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课程简介(上册) 植物营养学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本课程以植物矿质养分为核心,主要由植物营养生理、土壤养分供应和肥料性质与合理施用三部分所组成。植物营养生理部分的主要内容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功能;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养分在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矿质营养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与改良和逆境土壤的植物营养等。土壤养分供应部分,是从土壤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角度,对土壤养分的植物有效性进行了阐述。除土壤养分的含量、分布和形态转化外,重点增补了根际养分动态和根系活动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等新内容。肥料性质与施肥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 有机肥和化肥的种类、性质、入土后的转化,以及合理施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植物营养诊断、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分析、肥料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法等)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植物营养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 时: 72 学 分:3 理论学时: 63 实验学时:9 面向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课程代码:4400350 先开课程: 土壤学 课程性质:必修 执笔人: 隋方功 审定人:崔德杰 一、课程的目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着重讲授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运转、分配和利用的规律;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和代谢机理;植物营养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种肥料的性质和施用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为后续学好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植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以植物的营养过程为主线,包括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吸收、利用、运输和代谢的规律,各种肥料的种类、特性和施用技术,以及植物对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盐碱地和重金属等逆境的适应性机理和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各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和诊断技术、各种肥料的性质和施用特点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堂教学:采用教师重点讲授、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①教师讲授 主要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等,在传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引入植物营养学科的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如在植物抗非生物逆境研究领域中应用的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3S(GIS, GPS,RS)技术在土壤养分管理中的应用等。体现教学内容“新”的特点,以新来吸引学生对专业的爱和献身精神。在课堂讲述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及时理解和巩固。 ②学生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如课堂提问讨论;向学生提供一个表格或一个图,然后,分组讨论分析图表中所包含的植物营养的某一原理、规律或现象,再有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根据课程讲授进度,安排学生课外查阅文献,然后在课堂上交流等。 ③案例分析 植物营养学的目的就是揭示植物营养的本质,为农业生产提供保证。因此,针对与植物营养和施肥相关的农业措施和问题,自然现象等进行剖析,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营养缺乏产生的植物缺素症诊断,施肥过量引起的中毒症状分析,施肥引起的环境问题原因,不同植物种类或品种对非生物逆境适应性差异的机理等。 2.实验教学:采用讲授和实践相结合,指定性实验和自我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实验9学时,设置3个实验。1个实验为基础性的指定性实验,教师较详细地讲解,目的在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通过实验结果巩固理论知识。2个实验为综合提高性的自我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自行设计方案,自己配置试剂,自己培养材料,自己讨论结果解释植物营养的现象,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段向学生开放。 3.教学手段:自行制作《植物营养学》电子教案,以开展多媒体为主的理论课教学,同时收集有大型电视专题片《化肥百年》,科教电影《硼》,《有机肥料》。 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和要求,对选用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调整,整个课程分两大部分共14章,第一部分即前7章主要时讲授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包括绪论、养分的吸收(包括有益元素)、养分的运转与分配、养分与植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系、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植物对逆境土壤的适应性和植物营养的遗传特性与改良。第二部分即后7章主要时讲授各种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
相关知识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学科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实验
花卉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论文范文
植物营养学论文汇总十篇
营养学知识 植物化学物
豆瓣: 在哪儿买花卉营养学
临床营养学(第3版)
实验动物营养学控制(PPT
网址: 《植物营养学》.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7257.html
上一篇: [题目]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 |
下一篇: 浙江开放大学2024年春《植物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