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辉煌的中国农业史创造了绚烂多姿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宝贵遗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目前已知面积最大、树龄最长、品种最奇特的古桑树群,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夏津县处于鲁冀交界之处,位于大运河边。历史上,黄河主流曾两次流经夏津,改道后留下30万亩沙河地,勤劳的夏津人民,在千百年与风沙抗争的过程中,植树造林,形成了12.8万亩的古桑林。目前遗存400多公顷,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两万多株,其中几棵树龄已经超过千年。
近年来,夏津县利用古桑树这一资源,充分挖掘农桑文明、黄河文化,创新构建了“一核三翼”的发展模式:“一核”,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三翼”分别为农业文化翼、生态旅游翼、历史文化翼,致力于打造集现代桑产业示范、科普教育、乡村旅游、农业创意产业孵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示范区。
以“农业文化翼”推动核心资源保护
在保护层面,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农文旅的“活化石”。重点保护具有人文历史价值以及美学价值的古桑树,委托中国科学院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把整个县域作为遗产地,并细分为古桑树群核心保护区、桑产业发展区、特色经济林果发展区、中部综合发展区和生态功能恢复区,实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发掘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为2万余株古树建立档案,签订管护责任书,发放古树补贴。通过发放果树苗等方式,逐步扩大种植规模,桑树种植面积发展到33450亩。为30余株树形美观奇特的桑树“起名”,收集树故事、传说40多个。同时,筹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桑树种质资源库。
在创优层面,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夏津椹果,人称“春果第一枝”。经检测,其含糖量21—30%,含18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维生素C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是国内罕见的极具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桑椹品种。夏津县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影响力,设计应用了夏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识,“夏津椹好”获评“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椹果种植基地又通过了“中国道地药材种植基地(桑叶/桑椹)”认证。夏津县先后举办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交流会、第三届中国果桑产业发展大会。
以“生态旅游翼”推动城市品牌提升
项目层面,投资建设硬件。夏津县通过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总投资130多亿元,重点打造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建设32公里观光路,建成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槐林生物园等生态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德百温泉度假村、大云寺佛教文化园、东方紫桑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其中,颐寿园是我国规模最大、树龄最古老的桑树主题园林景区。温泉度假村拥有风格各异、功能不同的56个泡池,是鲁西北冀东南规模最大的温泉群。旅游小镇椹仙村建设有齐鲁印象体验地、欢乐杂技大世界、跑马训练场、特色小吃一条街、养生休闲公寓、拓展实训基地、康养基地七大板块。
节庆层面,创办旅游活动。连续举办十六届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结合水上DJ音乐节、新春大庙会等旅游活动,年接待游客突破260万人次。椹果生态文化节成为夏津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在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持续整个桑椹采摘期,期间举办“走进世界遗产地,发现多彩夏津美”系列主题文化活动30多场,吸引全国各主流媒体、文化名人、艺术名家、文化剧团、专家学者、体育健儿以及志愿者们齐聚夏津,共襄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会。
以“历史文化翼”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载体层面,融合“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和“一带一路”博物馆牵头建设。突出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作为陆上丝路的重要丝绸生产基地、中国蚕桑文化兴起和衰落的见证的定位,做好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改造项目列入“十四五”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库。重点打造杏坞书院、乡村记忆馆、拾光民宿、桑茶文化体验馆、桑皮纸小院、精品民宿、文创小院、拐弯抹角等文化展示和体验景点。与东方紫桑集团合作,建设国内首个“一带一路”古桑文化数字博物馆,与北京、南京等地实现旅游资源对接、共享。发展以桑黄、桑椹、桑叶为代表的中医药产品体验和文化传播为主题的康养旅游,打造中国最大的古桑大健康产业基地。
活动层面,突出文化活动演出和文化遗产传承牵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手造进景区,组织主题美术展、摄影展、非遗展示,策划小剧小戏小品创作和“群众演群众看”等活动。寻根黄河,重建“架鼓舞”,扶持120个村成立了架鼓队,培养鼓手近万人,整理谱出80余段几百年来靠口头传承的“架鼓舞”曲谱,架鼓第六代传承人张显祯三次到新疆墨玉传授技艺,实现了文化交流走出去。整理和筛选403首夏津民歌,《四季花开》、《绣花曲》、《王大娘喂鸡》先后被编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同时,开展家风工作三年行动,构筑“三大工程六大行动”体系架构,先后建成一批家风工作试点,擦亮“家风夏津”品牌。
夏津县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为核心资源,构建了“一核三翼”的发展模式。在保护和发展层面,夏津县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推动核心资源保护,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夏津县积极推动城市品牌提升,投资建设生态园区、温泉度假村等项目,举办椹果生态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夏津县融合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和“一带一路”博物馆建设,打造文化展示和体验景点,开展文化活动演出,推动文化遗产传承。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举措,夏津县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关知识
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治水兴农的智慧结晶
22个EOD项目典型案例+EOD项目关联产业指引
“百千万工程”的南海实践 南海打造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居第一梯队,走出和美乡村新路径
红安“一朵花”飘香亿元“产业链”
关注!新一期《镇能量周刊》上线
寻香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掠影 国际农业
第三届广州国际(流溪)花卉博览会开幕
“相约文博会·献礼70年”走进商河:深挖特色资源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活力
湖北旅游+文创成为新热潮
网址: 千亩古桑树群衍生出亿元产业链 山东夏津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第三届文产典型案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1817.html
上一篇: 沉香大健康产品开发进展与展望 |
下一篇: 文化+:激活消费市场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