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榻法就是让病者安卧于铺有清凉解毒或温经通络药物的床上,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具有发汗解表,清凉退热、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和利湿行水等功效。主要用于发热、水肿、痹证,瘫痪和寒厥等全身性疾病。
【操作方法】
(1) 冷榻法: 根据病症选择药物,将所选药物加工切碎,铺于床上,或铺于地上,令病者安卧之。冬季可盖被,夏季则盖布单。待周身至脚心絷絷自汗,即止。
(2) 热榻法: 根据病症选择药物,将所选药物炒热或加酒炒热,铺榻上,令病者将病痛处着药物安卧之。盖衣被,周身汗出即止。汗后令病者静卧2~4小时,待汗稍解后,扑以温粉。或将地面烧热,喷洒水,使地稍湿润,铺上药物,令病者安卧之。以患处接触烧热处,蒸汗即止。
【临床应用】
(1)天行病汗不出
桃叶适量,煎浓汁,以大盆盛之,置于木或竹床下,令病者卧床上,盖被助汗。须臾汗出即止,病亦痊愈。
(2)温病高热
鲜荷叶、鲜香薷叶、鲜薄荷叶、鲜竹叶各适量,切碎,和匀,铺于竹床或潮湿的地面上,厚约5~10厘米,令病者赤身卧其上。
(3)乙脑高热
鲜荷叶适量,切碎,平铺于竹床或阴凉的地面上,厚约2厘米。令病者赤身卧其上。
(4)水肿
大麦秸、小麦秸各等分,切碎,铺床上,厚约15~25厘米,令病者赤身卧麦秸上。同时盖麦秸被则更佳。变可将麦秸铺在地上,令病者卧麦秸中。本床治慢性肾炎、风湿性心脏病等所致水肿。
(5)小儿惊啼
鸡窝草适量,铺床上,上盖草席,令病儿卧之。
(6)头项强硬
桃叶适量,将地面烧热,喷洒水,使地稍湿润,铺上桃叶,约5厘米厚,令病者安卧之。以项着烧热处,蒸汗即止。
(7)脚痹
小麦麸2500克,小椒30克,食盐30克,葱3根,酒20mL。上药拌匀,加醋约200mL左右,以拌搅麦麸湿润为度。将药炒热,铺榻上,令病者将病痛处着药物安卧之。盖衣被,约1小时,周身汗出即止。汗后令病者静卧2~4小时,待汗稍解后,扑以温粉。
(8)瘫痪
蚕砂适量,用酒炒蚕砂,将蚕砂铺榻上,令病者安卧,隔日1次,疗程以病愈为度。
【注意事项】
(1)使用本法时,要根据病性选用药物及冷榻法、热榻法。
(2)使用热榻法时,注意不可过发其汗,一般汗出即止,一日不可行2次,以防汗多伤津耗血,出现变证,汗后以温粉扑之,并需静卧避风。
(3)使用本法时,如见过敏现象,应立即中止使用,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几千年来,瑶族医药的演变发展也是遵循这一规律。只是由于过去种种历史原因,瑶族先民长期居住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 形成了封闭自守,自给自足的经济集团。由于这样的经济集团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条件极差,加上交通不便,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甚少,整个瑶族社会发展的速度就比汉族地区的发展速度缓慢。直至解放初期,在社会生活中还带有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色彩。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能对本民族的文明发展如实地记载,更不用说医药卫生了。
相关知识
102岁女瑶医悬壶济世84年,掌握神秘“火疗法”,为人治病不谈钱
民族疗法
独特的苗族民间疗法
覃迅云滚蛋疗法
你知道什么是芳香疗法吗
禅医:花香疗法
12种传统的中医特色疗法
中医与芳香疗法.pdf
儿童绿色疗法
壮医香疗之花香疗法篇
网址: 药榻法 瑶医疗法之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4995.html
上一篇: 石女记 |
下一篇: 秘不外传实用验方70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