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朵花开,我们为什么会喜悦?
插一个花作,我们会收获什么?
学习花道,我们对花道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作一些了解,
文化的传承、演绎是人类活动的规律所在,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做一件事情意义,所作为何?
有的使自己感到快乐,有的使别人感到快乐我们更快乐,
了解一件事物的本质和背后,做一件更清晰透彻,快乐更多。
习花也如此。
插花的诞生、发展与传承是每一个习花者的必修课。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了解一些插花知识,
格物而致知。助于我们花道思想的成长和形成。
中国插花的发展经历的六个重要的时期:
先秦时期——原始阶段
▲ 古人借花传情
先秦时期虽然还没有插花的概念,但是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与生俱来的,古人对于花、草的喜爱也是如此。
周初至春秋中期,中国已有用花祭祀、借花传情和插花装饰仪容的习俗。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xue),赠之以芍药。
---《诗经.郑风.秦洧》
说的是青年男女以芍药相赠,表达爱情。
纫秋兰以为佩。
----《离骚》
即采摘兰花佩带在身上。
两汉魏晋南北朝——初级阶段
说到插花,脑海里闪现的必然是花与器的结合,那么古人是如何想到把花置于器皿之中的呢。
这得由观音菩萨手中的一只瓶子讲起。
▲ 手捧杨柳净瓶的观音菩萨像
东汉
汉明帝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前供花随着佛教也传入了中国。
佛教中观音大士手中的瓶子里的柳条是最早的插花形象标本。
“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南史·晋安王子懋mào传》中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
罂是一种盛贮器,既可用来汲水、存水,也可用来盛粮,在汉代即已存在。此时虽无专用的瓶子为插花所用,但在罂中插花,赋予了“罂”一种新的用途。
▲ 罂
把花放在罂中,花径吸收到水分,使花在佛前保持优美的姿态。佛前供花或许可称作插花艺术诞生的先导,但它本身是一种宗教仪式,而非纯粹的艺术追求。
南北朝
插花形式除秉花、佩花、花束外,出现了用盘盛果或花的形式,还有用器皿盛水养花的记载,花枝插置也略有安排。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庾信《杏花诗》
可见,此时插花已不仅仅用于佛前供侍。折杏花置金盘以待宾客,可以说是东方礼仪插花的首创了。也可看出花器的形式不再单一,人们倾向于用一种器皿衬托花朵。
隋唐五代——昌盛期
隋唐
隋唐时代,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盛时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成就辉煌,插花艺术也进入了黄金时代。
爱花之风盛极一时。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定位“华朝”,即百花的生日,常举行大规模的盛会。
其间日本派遣小野妹子访隋,学习佛法的同时将中国的佛教礼法及佛前供花和容器引进日本。
▲ 日本飞鸟时期的政治家小野妹子
于607年与609年两度出使
咦?小野妹子为何不是一名女子?
即使是现代日本的年轻人,也抱有同样的疑问。虽然事实上是一名糙汉子,但作为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外交家、艺术家,人家可是很内秀的。小野妹子两渡出使东土,回回到日本,在京都六角亭出家为僧,开创日本花道最古老的流派--池坊,池坊,意为池塘边的僧人。
五代十国
政局动荡,文人雅士多避乱隐居。民间插花风格有很大转变。突破唐代讲求庄重和排场的旧风,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均可使用。
插花容器更加广泛,出现了吊挂、壁挂形式。
郭江洲还发明了占景盘。
▲占景盘
说到花器,原始商周时代用以装酒的酒器尊、罍、觚、壶之类的铜器,造型纹饰均甚古雅,被后人移作插花所用。
唐朝开始制作瓷器后,使用陶瓷作为花器的风气才逐渐盛行。
在种种姿态的瓷器中,像各式古壶、胆瓶、尊觚和梅瓶之类最适合书斋中的摆设。
▲罍(左)、觚(右)
▲胆瓶(左)、梅瓶(右)
宋元——精雅期
从封建割据到统一的时期,赏花插花的习俗虽仍沿袭唐代,但不象唐代那样富丽堂皇。
宋人多喜爱梅花,讲求高雅韵致,以清雅素淡为美,从而使插花艺术进入精雅期,走上更高的台阶。
同时篮花也极盛行。花器研究有新进展,继五代占景盘后,又有三十一孔磁花盆、六孔花瓶等。
▲宋人多喜爱梅花
《瓶里梅花》
杨万里(南宋)
胆样银瓶玉样梅,
北枝折得未全开。
为邻落寞空以墨,
唤人讨人几案来。
诗句对花器的色彩、形状,梅花的颜色、野外生长方位及花朵状态均作了精当的描述,花与器开始广泛的连接。
伴随着文人雅士作画、吟诗、赏花,又产生了“文人插花”。文人插花为此时期的主流,他们把花木、自然与哲思联系起来,穷通物理,又在花木中寻找逍遥之乐,以拂红尘之污。小原流的“文人调”就是以中国文人的情趣为背景。
明代——完善期
明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复兴、昌盛和成熟的阶段。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系统的体系。当时以瓶花为主流花型。
厅堂花
厅堂花多为隆胜的理念花,如十全瓶花,用十种花材,象征十全十美。
书斋花
书斋花多为逸趣的心念花、自由花。
明清作为插花艺术的鼎盛时代,插花理论有较大地发展,许多插花理论著作相继问世。
清代——衰微期
清代初期和中期,花市仍十分兴旺,对花的鉴赏不逊于明代,插花技艺也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战争造成政局动荡,后期日渐沉沦。
在花市兴盛之际,出现了具有现代商业形式的“花券”,并开始流行对花品评,这既有理智的判断,当然也有神格化的癖求。
赏梅令人高,赏兰令人幽,蕉与竹令人韵……
清代文人、插花名师沈复著《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提出“起把宜紧”、“瓶口宜清”两个技巧诀窍,并自创了最早的“剑山”。
“起把宜紧”
即插花时应注意将“花脚”集中插在一起,使“一丛怒起”;而花枝的上部则向各方伸展,宛若聚集自然界中生长的植物,同一根生,丛生一起,自然优美,干净李利落。
“瓶口宜清”
即不管花材是亭亭玉立,还是飞舞横斜,都应成束插于瓶中,不使枝叶覆盖瓶口,如此则花枝傲然挺立,瓶口清清爽爽,花材与容器相映成趣,美感倍增。
20世纪80年代的复苏和发展
中国插花艺术经历了清末的萧条,沉寂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园艺事业的发展以及外国花艺的传入,才得以复苏并迅速发展起来。
相关知识
插花课程|NO.1 插花的历史,从一只花瓶讲起
杜鹃花放千树春——杜鹃传统文化与插花课程回顾
花瓶插花方法(附八种插花方法+花瓶选法)
家居花瓶推荐 I 有了这些花瓶我肯定去学插花
插花课程总结通用12篇
室内插花适合用怎样的花瓶?9种室内插花花器大科普!
让更多游客感受插花的魅力
武汉插花培训课程
插花课程|NO.29 混搭鲜花插花养护小贴士
高花瓶如何插花才好看?
网址: 插花课程|NO.1 插花的历史,从一只花瓶讲起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450.html
上一篇: 花艺培训,插花课程班,学花艺开花 |
下一篇: 上海市插花花艺进修学校课程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