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科学家发表中国野生秋海棠属植物的多样性与保育综述文章

科学家发表中国野生秋海棠属植物的多样性与保育综述文章

原标题:科学家发表中国野生秋海棠属植物的多样性与保育综述文章

  6月15日,Plant Diversity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观赏植物资源及创新利用研究组题为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of Chinese wild begonias(《中国野生秋海棠属植物的多样性与保育》)综述文章,对我国秋海棠属的物种分类、多样性、种类濒危状况、迁地保护等进行了全面论述,分析了当今物种保护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秋海棠野生植物保护策略。

  秋海棠属是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为世界第五或第六大被子植物属,目前已接受的物种近1900种。近20年,该属的种类数量急速增长,仅我国就从原有的80种上升到目前的200种。根据近几年的野外调查发现,中国秋海棠属物种数量估计有250-300种。秋海棠属是一个快速辐射进化的类群,形态变异极为多样,加上存在较多的自然杂交和多倍化现象,一些种类需要被重新修订,很多新种有待考察和描述发表,使得该类群的分类研究颇具挑战性和迫切性。

  中国秋海棠种类在生境、习性、植株大小、叶型叶色、花和果实等形态均极具多样性。由于该属的大多数物种狭域分布,且分布往往孤立或碎片化,很容易受气候变化和工农业活动的干扰。此前,虽然我国学者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对中国秋海棠属大多数物种的保护状态开展了评估,但对于很多种类来说,其评估结果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还有1/10(不含已知尚未发表的新种)的种类缺乏评估数据,因此需要根据更全面的野外调查和标本信息重新评估。此外,由于网络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针对一些具有观赏或药用价值的野生秋海棠资源的非法采集和过度收集与日俱增。因此,远超原来的濒危状况评价结果,我国秋海棠属的更多种类应该被作为珍稀濒危物种加以保护。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迁地保护始于1995年,目前超过60%的种类被国内的几个主要植物园引种栽培。然而,仅有少数的研究机构、人员和少量的资金投入到秋海棠属植物的保育,因此,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开展。更科学有效地保护中国秋海棠属植物必须依赖于更全面的野外调查,更深入的居群多样性理解和综合方法的利用,包括原地和迁地保护、种子库建设、物种回归等。文章呼吁应该在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建立以物种为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小区。同时,国家应该出台植物保护相关法规,禁止野生植物的非法采集和交易,尤其是那些生境特殊和狭域分布的小种群物种。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199)和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科技攻关项目(F122416)的支持。

  论文链接

图1 中国秋海棠属物种的分布状况(白色代表无,由灰到深绿示物种数增加) 

图2 国产秋海棠属的叶片颜色及斑纹多样性举例(图释略) 

相关知识

好消息!我国科学家破解秋海棠属多样性形成及适应性进化机制
中国秋海棠属物种多样性简报发布
辰山植物园科学家发表三个秋海棠新种
中国野生报春花属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数据集
《秋海棠属植物纵览》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秋海棠科》正式出版
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名录与地理分布数据集——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docx
中国野生杜鹃花属植物名录与地理分布数据集
重点实验室综述我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与保护利用现状

网址: 科学家发表中国野生秋海棠属植物的多样性与保育综述文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069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仙湖植物园基因组破解秋海棠属多样
下一篇: 秋海棠属植物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