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长期稻

长期稻

《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 2008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高菊生   徐明岗   秦道珠   开通知网号

【摘要】:为了探讨湘南红壤稻田多熟制的增产潜力,合理搭配轮作,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红壤稻田的轮作制度布置了长期定位试验。25年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促使分蘖速度加快,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粒数。早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对照)增加83.1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29;晚稻有效穗比稻-稻-冬闲增加48.0万/hm~2,每穗粒数比稻-稻-冬闲增加18。(2)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使水稻生育期延迟3~7天成熟,结实率比稻-稻-冬闲降低3.1%~5.1%。(3)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尤其是生物产量。水稻稻谷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54 081.1 kg/hm~2,增幅26.4%;水稻稻谷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1 088.0kg/hm~2。水稻稻草总产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44 109.1kg/hm~2,增幅27.1%;水稻籽粒平均产量比稻-稻-冬闲轮作增产882.2kg/hm~2。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菊生;徐明岗;秦道珠;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段世勇紫云英的合理利用[J];湖南农业;2002年09期 3 殷平;吴勇;周琳;姜朝晖;任可爱;湘北地区一季稻—紫云英多年连续自繁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0年03期 4 刘威;王晓雨;朱德雄;詹鹏;李培根;戴志刚;鲁剑巍;耿明建;紫云英与化肥配比施用对早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08期 5 张志坚;李彩雄;徐文坚;紫云英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6 汪淑凡;紫云英用作饲料比压青作肥料经济效益高[J];饲料研究;1986年01期 7 黄少軍衡阳地区紫云英的增产作用及其栽培经验[J];土壤通报;1964年05期 8 李志英;紫云英留种的技术关键[J];广东农业科学;1965年02期 9 许岩;张泉锋;马田田;肖家睿;晚熟高产紫云英新品种宁籽3号的选育[J];浙江农业科学;2024年01期 10 聂良鹏;郭利伟;丁丽;张琳;杜光辉;吕玉虎;豫南稻区紫云英不同喷药时期“一喷三防”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菊生;徐明岗;秦道珠;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2 吴跃明;刘建新;杨玉爱;硒富集处理的紫云英中硒对动物的生物学有效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温玉梅;胡红青;尤锦伟;周修配;宋子腾;紫云英还田对稻田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A];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4 谢志坚;徐昌旭;刘光荣;稻季施用除草剂后紫云英的养分障碍因子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赖涛;李茶苟;黄庆海;吴建华;紫云英长期施用的生物有效性及氮素肥力效应(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杜迎辉;王永长;高玉爽;苏海榆;刘书君;徐志文;紫云英根瘤菌高效固氮菌株的筛选及液体发酵样品的保存[A];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李一星;周俊初;紫云英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A];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杨佳美;余建强;紫云英苷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损伤的影响[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基础与临床生殖药理学术研讨会暨生殖药理新技术与新方法培训班论文汇编[C];2019年 9 张改娜;王瑛华;侯岁稳;贾敬芬;郝建国;鹰嘴紫云英抗甲硫氨酸变异系的筛选及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大松;李友国;周俊初;紫云英中5个共生固氮相关基因在盐及铵胁迫下的表达研究[A];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朋;紫云英-稻草共同还田的协同效应及机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2 陈大松;紫云英共生固氮相关基因在铵胁迫及盐胁迫下的表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刘英;紫云英、稻草还田与氮肥减施对双季稻产量和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功能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20年 4 周春火;不同复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土壤肥力影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5 李健陵;水氮管理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6 张瑞海;黄顶菊次生代谢产物紫云英苷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7 丑敏霞;紫云英参与共生固氮的结瘤素基因的分离与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周劲松;生物炭对东北冷凉区水稻育苗基质理化特性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柳勇;有机碳源促进土壤中五氯酚还原降解的生物化学机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马艳芹;紫云英配施氮肥对水稻产量、土壤特性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哲康;紫云英苷的酶法制备及其生物活性评价[D];江南大学;2023年 2 师思;紫云英与稻草还田对水稻生长及残留氮素去向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 3 戴伊莎;玉米秸秆和紫云英协同覆盖对西南旱地小麦田养分转化及利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21年 4 杨伟;紫云英还田替代氮肥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D];长江大学;2023年 5 戴伊莎;玉米秸秆和紫云英协同覆盖对西南旱地小麦田养分转化及利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21年 6 钱晨晨;紫云英翻压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水稻生长、稻田重金属含量及养分平衡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7年 7 陈金川;紫云英苷的酶法合成及其抗氧化活性[D];扬州大学;2016年 8 吴建伟;紫云英还田对稻田土壤硝化和反硝化相关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长江大学;2023年 9 肖嫩群;少、免耕和紫云英还田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胡宇;紫云英/绿肥油菜混作体系氮磷养分利用特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运海;“紫云英+水稻”迎来“绿色”丰收[N];河南日报;2023年 2 记者 赵丹丹;芜湖紫云英绽放大江南北[N];芜湖日报;2024年 3 通讯员 吴正言 记者 赵云涛 周文瀚 邓健;2024年芜湖市第三届紫云英人才日暨人才工作座谈会举行[N];芜湖日报;2024年 4 记者 俞冰清 邓健;“紫云英”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里绽放[N];芜湖日报;2021年 5 记者 李玲;种粮再念“环保经” 田间又见紫云英[N];池州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信阳:种下紫云英 肥地又增收[N];农民日报;2019年 7 津市市农业农村局 廖传丽;紫云英是花是草亦是肥[N];湖南科技报;2019年 8 高建 本报见习记者 王岩;小小紫云英蕴含大能量[N];农民日报;2018年 9 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廖育林;紫云英种子机械收获好处多[N];湖南科技报;2011年 10 通讯员 江鹏 智松;长汀建立千亩紫云英示范片[N];闽西日报;2010年

相关知识

湖南稻
“稻―稻―多花黑麦草”轮作的技术
假稻生物学特性与化学防治技术初探.pdf全文
稻香鱼肥好丰景 内蒙古阿荣旗“稻花鱼”迎来丰收
【甜甜稻花鱼 香飘致富路】中国·辰溪第三届稻花鱼文化节开幕
【一线实践】广州花都:“菜稻轮作”新模式,让“菜篮子”提质增效
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三亚打造稻菜轮作“3.0版”
“稻稻油”轮作栽培技术
水仙花海八月稻花香

网址: 长期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505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稻油轮作制中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和
下一篇: 耕地轮作休耕是生态环境前进的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