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林木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张如力
在本章中,我们只涉及两个重要的概念:1)侵染程序(病程);2)侵染循环。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概念实际上可理解为前者用来说明林木病害的发生,后者说明林木病害的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
一、侵染过程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的过程,简称为病程(pathogenesis),是指从接触到发病的过程,也就是植物个体遭受病原物侵染后的发病过程。病程又叫侵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或侵染程序。
侵染过程一般分为4个时期:
接触期(侵入前期)(ration phase)
侵入期(ration phase)
潜育期(incubation phase)
发病期有叫显症期(symptom appearance phase)。
病原物的侵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时期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为了便于更好地认识和说明这个过程,人为地把它分为几个时期。
1. 接触期(侵入前期)
指病原物接种体在侵入寄主之前与寄主植物的可侵染部位的初次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形成各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侵入前期的时间,有的可能仅几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数月。
接触前(pre-contact)
. 根际分泌物对病原物的影响
(1)诱发病原物积聚(趋化性):
根部的分泌物(如CO2,氨基酸等)可达到根部数厘米以外,病原物和其它微生物受植物分泌物的刺激或诱发而大量积聚在植物的根围
(2)刺激休眠体的萌发:
有些根的分泌物可刺激或诱发某些病原真菌、细菌和线虫等休眠体的萌发、产生侵染结构。
危害葱的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 cepivorum)的菌核只能在洋葱和大蒜属植物的根围萌发,而在同科的其它属植物的根围就不能萌发。
利用:
在病土中播种某些非寄主的诱捕植物,其分泌物能促进线虫的胞囊或卵孵化,形成的线虫得不到适当的寄主而死亡。
土壤中施用适量的石灰可以干扰根的分泌物的刺激作用,从而减少线虫的侵染
(3)有助于孢子的萌发:
从植物表皮扩散出来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孢子的萌发,营养物质越多,孢子萌发率越高,萌发越快。而且有些孢子只有在有植物分泌物的前提下才能萌发。
(4)营养:
有些从伤口侵入的病原物,更需要在侵入前,先在伤口部分吸收死亡细胞的营养物质生长后侵入。
:
有些非致病的根围微生物能产生抗菌物质,可以抑制或杀死病原菌;有些腐生菌或不致病的病原菌变异菌株,具有占据病原物侵染点的竞争现象,使病原菌不能在侵入部位立足和侵入。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
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高等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植物保护基本知识 第二讲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第四章 植物病毒ppt课件
园林植物病害的检查与识别
植物激素与植物病害的相互作用
植物病害防治PPT.ppt
植物病理学: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病害发生流行及控制系列(二)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
网址: 第四章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2956.html
上一篇: 第04集 第二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
下一篇: 病原菌侵染是否与植物激素途径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