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微气候观测与分析郑朋秦毛颖阚军阚天奇杨佳静向阳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成都610068摘要通过对东湖、成仁公交车站、万达广场、东光小区4个不同环境类型区域的微气候观测并进行温湿度指数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东湖公园东湖下风向温度比上风向下降0.79~0.88/℃相对湿度上升约13.28%。2水体面积越大对环境影响越大大型公共绿地中的人工水体上下风向温差0.11℃、3.6℃相对湿度差2.31%、4.1%。3水体有明显的降温增湿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受到天气背景、周边环境的影响而显示出不同特点。4城市中的水体对其周边的小气候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城市中交通去温度最高、湿度最小商业区次之水体附近温度最低、湿度最大。关键词城市微气候观测温湿度指数成都前言微气候Microclimate有别于大气候macroclimate指的是靠近地表、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温度、湿度和风速都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改变[1]。同时伴随着植物的蒸腾作用、水体等地表覆盖物的蒸发及凝结等大量的能量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转移或传递。正是由于地表环境状况的多样性以及上述环境变量随时间及高度的变化使得微气候有异于大气环流过程更活跃但总体变化更缓和的大气候[2]。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下垫面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交通和、建筑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环境逐渐恶化“城市热岛效应”及其负面作用日渐凸显。在夏季热岛效应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几率增大还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3]。笔者通过中巴资源卫星信息提取水体发现成都市东部城区水域近年来显著减少。选择成都不同类型的城市环境进行了实地小气候观测对不同下垫面性质和环境的温、湿度指数进行了分析。1方法1.1观测方法本研究监测主要在2009年5月进行在成都市东湖片区选取4个不同环境类型的观测点分别是东湖(公园湿地区)观测点、万达广场(商业区)观测点、成仁公交站(交通枢纽区)观测点、东光小区(居民聚居区)观测点。选择同一片区的不同下垫面区域作为观测区域在气候背景接近下反映出不同下垫面的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观测内容温度、湿度、风向等。风向测量采用FYF-ⁿ便携式测风仪温湿度测定采用干湿温度计测量前进行手动校准灵敏度为0.1℃和1。其中每个观测点取连续记录测定高度距地面1.5m监测频率为5min。1.2数据分析方法1.2.1温湿度指数定义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单纯的环境大气物理指标并不能综合反映人体的感受情况。因此Thorn1959提出了一种温湿指数[5]ThermohygrometricIndex,简写为THI来评价人体舒适度但这种THI仅仅是干湿球温度的简单综合计算并且只适用于高温
相关知识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要素的微气候相关性分析
基于三维模型的城市局地微气候模拟
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研究
湿热地区城市住区微气候与设计
微气候改善对营造城市空间形态的启示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
湿热地区四种城市树种树冠下微气候效应及影响机制,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智慧气象与城市微气候:街道层面的气候调节
绿地结构设计对社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以临海六角井未来社区为例
网址: 成都市城市微气候观测与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5083.html
上一篇: “广州花园”起步工程揭面纱 花城 |
下一篇: 公共场合微小气候怎么改善施工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