多受欧美园艺疗法影响。”

我市已有3名初级园艺治疗师

金灿灿的黄花风铃木、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花香馥郁的紫荆花……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山,到处有四季不谢的花海,作为我市首批获得认证初级园艺治疗师、中山市联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办人王少婷也在论坛中发言,她谈到了中山园艺治疗的发展情况。

她介绍,去年,市慈航社会公益服务社派了多名专业社工参与了第一期园艺治疗师专业技能(初级)研修班。慈航是我市第一个在三甲医院提供医务社工服务的社工机构,他们在实践中,尝试将园艺疗法应用到儿童患者、乳腺癌患者、医护人员等群体的辅助治疗中。

今年第四期园艺治疗班也有中山的15名学员,大多来自社工机构。

园艺疗法中山在全国先行一步

王少婷介绍,园艺治疗适合各类人群,不仅是一些特殊的残障人士、老年人、问题青少年群体、情绪障碍群体等,也适合普通人群,其实,就是通过园艺治疗课程衍生出“三生教育法”——生活、生存、生命三者相结合的自然疗法,让参与者亲近自然。“在东区公益园,我们还会上马一个‘愈花园’的项目,希望服务到社区的特殊人群。”

她介绍,雍景园小学也有一个植物园,在驻校社工的指导下,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进入植物园进行管理,培育幼芽、领养植物,待植株成熟后拿去义卖,让孩子们见证植物成长的全过程并参与到公益服务当中。

此外,王少婷介绍,一些本土园艺人也在尝试将专业园艺技术与一些课程结合。比如本土园艺达人方嘉豪是位绿植爱好者,自2014年起针对亲子、老人等开展不同的课程,帮助他们亲近大自然,通过亲手培育、成熟采撷等过程,促进身心健康。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委员会园艺治疗学部副主任委员赵娟表示,中山有发展园艺治疗项目的“土壤”。“其实,园艺疗法2014年才真正在国内兴起,至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山也在这方面先行一步。”

赵娟表示:“今年研修班的第一站选在中山,就是觉得中山在这方面有所尝试,同时公益氛围浓厚,政府支持力度大,因此,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普通市民享受到园艺疗法的美好。”

故事

A 护士学习微盆栽缓解家庭关系

慈航社会公益服务社总干事吴富华是去年首批拿证的社工,他介绍说,囿于医院环境的限制,阳台是封闭式的,天台比较少,花圃能够开发利用的相对较少。因此,开设的课程主要以自带材料为主,比如盆栽、绘画、采摘、手工等形式展开。

在他看来,园艺治疗与音乐治疗、运动治疗、沙盘治疗等都是社工服务的方式方法之一。“不过与其他方式相比,园艺治疗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植物是有生命周期的,是实物的,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可以让病患移情、抒情、转移注意力、增强社交。

王少婷也曾参与到医务人员小组的园艺治疗中,在一次课程中,一名护士突然啜泣起来,经过了解,发现因为她工作的作息不规律导致和丈夫有矛盾。

“事实上,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许多护士都与爱人的关系不太融洽,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微盆栽制作活动,要求医护人员的家属全程陪同,并有摄影师全程跟拍,通过六天的课程,通过前后照片的对比,我们发现,参训人员的表情有了很大的不同,学员反映和家属的沟通顺畅舒心很多。”

B IT男变身园艺师收获美好爱情

一个IT男变成了园艺师,本土园艺师方嘉豪用亲身经历上演了一场从技术到艺术的完美跨越。

“80”后的方嘉豪原本在澳门是执业的软件工程师,如今却是一个坐拥中山、深圳两地共12家门店的园艺师,承接大量酒店、公司等园艺设计,这盘生意可以说是他和女友的“爱情结晶”。

2014年,方嘉豪机缘巧合地遇见了经营多肉淘宝店的女友,“爱屋及乌”的他生活也因此发生很大变化:“原本每天都面对着枯燥繁琐的数字、程序,现在每天面对的都是生机勃勃的花草,心境平和了很多。”

由于方嘉豪有亲戚从事园艺工作,他对花草并不陌生,但毕竟新入行,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方嘉豪和女友每年都去往香港、韩国等世界各地,观展、学习。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了园艺治疗,觉得中山本土也有许多有需求的受众,于是摸索开设了“清悦园”、“惜善坊”、“心灵家园”3个园艺治疗项目。

C 柔软花草分分钟搞定“熊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方嘉豪见证了园艺治疗的力量:“柔软的花草分分钟就能搞定熊孩子。”

去年的一期亲子课堂,刚开始有的小朋友不肯沟通,有的小朋友撒泼耍赖,但通过园艺实操课,让专业义工引导孩子分辨颜色、自己动手挑选花材、与父母沟通设计想法……课程结束时,6个家庭的孩子都不哭也不闹了,参加培训的家长都表示亲子沟通顺畅了很多。

去年底,方嘉豪结识了东区公益园的负责人,陆续开展了一些公益性质的园艺治疗活动。

今年,方嘉豪也参加了第四期的园艺治疗师培训,进行了更系统的学习。他说:“以往感觉孤军奋战,现在感觉找到战友了,特别是对于如何将园艺治疗与公益相结合有了更具象的了解。”他表示,今年将走进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厂企、特殊学校等进行公益性质的园艺治疗活动。

相关链接

心灵家园(多肉)

●服务对象:主要针对特殊儿童及老人,结合多肉植物的种植,锻炼老人或特殊儿童的动手能力。

●植物挑选:选择颜色较为鲜艳、造型可爱、常年开花的品种,让治疗对象通过闻、摸等感知植株的气味、颜色等,增加治疗对象的感官接触,感知生命的力量,缓解心理压力。

惜善坊(中草药园)

●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中老年人。

●植物挑选:培育一些中药材,如益母草、穿心莲、枸杞等性价比高的中药食材,不仅可以让老人家理性认识中草药,还可以增加日常生活的情趣,让老人家每天看看自己种的花花草草,积极面对晚年生活,期待开花结果,感觉每天都有点“盼头 ”。

清悦园(天台菜园)

●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家庭、亲子。

●植物挑选:让天台、阳台成为迷你版“现代菜园”,一家老小变身“菜农”,培育一些可食用的蔬菜。经历亲手培育、成熟采撷、放心品尝的过程,近距离接触“田园生活”。

方嘉豪推荐种植花草:

1.黄丽、吉娃娃

推荐理由:造型可爱、易成活

种植方法:需要长时间晒太阳,但要避免高温暴晒,温度控制在20℃-23℃,保证通风。通过触摸叶子,感受软硬度来控制浇水频率,当发现叶子稍微发软时就可以浇水了。

2.长寿花

推荐理由:花期较长、花团锦簇、易成活

种植方法:放置在通风、阳光散射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隔天浇30cc水,注意等泥土干了90%再浇水。

他山之石

园艺疗法助残障康复者复元

广州市新跨越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以白鹤洞街幸福社区观鹤二社区重点受益区域,为本社区内86位残疾人康复者,包括肢体残疾31人,精神残疾17人,智力障碍10人,多重残疾10人,听力障碍8人,视力障碍7人,言语障碍3人等提供针对性的康复复元系列服务。

园艺成为长者及照顾者沟通的桥梁

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分享案例,他们服务的一个辖区内有不少长期患病、残障及高龄的弱能长者,这部分老人家的照顾者大都是家人(很多已经退休)或保姆。

这些照顾者由于日常照顾中承受者来自身体、心理精神、被照顾对象、其他家庭成员以及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导致照顾者与被照顾对象或家庭矛盾激发。

发现照顾者的需求后,该社工中心研发了一个园艺治疗项目。让照顾者将育种任务带回家,促使他们能尝试与家人沟通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的园艺活动获得家人支持;选择植物生长环境,体验照顾花草过程中决策的风险共担;与家人共同设计制作容器花园,从而加强与家人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家人一起分享园艺“成果”变化巩固。同时,将这些照顾花草的经验迁移至照顾长者的工作中,冷静平和地反思自己的照顾是否有切合被照顾对象的需要,反思在家中的定位及沟通方式等。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夯实理论跨领域,拓展实践学技巧-护理学院教师参加“园艺治疗”培训
金盏花:大自然中的治疗宝藏,探索其神奇功效
庭院景观设计,庭院园林设计,别墅庭院设计,庭院绿化设计施工
思维导图在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的应用
花艺美学|欧美花艺设计风格
花样年华,幸福生活——越秀区康园工疗示范站园艺体验活动
大花蕙兰在文化传统中的多样解读
多菌灵可以治疗白粉病吗?
养花最常见的6种虫子图谱与治疗方法!
地被菊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研究

网址: 园艺治疗:在“拈花惹草”中抚慰心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1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自然疗法——一种保持生命健康的科
下一篇: 花草养生与自然疗法.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