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七叶树:与帝王树和配王树南北相配,复壮养护开启双重保护

七叶树:与帝王树和配王树南北相配,复壮养护开启双重保护

  始建于晋代的潭柘寺是北京最早的庙宇。
  因这里植被繁茂,古树众多,被誉为是我国古树名木的一座大宝库,
  登记在册的国家一、二级保护古树共有186棵。
  本期,生态融媒记者再次跟随北京京西文化潭柘寺公司工程部经理王宝国的脚步,
  来到潭柘寺,探访一级古树之七叶树。 

  南北相配,左右对称
  潭柘寺的七叶树一共有九株,其中最出名的有两株,恰恰是与帝王树和配王树相对称。“它们真是好看,白花配绿叶,好似白色佛塔一样。”记者在潭柘寺听到了很多游客纷纷感叹。说起七叶树,可能市民有所不知,但是说起它的另一种叫法“娑罗树”,肯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在潭柘寺出名的几株古树里,娑罗树榜上有名。据说在历代高僧长眠的潭柘寺中,高矗着两株开满白色花朵的巨大古树,它们就是娑罗树,因其掌叶分为七瓣,故又名为“七叶树”。
  相传七叶树是印度高僧智幻种植于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树上的白色花朵仿佛在墨绿色的树上插满了白色的佛塔。两株七叶树又与北面两株古银杏树,即“帝王树,配王树”左右对称,南北相配,可谓是相辅相成。
  花期将至,七叶开花
  由于佛门弟子都在寺院里广植娑罗树,因此七叶树又被视为“佛门圣树”。其树的粗干鳞片斑斑,叶片要比别的树种明显鲜绿一些,曾有人说,“七叶树苍劲茂密,干如蛟龙左右展立,叶平展如云”。它们的始花期为5月中旬,由于树形优美、花大秀丽、果形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所以每年此时到潭柘寺观赏的游人流连忘返。
  眼下正值赏花好时节,据工作人员描述,到了开花时节,七出掌状复叶托起无数蜡烛似的圆锥花序,花蕊吐露着芬芳,花瓣泛黄,壮美俏丽,有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韵味。而两株古树的枝干又向外平曲分开,整个大树呈杯状,好似天然盆景。
  开启双重维护,让七叶树健康生长
  王宝国告诉记者:“如今由于种种原因,两株七叶树的生长日趋衰弱,树干空洞腐朽、叶小、小枝枯死增多。对此,我们景区和有关院所合作对古树进行了测试。我们先利用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测试仪,对衰弱古树进行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测试。同时我们还对土壤结构及土壤中元素成分含量,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
  依据测试的数据,经多方面的分析和专家论证,终对两株七叶树做出了复壮措施。首先要疏通土壤超饱和水,增加透水性;其次促进菌根菌原土壤生物活性;同时降低土壤中的钠离子,并调节土壤营养元素平衡,促进根系生长,以此增强树势的技术要求。七叶树是潭柘寺景区的活文物,除了复壮以外,更要在乎平时悉心的养护管理。
  根系温度(热)和空气管理是养护七叶树的重要一步。养护人员需及时检查七叶树的复合渗水通气井的通畅,保证地表空气能导入地下,能使地表下1.5米处的空气新鲜程度等同于地表,同时促使地下1.5米处白天地温升高到3摄氏度以上,促使根系提前萌动、生长。
  根系水分管理也是关键步骤。及时在3月中旬、5月底以及10月中旬,采取补水措施。水分的补充,从复合渗水通气井处有针对性补充,方可确保古树的健康生长。
  养分管理和病虫害管理。每三年测定一次根系土壤中速效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有效铁、镁等微量元素的情况,根据变化及时从复合渗水通气井处,随水进行补充是重要的七叶树的养护管理办法;并及时开展调查,了解危害七叶树的有害生物如蚜虫和木蠧蛾,有针对性的在复合渗水通气井中施加环境友好型药剂,进行有效、及时防控。
  复合土著微生物菌剂的补充。古树之所以能长成千年以上的古树,是因为在进化过程中,根系的根尖周围附生了大量的微生物,在阔叶树如七叶树,吸收末端膨大的白色根尖,伴生有内生菌根与外生菌根,增加了吸收面积,从而吸收土壤中有效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的导管传导到整个植株,满足古树的生长需求。每年的3月中旬,从每个复合渗水通气井随水增施1升的土著微生物菌液。
  保护管理好首都的古树名木,让古树名木成为北京文化中心建设的“绿色名片”,对于弘扬和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古都风貌、体现古都特色、寄托相思乡愁、促进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陈梦瑶
  摄影/何建勇 

相关知识

古树复壮养护技术
在花盆里养出潭柘寺“帝王树”,克隆苗一年长高30多厘米
使古树复壮的管理技术
园林古树蛀干害虫危害及综合防治
城市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工程技术规范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第4版)
园林景观树应用大全
帝王花烛栽培与养护
“后援团”请来专家,北京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助力小区古树复壮
芦淞园林:精细古树养护 回应市民期盼

网址: 七叶树:与帝王树和配王树南北相配,复壮养护开启双重保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39827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行业资讯】绿化施工环保措施
下一篇: 城市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