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螟防治策略
草地螟防治策略
2011/1/20 19:46:22
草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草皮网虫、网锥额野螟、黄绿条螟、甜菜网螟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是草坪草的一大害虫。
危害特点:
初孵幼虫群集取食草坪草嫩叶的叶肉,残留表皮,并常在植株上结网躲藏,取食叶肉,因此,在草坪上又称为“草皮网虫”。幼虫共5龄,3龄后食量大增,可将叶片吃成缺刻、孔洞,残存叶脉,使草坪失去应有的色泽、密度,甚至光秃,严重时造成死亡。3至4龄前幼虫靠吐丝下垂后借微风摆动在植物间迁移,4至5龄幼虫一般不吐丝下垂,遇有振动或触动时,迅速落于其他地方。草地螟有时成群迁移,扩散为害,常常使灾害扩大。
发生规律: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2~3代,老熟幼虫在土壤表层中吐丝结茧越冬。翌年5月份化蛹、羽化,一般成虫盛发期为月中旬至6月中旬,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幼虫危害草坪,7月中下旬出现第1代幼虫。一般越冬代成虫量大,低温、阴雨等不良天气,多潜伏,遇惊扰常作短暂低飞。成虫趋光性强,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卵多产于叶背面主脉两侧,常3至10粒覆瓦状排列成块。
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消灭越冬幼虫。
2.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3.无公害防治。2至3龄前,喷施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或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等无公害农药;或1.2%苦·烟乳油800至1000倍液防治;既不污染环境,也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4.化学防治。发生量较大时,可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1500至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至2500倍液;或2.5%敌杀死2500至3000倍液等。
5.保护天敌,如赤眼蜂、伞群追寄蝇、双斑截尾寄蝇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与会员发布,仅供浏览参考,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请谨慎采纳.本站不做任何担保. ②本站未注明稿件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意义,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转载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③如转载文章信息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本站取得联系.
相关知识
多食性害虫——草地螟
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印发果菜茶等作物重大病虫害和草地螟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大豆花期前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花卉病虫害防治策略
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策略
花生病虫害防治策略
花卉病虫害防治策略.pdf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docx
花卉病害防治策略.docx
花生病虫害防治策略.docx
网址: 草地螟防治策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