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 文化内涵丰富, 个性鲜明, 极具艺术魅力, 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我国历代园林都很注重植物景观艺术美及意境美的营造, 选择植物题材更有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文章拟通过记述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造境技艺的发展过程和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与意境的关系, 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进行了浅析。
1 植物造景概述
植物造景是运用乔灌木、藤木、花卉及草皮和地被植物等材料, 通过设计、选材、配置, 发挥其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 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形成多样景观, 这也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表现手法。植物景观包括自身景观、季相景观和种植景观。自身景观如叶、茎、花序、花和果实, 它们千姿百态, 五彩缤纷。季相景观就是植物随气候条件的改变而呈现不同的景观。种植景观是与周围各种形状景观构成的整体景观, 也可以是自身的各种组合所构成的景观, 像“ 移竹当窗”、“ 蔷薇扶壁”、“ 榴花照门”、“ 紫藤盘角”都是花木配植的典范。园林中有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直接联系, 像康熙和乾隆对承德避暑山庄72 景的命名中, 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的, 就有万壑松风、松鹤清趣、青枫绿屿、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金莲英日等18 处之多。江南园林亦如此, 如拙政园中的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听雨轩等, 有的是以直接观赏植物为主题, 有的则是借植物而间接抒发某种情趣。此外,春夏秋冬等时令变化也会改变空间意境而影响到人的感受, 这些因素往往又是借助植物作为媒介而间接发挥作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自然式园林为代表, 主要表现大自然的山水和植物, 强调植物造园, 将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的巧妙配置, 使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植物的作用远非装饰硬质景观这一功能, 已经延伸到各个方面, 各个领域, 从建筑结构到艺术美学, 从具象景观到抽象理论, 甚至可以控制整个园林的气氛。
2 植物造景意境美手法赏析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在植物选择上十分重视“ 品格”; 形式上注重色、香、韵, 不仅仅为了绿化, 而且还力求能入画, 要具有画意, 意境上求“ 深远”、“ 含蓄”、“ 内秀”,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传统造园植物造境普遍运用诗画理论, 使自然景物蕴含人文情感, 并通过楹联、匾额、题咏等手段, 将花草树木与文学艺术同园林主人或观赏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 达到托物言志, 借景抒怀,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果园林植物只有境而没有情, 那么只能是花草树木的排列组合, 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在利用植物造景的同时, 进行意境的设计, 使风景具有一种活泼的神韵, 从而达到形神的统一, 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作品来。
中国园林不但是一种视觉艺术, 而且还涉及到听觉、嗅觉等其他感观, 并通过他们表现出优美精深的意境美。古人造园植花木, 还善寓意造景, 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松柏苍劲古雅, 不畏霜雪风寒, 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其美学思想多有“ 言志”、“ 比德”之意。文人爱竹, 一是从形态出发, 竹有画意, 许多画家喜画竹。二是从概念出发, “ 未曾出土先有节, 纵凌云处也虚心”, 竹空心, 有虚心好学之意; 又有节, 为高风亮节。梅花不畏强暴、虚心奉献、自尊自爱、高洁清雅、坚贞不屈。“ 兰”被认为最雅, 绿叶幽茂, 柔条独秀, 无娇柔之态, 无媚俗之意, 香最纯正, 幽香清远, 馥郁袭衣, 堪称清香淡雅。“ 菊”耐寒霜, 晚秋独吐芳。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 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 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诗) , 连高洁清雅的梅花也为之生妒, 隐逸高姿的菊花也为他含羞。荷花被视作“ 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往往被诗化。
中国古典园林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 表达人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 如“ 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 表示坚贞不渝。“ 留得残荷听雨声”、“ 夜雨芭蕉”, 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 为棠棣之华, 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桑和梓表示家乡。依依翠柳, 表示惜别及报春之意。枇杷则产生“ 树繁碧玉叶, 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 万绿丛中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宜多”。桃花在民间象征幸福、交好运。此外, 还有海棠的娇艳、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兰草的典雅等等。古代文学艺术及绘画艺术等等文化积淀为我国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也可以说独具特色。只有我们将这一切文化背景加以利用, 融入到园林艺术美之中, 才能与植物景观产生意境美, 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情趣盎然, 才能充分体现我国传统园林独具特色的精华所在。
3 植物街造景艺术美手法赏析
植物的有机配置最高境界就是追求园林的艺术意境美, 而植物造境中艺术意境美的创造极为细腻、复杂。诗情画意的体现需借鉴于绘画艺术原理、美学原理及古典文学的运用, 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 并通过植物的四季生命周期变化, 使之成为一幅活的动态构图而植物造景中艺术原理的运用, 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
3.1 师法自然, 因地制宜
中国古代强调“ 天人合一”, 人类是自然中的一部分, 追求返朴归真、向往自然, 模仿自然山水营建园林成为风尚, 形成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画与文人写意山水园林。鉴于此, 园林植物造景树木花草的品种, 应因地而已, 宜求精而忌繁杂。树种配植, 应根据栽培的目的和生长习性, 尽量做到乔、灌、地被相结合, 要突出“ 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植物造景, 或直接利用自然植被, 或在园林中模仿自然山林植被景观, 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池、树、石融为一体,成为“ 虽有人作, 宛如天开”的自然山水园。
3.2 外师造化, 内发心源
中国传统园林和绘画艺术一样, 也是要求“ 外师造化, 内发心源”, 外师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 而内发心源则是强调并非刻板地抄袭自然山水, 而要利用建筑、植物、山石、水体等园林构筑要素, 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加工、改造以粹取其精华, 采用中国的传统造园手法, 师法自然, 力图体现“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之意境。
3.3 突出季相, 色香染景
借助自然气象的变化和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来创造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是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的一大特色。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 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 增强季节感, 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如春季山花烂
1 [2]
相关知识
园林绿化策划中植物造景作用与造景艺术手法.doc
造景艺术手法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原则
园林植物造景研究综述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造景手法详细讲解
园林包含哪些艺术造景手法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园林植物——花卉植物造景手法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花境的设计.doc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美学原理
网址: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意境艺术美手法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7340.html
上一篇: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 东莞黄牛埔森林 |
下一篇: 园林景观艺术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