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取位于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站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以不同季节的平均气象资料为模式初始输入,用数值模式方法模拟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结果表明,城市中的水体对其周边的小气候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水体附近的温度日变化幅度最大,交通区次之,商业区最小。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上风岸2km以内和下风岸9km以内,以2.5km以内最为明显。离岸越远影响越弱。水体面积越大对环境影响越大,单块的小于0.25km2的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多块、密集分布的小面积水体会对环境的降温增湿效果更显著。与其它湖泊邻近的面积1.25km2的水体,可以使2.5km之内温差幅度0.2~1.0℃,水汽比含量增加1e-4~7e-4g/kg。相对孤立的面积2km2的水体,可以使1.0km范围内降温幅度0.6℃,水汽比含量增加1e-4~4e-4g/kg。增加水体使地面风速增加,一般能使风速增加0.1~0.2m/s。对于草地来说,增设1.25km2的草地面积使得下风方0.50km内温度降低0.4℃,使得1.0km范围内温度降低0.2℃,可以使得2km之内比湿增加1.5e-04~3e-04g/kg。单块的大面积草地与多个零散的小面积草地(0.25km2)产生的降温效应几乎相同。由于增设的草地面积相对小,所以草地对环境风速的影响不明显。
相关知识
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城区温湿度变化规律研究
城市居住区绿地小微尺度下垫面构成对环境微气候的影响 以北京地区为例
成都市城市微气候观测与分析
城市园林绿地微气候效应及其对人体舒适度影响研究
北京市6种下垫面不同季节温湿度变化特征
城市下垫面对微气候影响研究
夏热冬冷地区城市下垫面对微气候营造影响研究.doc
城市微气候与城市形态的关联性
城市微气候环境效应特征
基于三维模型的城市局地微气候模拟
网址: 城市不同下垫面覆盖的微气候效应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6108.html
上一篇: 基于数值模拟的上海城市肌理微气候 |
下一篇: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热带微气候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