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上邨规划为例
《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1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上邨规划为例
朱俊华 开通知网号
【摘要】:随着各种计算机可视化模拟技术成熟及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越来越多的辅助设计软件已经被应用到城市规划项目中。同时,伴随全球气候变暖等事件,低碳、生态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期望生活的居住区能够获得更多舒适的日照、通风和远离噪音的污染。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视化模拟,将定性描述的居住区低碳设计策略,通过数字化、图像化科学定量地描绘出来,为创造与自然融合的居住区提供技术支持。本研究以提高居住区生态舒适性为目标,以计算机可视化模拟为手段,通过模拟风环境、热环境、光环境及噪音环境的舒适性状况,建立居住区空间布局与人的舒适性之间的关系,进而选择出最优化的居住区方案。本文以香港牛头角上邨居住区规划为例,分别应用计算机可视化模拟软件ECOTECT、CFD、CADNA/A对该居住区的光环境、风环境及声环境进行模拟,进而提出适合当地气候地理特征的居住区低碳规划设计策略,探讨计算机可视化模拟技术在居住区低碳规划中的应用。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波;基于室外风环境优化的厦门地区高层住区布局模式初探[D];厦门大学;201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曹晓庆;建筑环境模拟技术运用案例分析[J];华中建筑;2010年02期 2 郭红连;Cadna/A和GIS在城市道路交通环评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16期 3 杨丽;居住区风环境分析中的CFD技术应用研究[J];建筑学报;2010年S1期 4 杨丽;Ecotect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住宅科技;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媛;吴智锐;王丹;李洁;干热地区不同居住区夏季室外热环境分析——以石河子市5个居住区为例[J];绿色建筑;2024年01期 2 张楠;王小德;杭州市临安区居住区外围周边绿地植物资源调查[J];中南农业科技;2024年02期 3 重庆市发布中心城区新建高品质居住区技术导则[J];北方建筑;2024年01期 4 陈虹合;文戈;顾炜炜;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服务能力分析及优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年06期 5 李婧;张浪;张桂莲;仲启铖;余浩然;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上海市甘泉社区绿道为例[J];中国园林;2024年05期 6 黄瑞雪;郭异礁;张玎铃;张洪川;秦启荧;重庆市主城居住区夜间光污染现状及建议[J];光源与照明;2022年11期 7 孙菲菲;城市大环境与居住区小环境相结合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考[J];佛山陶瓷;2022年12期 8 向朝辉;张川;张瑛;恩施市居住区植物配置调查研究——以某小区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23年01期 9 何典雅;李海山;生物滞留关键技术及在居住区的应用探讨[J];山西建筑;2023年08期 10 康肖厚炜;王昊;孙成双;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居住区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俊华;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上邨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邵玉宁;老龄化浪潮下居住区适老化更新策略探讨——由日本适老化团地再生引发的思考[A];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7年 3 李凯;邵经智;浅谈居住区前期规划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4 田野;陈宇;裴凡伟;大型公租房居住区的实践与探索——以天津市大寺新家园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玲;大型封闭式商品房居住区开发的伦理反思[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6 吴靖梅;旧居住区内生式更新的理论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7 周燕;尹丽萍;居住区可食用景观模式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4年 8 李晨陶;天津市城市居住区邮政网点布局研究——以南开居住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徐碧颖;北京方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与对策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10 邓宝忠;寒地居住区老年人休闲空间设计[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丞;基于规划要素的居住区热环境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2 汪平西;城市旧居住区更新的综合评价与规划路径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3 费彦;广州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张智;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管理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李家宇;湘南居住区空间热敏感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全年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22年 6 曲蕾;居住整合:北京旧城历史居住区保护与复兴的引导途径[D];清华大学;2004年 7 卢圣;居住区园林可持续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刘军;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天津住区规划发展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段满珍;基于博弈论的居住区共享停车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刘洪营;城市居住停车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子祎;北方居住区水景观综合评价及其优化设计[D];石家庄铁道大学;2023年 2 孙方圆;深圳市南山区典型居住区品质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年 3 唐豪;基于微气候效应的郑州地区高层居住区空间形态优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4 高瑾萱;北京市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的社会化微改造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20年 5 贾荣霞;西安老居住区适老化环境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年 6 冯雯;旧居住区城市更新交易成本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7 高守国;大连山地居住区策划及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8 孙诗颖;济南市旧居住区静态交通改造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 9 陈俊锡;郑州市既有居住区功能性提升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10 李光金;武汉居住区停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卿尧;我市居住区乔木修剪有了“指南”[N];宜兴日报;2024年 2 记者 季张颖;居住区分类达标率提高到95%[N];上海法治报;2024年 3 记者 赖志昌;居住区应采取“人机非”分流设计[N];福州日报;2024年 4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88个居住区4家单位上榜[N];贵阳日报;2024年 5 俞轩;重庆发布中心城区新建高品质居住区技术导则[N];中国建设报;2024年 6 本报记者 陈玺撼 张杨;街道上“大冲洗” 居住区“清积存”[N];解放日报;2022年 7 全媒体记者 郭军鸽 通讯员 孟玲莹;今年我市新建改造57个居住区游园完工[N];乌鲁木齐晚报(汉);2020年 8 ;“快融入”是这样实现的[N];贵州日报;2019年 9 记者 肖雄 通讯员 温健;易地扶贫搬迁中迸发的“妇联力量”[N];黔西南日报;2019年 10 记者 石小宏;居住区建托位 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N];四川日报;2020年
相关知识
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上邨规划为例
居住区水景设计研究
浅析居住区屋顶花园绿化设计
绿地结构设计对社区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以临海六角井未来社区为例
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休憩的微气候适应性研究——以成都市老人为例
基于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南京市青龙片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基于碳汇理论下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以贵州余庆至凯里高速公路为例
基于“源—汇”景观调控理论的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途径——以天津市蓟县于桥水库水源区保护规划为例
现代小型庭园水景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研究初探——以巨野县麟居花园(东区)中心绿地水景设计为例
湖泊生态治理与旅游产业开发——以胶州湾金湖生态规划为例
网址: 基于微气候模拟的居住区低碳规划方法初探——以香港牛头角上邨规划为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4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