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棉花—花生间作制度栽培技术及生态生理初步研究

棉花—花生间作制度栽培技术及生态生理初步研究

棉花—花生间作制度栽培技术及生态生理初步研究

【摘要】:洞庭湖平原是我国的高产棉区之一,随着杂交高产品种的推广,棉花种植密度大幅度降低,这为农作物间套作提供了条件。本文运用作物生态学的生态位差异等原理,探讨了棉地套作花生的可行性。试验选择3个不同熟期、不同粒型的花生品种即湘花120(中早熟、大籽、高油分型)、四粒红(特早熟、中籽、鲜食兼烤食型)、湘农小花生(早熟、小籽、烤食型),在3个播种期即清明节前1旬(3月25日)、清明时(4月4日)、清明节后1旬(4月14日),与长江流域的最主要杂交棉花品种湘杂棉2号进行套种,并设计了单作与套作的比较试验。采用温度、降水量、土壤水分含量、相对照度等环境生态因子,以及棉花、花生的生长发育(主茎、分枝和生物量的发育进程、叶绿素含量)、生态适应性和生产力(产量和效益),以研究套作的整体效果与效益、筛选出棉田套种的适宜花生品种及其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大果高油品种湘花120长势长相良好,生物量较大,不易徒长,是棉地套作的理想高产、低荫蔽品种;4月4日前后为各花生品种的最佳播种期,但不同品种间有一定差异。探讨了棉花—花生套作制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1290318664393818112

1 许乃银;邹奎;廖琴;陈旭升;狄佳春;肖松华;刘剑光;2005年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评价[J];江西棉花;2006年03期 2 杨峰;王阶祥;腾俊磊;陈德华;不同类型棉田生态系统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3 王广力,王勇,韩立亮,张美文,李波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J];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4 刘东,李纯海,房忠华,李刚,盛祝梅凤台县农作物高效间套作模式与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3年02期 5 胡积送,杨可胜,产焰坤,吴应祥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效应及配套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6 朱明华,张祖平,万旭东棉花与大蒜、花生的间套种模式[J];江西棉花;2002年01期 7 巩固,张战伟,王素真小麦、油菜、棉花、花生间作套种栽培模式[J];河南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8 王小琳,刘辉,顾正清棉花间作花生试验的效应研究[J];江西棉花;2001年03期 9 蔡承智间套作增产原理[J];农村实用技术;2001年02期 10 李成尧,鄢圣芝四湖地区不同种植行向棉花田间小气候效应初探[J];湖北气象;2000年02期

相关知识

花生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镉对花生幼苗生长及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逃逸风险性研究和生态安全性评价
新疆棉花地面灌溉制度研究
南疆高产棉花灌溉生理指标研究
高油酸花生应用土壤调理剂增产效果研究
智能化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花生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风沙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花生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
山西省地膜复盖棉花灌溉试验成果分析

网址: 棉花—花生间作制度栽培技术及生态生理初步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506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农业部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
下一篇: 长江流域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