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水稻细菌病害发生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水稻细菌病害发生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水稻细菌病害发生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11-08-09  阅读次数:2719

水稻细菌病害发生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由上海交通大学李玉蓉博士后和邹华松博士撰写的《A Novel Regulatory Role of HrpD6 in Regulating hrp-hrc-hpa Genes in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发表于美国植物病理学会杂志《Molecular Plant-Micorbe Interactions》。《MPMI》主要报道分子植物病理学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进展,是植物病理学领域顶尖杂志。该文得到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10103902, 31071656)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NYHYZX07-056)的资助,文章全文见http://apsjournals.apsnet.org/doi/abs/10.1094/MPMI-09-10-0205 。该文由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教授指导完成。

由南京农业大学李玉蓉和车亦舟博士撰写的《Hpa2 Required by HrpF To Translocate Xanthomonas oryza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Like Effectors into Rice for Pathogenicity》发表于美国微生物学会杂志《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AEM》主要报道微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发现的研究进展。该文得到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10103902, 31071656)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NYHYZX07-056)的资助,文章全文见http://aem.asm.org/cgi/content/short/77/11/3809 。该文由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教授指导完成。

陈功友教授研究团队于2008年6月开始组建《植物-病原物互作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上海植生所副研究员邹华松博士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后邹丽芳讲师先后加盟,致力于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发病机理研究。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水稻上的第四大病害。两种细菌病害在我国水稻产区区域性和间歇性爆发成灾,严重制约我国水稻安全生产。水稻两种细菌病害均由稻黄单胞菌引起。稻黄单胞菌形成III型分泌装置(T3SS),将致病性效应蛋白(effectors)经HrpF转位注入水稻细胞中克服水稻抗病性。第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调控T3SS形成和Effector分泌的新因子HrpD6,第二篇论文揭示了effector转位时HrpF需要另一因子Hpa2的帮助。这些发现的重要性在于为研发防治细菌病害的新药物提供了药物靶标。

相关知识

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其杀菌剂应用进展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RNA修饰调控水稻抗病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我室植物病原细菌团队通过基因编辑创建了抗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水稻
【科研新进展】(42)洪波副教授在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宜性设计领域取得新进展
核盘菌致病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植物抗病基因RP1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园林学院研究团队在月季和黑斑病菌互作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植物细菌病害】植物细菌病害有哪些
植物细菌病害与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家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网址: 水稻细菌病害发生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297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草莓再植病害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的
下一篇: 王二涛研究组通过微生物组多组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