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诗里看花丨给四海八荒的桃花鉴赏指南

诗里看花丨给四海八荒的桃花鉴赏指南

给四海八荒的桃花鉴赏指南

文 | 刘强

又到三月。天空蓝起来了,桃花艳起来了,诗人的心热起来了,那一支支最爱“拈花惹草”的笔,蘸足了墨,注满了情,在春天的宣纸上挥洒开来,一个个或端庄或妩媚的汉字,蹦跳着,嬉闹着,从古代走到今天,从纸上走到心里……

桃花诗,顾名思义,也就是写桃花的诗。桃花的美,真可谓惊心动魄,其白如雪,其粉似霞,其红赛火,当她们漫山遍野,夹道连岸地盛开时,光芒四射,喜气洋洋,何人不爱?何人不喜?加上花期长达三月,绵延整个春季,桃花又怎能躲过诗人的多情吟咏、婉转描摹?久而久之,除了报春、迎春、闹春等通常含义外,桃花还被赋予更加丰富多彩的意蕴,寄托着浪漫微妙的情愫——

爱情之花

从《诗经》时代开始,桃花便已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诗经·周南·桃夭》唱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借桃花写出嫁少女的美丽、健康、贤淑,第一段可以直译为:“桃树长得多壮盛啊,花儿朵朵正鲜艳。这个女孩要出嫁啊,能使家庭更美满!”

想想看,在桃花盛开之时,一个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女子要出嫁了:她貌美如花,婚嫁正当其时;她身体健康,也是生儿育女的好时候;她贤淑聪慧,更是齐家旺族的好人选!

这是桃花在《诗经》里的首次亮相,也是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首次出场,她一下子就开得烂漫如霞不说,还省略了爱情的“前奏”,直奔婚姻的“主题”,情调多么热烈而欢快!

在《诗经》的另外一些篇章里,桃花及其果实,还充当着爱情的信物,你听,恋人们在唱——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如果说鸳鸯是中国人的爱情鸟,那么,桃花就是中国人的爱情花了。至今,人们还喜欢把多情善睐的眸子叫作“桃花眼”,把爱情降临叫作交上“桃花运”。

说起“桃花运”,不能不说唐代诗人崔护的一首“桃花诗”。

据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崔护考进士不中,清明这天,独游都城南,见到一户人家,桃树满园,遂叩门求饮。有一美丽女子开门端水给他,两人一见钟情。后崔护忙于应考,几乎忘记了这“城南旧事”。第二年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怅惘之下,便写下这首《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诗自然清丽,宛若天成,两用“桃花”意象而不觉重复,根源在于情真意切,最后一句好比电影里的“空镜头”,桃花依旧在,只是人杳然,真是如慕如诉,耐人寻味。崔护因此诗而成名,桃花也因此诗而成了爱情的一张名片,一个象征。

青春之花

桃花不仅象征爱情,有时还被喻作美人,俗语所说的“面若桃花”就是好例。

相应的,桃花也就被赋予美人一样的特质,如果说美人最怕“迟暮”,那么桃花落英缤纷之时,自然最易引发人的伤感。而在汉代诗人宋子侯的《董娇娆》里,桃花却成了女孩子艳羡嫉妒的对象了: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这首诗很像一则寓言,它通过桃李之花,将人对青春易逝的无奈一语道破。

大概是受到这首诗的启发,初唐诗人刘希夷在《代悲白头翁》里感叹道: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桃花带给人类的亘古不绝的伤感和怅恨!可以说,如果没有刘希夷的这首伤悼青春的桃花诗,张若虚的那首“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是很难“横空出世”的。

此后,桃花的意象在昂扬欢快的调子里,便夹杂着若隐若现的悲吟。

杜甫的《南征》诗云: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借桃花烂漫盛开,抒发老迈多病、天涯孤旅的悲苦之情。

王建《宫词一百首(其一)》云: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诗人以桃花之盛,反衬宫女命运之悲,真是爱恨交织,一唱三叹!

理想之花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有“理想国”,古中国隐士陶渊明有“桃花源”。可以说,“桃花源”正是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无论何时,《桃花源记》都是一篇值得反复诵读的美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多么美好自然的人间天堂图啊!而正是对空间——“忘路之远近”——和时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双重背离和超越,构成了“世外桃源”最让人向往的精神特质。从此,在中国人的心灵里,桃花不仅代表春天,象征爱情,关涉青春,还成就了我们对于理想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尽管这多少有一点“乌托邦”色彩,可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期待和向往: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庆全庵桃花》)

因为有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桃花源,我们似乎在滚滚红尘中有了皈依的方向,痛苦便被冲淡了许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深爱桃花,曾写过多首桃花诗,不仅有脍炙人口的《大林寺桃花》,还有一首让人过目难忘的《下邽庄南桃花》: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

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桃花不为你开,不为我谢,正如我们手中握着的一段平凡而美丽的生命,原本并无一个预设的目的,就像那窗外的一树桃花,既然开了,就要开得最好,落红满地的时候,该会有赏花人不吝为我们作一首桃花一样美的小诗吧?

【完】

以上解读均摘自《古诗写意》

刘强 著,岳麓书社出版

为“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第二部

作为“有竹居古典今读” 系列的第二部,本书精选唐以前古体诗,包括《诗经》、《楚辞》、汉代文人诗、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几个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的重要作品近70首,用灵动、鲜活、新鲜、亦庄亦谐、美刺并重的语言和视角,加以现代解读、阐释和激活。

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已出版著作:《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有刺的书囊》《竹林七贤》《惊艳台湾》《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魏晋风流十讲》《清世说新语校注》等十余种。

责编:李婷婷

来源:岳麓书社

相关知识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洛阳2023赏花指南
荆门丨诗与油菜花•潘集湖边开出红色的花朵
四海八荒第一美
宁波四季歌丨树染胭脂·桃花
在成都遇见最美爱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手游“桃花节”今日开幕
红楼梦诗词鉴赏(7)
看花赏春 放松身心
约在春色满园时!拿着这份扬州景区赏花指南,出门看花花花!
五种寻常花,十首看花词,写尽古人赏花的仪式感与氛围感
中国十大名花鉴赏,人生匆匆,不如慢点,笑看诗与花

网址: 诗里看花丨给四海八荒的桃花鉴赏指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075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卉欣赏与花文化
下一篇: 2018长沙小学一年级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