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风景园林》 2018年10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陈睿智   杨青娟   开通知网号

【摘要】:为探讨湿冷城市老人冬季户外活动如何适应休憩场地微气候,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冬季对冬季典型湿冷气候城市——成都市进行现场观察和微气候参数测量,结合TS-Givoni指标和微气候参数讨论老人户外休憩中在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微气候适应性选择。研究发现:当TS <2.0℃时,老人无户外休憩活动,当TS值≥2.1℃时,老人户外休憩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当2.0℃≤TS值<2.1℃时,老人户外休憩主要适应风速和太阳辐射照度而选择休憩时间和休憩地点。研究结果可为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适老休憩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3418724657214259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海静;彭明熙;夏热冬冷地区室外广场空间冬季热舒适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23年12期 2 张建萍;气候适应性视域下的南京地区乡村景观设计探究[J];工业设计;2021年04期 3 陈烨;吴锦绣;肖蒙;秦群捷;国佳琪;基于循证设计的养老社区适老性景观设计研究[J];江苏建筑;2019年S1期 4 方小山;胡静文;湿热地区老年人夏季室外热舒适阈值研究[J];南方建筑;201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魏林颖;城市公园室外热环境适老化研究[D];重庆大学;2022年 2 马笑艳;基于老年人热感知评价的城市公园开放空间提升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2年 3 李超;多元视角下城市滨水街区“适水性”评价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4 田在思;寒地商住区景观设计气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年 5 侯雅楠;微气候视角下江南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要素适宜性探究[D];南京农业大学;2020年 6 胡静文;广州市老人院室外热环境适老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睿智;韩君伟;湿热气候区城市露天开放性空间景观要素对微气候舒适度的影响研究[J];城市建筑;2017年01期 2 赵秀敏;郭薇薇;石坚韧;基于老年人日常活动类型的社区户外环境元素适老化配置模式[J];建筑学报;2017年02期 3 宋聚生;孙艺;侯小冲;人口高密度城区社区公园空间环境特征分析——基于老年人活动分类[J];建筑学报;2017年05期 4 宋聚生;孙艺;谢亚梅;基于老年社群活动特征的空间规划设计策略——以深圳典型社区户外活动空间为例[J];城市规划;2017年05期 5 骆天庆;傅玮芸;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公园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配置 上海实例研究[J];风景园林;2016年04期 6 陈睿智;董靓;基于游憩行为的湿热地区景区夏季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研究 以成都杜甫草堂为例[J];风景园林;2015年06期 7 陈睿智;董靓;湿热气候区风景园林微气候舒适度评价研究[J];建筑科学;2013年08期 8 陈睿智;董靓;面向低碳景观的四川地域气候舒适度区划研究[J];建筑科学;2012年06期 9 王祥全;王晓峰;户外活动对长春市城市独居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2年08期 10 林文洁;于喆;杨绪波;居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及其空间特征研究——夏季户外活动实态调查[J];建筑学报;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睿智;杨青娟;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J];风景园林;2018年10期 2 赵晓龙;风景园林微气候[J];城市建筑;2018年33期 3 刘滨谊;黄莹;上海市街道风景园林冬季微气候感受分析[J];城市建筑;2018年33期 4 齐羚;马梓烜;郭雨萌;刘加根;宋志生;基于微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村山水格局分析[J];中国园林;2018年02期 5 唐怡誉;刘春杨;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重庆建筑;2023年12期 6 李志明;王钺;杨毓婧;张童;基于碳中和理念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年49期 7 胡一可;于博;辛善超;乡村营建视角下风景园林建造教学实验探索——以2016、2017、2018年建造教学为例[J];风景园林;2018年S1期 8 孙天智;王晓俊;城市荒野的内涵及其空间建构策略[J];中国园林;2023年11期 9 林广思;蒋林桔;中国风景园林专科专业设置沿革、现状与分析[J];中国园林;2023年12期 10 2023广东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清远召开[J];广东园林;202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城乡之间,自然之中,诗意生活——风景园林思维在浙江省城乡风貌中的整体渗透[A];第二届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青年设计师论坛论文集[C];2022年 2 赵明国;城市风景园林景观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A];2024新技术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4年 3 蔡萌;金云峰;龙琼;日常生活导向下开放性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研究——基于空间功能融合的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2年会论文集[C];2023年 4 李莹雪;崔耘硕;郭汝凯;城市公园设计中风景园林与建筑融合的创新研究[A];第二届电力工程与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22年 5 褚赛琪;智慧风景园林全流程中大数据技术的探索与实践[A];2021-2023智慧城市原创设计展及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博览会(成都站)论文集[C];2023年 6 周婵媛;风景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要点探究[A];“2022智慧规划与管理”学术论坛论文集[C];2022年 7 汪方心怡;王敏;生态感知为媒介的人-景互动关系探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1年会论文集[C];2021年 8 左心怡;郭巍;荷兰层模型法的内容、应用和影响探讨[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1年会论文集[C];2021年 9 尹子佩;公园城市语境下的公园边界空间对公共健康的影响研究及设计策略[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下册)[C];2020年 10 牛牧菁;雷大海;孟繁博;基于公众生态文化需求的公园城市研究——以北京双秀公园园艺驿站网络搭建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2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2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尚宇;风景园林符号学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2 龙燕;城市边缘区风景园林空间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陈云文;中国风景园林传统水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马辉;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桥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汤士东;张良皋风景园林学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6 赵彩君;城市风景园林应对当代气候变化的理念和手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曾洪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体宜”[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张晓燕;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廊设计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张晋石;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刘方馨;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视角下的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丹;敦煌石窟壁画中的风景园林思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年 2 宋莉娟;中国地景文化视角下宁夏历史风景园林空间格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 3 蔡威;基于游牧理论的风景园林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 4 项杰;风景园林视角下浙江省“白鹭园”营建技术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5 刘旭;风景园林视角下浙江传统海塘景观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6 邹苗;风景园林视角下休闲康养型农旅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7 段玉侠;风景园林空间小气候实测及适应性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8 刘瑾;森林体验与养生规划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9 沈雯;风景园林视角下的综合性中庭景观评价及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10 刘颖;开放与封住区可步行性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婧赟;推动风景园林更好发展[N];绍兴日报;2023年 2 记者 杨若男;打造美美与共的风景园林[N];中国建设报;2023年 3 王忠杰;聚焦风景园林高质量发展[N];中国建设报;2023年 4 本报记者 蔡柳楠;漳州市风景园林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林文斌:“智”管园林 “慧”及民生[N];闽南日报;2021年 5 记者 邹小梅 通讯员 于肖惠;博河生态工程获评国际风景园林大奖[N];博尔塔拉报(汉);2022年 6 本报记者 王琳;打造河北风景园林经典精品[N];邢台日报;2019年 7 记者 杜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打造新时代河北风景园林经典传世之作[N];邢台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陈美谕;新时代风景园林,科技仍先行[N];中国花卉报;2019年 9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杜烁 通讯员 田冰;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风景园林国际学术交流会开幕[N];邢台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李磊;风景园林行业科研人员吴向崇:用科技之力让绿色尽染琼州大地[N];海南日报;2019年

相关知识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绿地结构设计对社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以临海六角井未来社区为例
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上邨规划为例
台风灾害下城市受损树木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广州为例
城市区域内微气候的影响因素
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
基于植物疗法的福州医院户外植物景观研究
彰显蓉城魅力城市独特风采 成都市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
城市中心区广场空气质量改善与空间形态关联性研究
昆明主城区花卉植物的观赏性及适应性研究

网址: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47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城市区域内微气候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 2024至2030年中国城市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