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工艺——人工湿地系统设计方案 流域内水系按照湿地串联系统的原理及要求设计水深和水体形式, 从南至 北包括初级人工湿地, 经过滚水坝流入二、三级人工湿地. 菬颖池:初级人工湿地水深约40cm, 水景以漫滩为主, 配置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初级人工湿地既是景观水系的源头, 又初步吸收、利用、降解水体中的污 染物质; 挹清池:经多级滚水坝曝气、充氧, 水体含氧量增加, 更具活力; 浣碧池:二、三级人工湿地水深约40-90cm, 水生植物配置以沉水植物为主, 对流入 的水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处理; 多级滚水坝曝气充氧 第二段工艺——人工湿地系统植物选配方案 适地适种 水生植物的生活史以及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挺水植物:水毛花、黄菖蒲、再力花、芦竹、芦苇、千屈菜、野茭白、香蒲、水竹、泽泻、慈姑、石菖蒲、荷花等品种; 浮水植物:睡莲; 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苦草、菹草、狐尾藻等. 生态与园林的交融 全段工艺水质效果评价 综合整治水质效果比较 工程竣工前水质全部超出V类水标准;整治后两年,TP、TN、NH4+-N 和CODMn均表现出极显著下降(p0.01).,相比03年依次降低了88.5%、 68.8%、89.1%和68.0%。其中CODMn达到Ⅰ类标准, TP达到Ⅱ类标准, NH4+-N达到Ⅲ类标准。水体DO从04年的5.9mg/L增至9.2mg/L。 ① 根据当地地形落差大的特点,利用河道进行跌水曝气、滚水坝曝气,无需额外动力。 ② 滞留塘和人工湿地结合,滞留塘串联延长了水力停留时间,可充分发挥物理沉降功能,拦截大部分漂浮杂物及悬浮物,防止湿地堵塞。在滞留塘内种植各种水生植物,提高了净化效率; ④ 人工湿地为潜流湿地 ⑤ 不投放药剂,无二次污染; 管理运行简便,无需专人管理和运行经费,这是贫困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良好运行的保证; 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出水灌溉可以缓解农村用水紧张。 实例:都拉小河位于贵阳某水源地上游,河水来自地下水,沿途汇集集镇2000余人的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水质劣V类。 第1 单元:河道植物带滞留塘,河道中央种植金鱼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岸带有喜旱莲子草、李氏禾和藨草等,发挥河道植物带的水质净化功能。另外,此单元拦截大量的漂浮物和泥沙,便于清淤。 第2 单元:跌水曝气系统,长约为70 m,宽为4~15 m,落差约为5 m。通过在河道中放置各种石块,使之挡水回旋和溅起水花实现自然复氧。跌水曝气可增强水质净化效果。 第3 单元:漂浮植物滞留塘,滚水坝溢水。水面种植喜旱莲子草和水芹菜,覆盖度约为40%,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同时为微生物挂膜提供载体; 该单元主要起到缓冲、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厌氧消化、促进颗粒物沉降的作用,可以减轻后续单元的污染负荷。 第4 单元:斜面式滚水坝曝气系统,利用滞留塘水坝,在出水面利用石块建成斜面式溢流堰,坡度为75°。其作用是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溢流堰出水部分进入人工湿地,多余部分沿河道流出。 第5 单元:潜流碎石床湿地,由三级串联 缓流河道水质净化技术 缓流河道又称断头浜、盲肠河道、静脉河道等,指水流速度极缓的支流。 专利名称:静脉河道低污染水负荷削减的方法 专利号:CN.A 生态透水坝 淹没式生态床 潜没式生态床包括浮力调节装置、锚定装置,沉水植物床、微生物床、曝气装置、微孔曝气管,其中潜没式生态床上部为沉水植物床,下部为可撤卸式微生物床,潜没床底部设微孔曝气系统,潜没床顶部为浮力调节装置,底部为锚定装置。 潜没式生态床既可以根据所种植水生植物种类调节水深,适合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生长,为水生植物与水中微生物在水体有氧-缺氧条件下的生长提供条件,又可以根据河湖水库水体透明度条件调节床体深度。 生物接触氧化床是采用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的挂膜材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生物接触氧化床 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技术 对天然河流的人工改造不可避免地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河道萎缩,生物多样性受损,泄洪工程减弱,河岸美丽景色消 失。。。。。。 20世纪80年代,德国,瑞士提出“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 型”护岸技术; 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 设计目标 污水的处理 洪水的控制 暴雨的截留 提高附近水体的质量 为各种水陆生生物提供生长和繁衍地 处理目标 达到受纳水体要求的水质标准 满足循环用水或深度处理要求 预处理要求 观光用湿地 人工湿地的设计 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表面水力负荷,表面有机负 荷,水力坡度 设计内容:湿地的几何尺寸;集配水及出水;清淤及通 气;基质;湿
相关知识
河流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的使用价值与应用措施分析
桃花江水环境修复技术和工程
北京市河流沉水植物水环境适应性研究
城市季节性河流景观设计规划和生态修复研究
水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生态修复
水环境生态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
生态修复技术对水环境治理的影响
苹果高产管理施肥技术共18页文档
诸城市景观河道水生态建设与修复.doc文档全文免费阅读、在线看
六大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网址: 河流水环境修复技术.ppt 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0612.html
上一篇: 环境修复 |
下一篇: 南海水产研究所简介.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