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音乐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到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描绘的画面,了解“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到民间歌曲的魅力,逐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儿与少年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花儿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知识与技能】了解“花儿”相关知识,了解作品结构,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并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乐曲主题的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特点。【难点】了解乐曲结构,能简单哼唱乐曲主题。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2、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茉莉花龙船调,并提问:这都是什么地区的民歌?学生自由回答:新疆、江苏、湖北。教师总结:同学们的音乐曲库知识储备非常丰富,今天我们一起去青海,学习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顺势揭示课题花儿与少年。(二)初步感知1.教师播放乐曲,并提问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歌曲情绪优美、欢快地,速度为小快板。2.教师复播歌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乐器有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是一首管弦乐合奏,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聆听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三)分段欣赏1.教师
3、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第一主题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欢快,活泼,速度较快。2.再次感受第一主题,教师提问学生: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四个十六音符节奏,节奏紧凑,旋律起伏较大,刻画了青海女儿热情、豪迈的性格。3.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二主题,并提出问题:第二主题音乐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优美、抒情地,速度变慢。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聆听第二主题,说说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在旋律特点上有何不同?教师总结:第二主题节奏舒展,节拍变为3/4拍,运用延音线将旋律拉长,刻画了青海女儿向心爱的人互诉衷
4、肠、娓娓道来的动人画面。5.完整聆听,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觉得乐曲的结构是下面哪一种?(并出示相应的图片,第一种结构:A;第二种结构:A、B;第三种结构:A、B、C;第四种结构:引子、A、B、A、尾声)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首作品最后乐段再现第一乐段,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A、B、A。并且乐曲前配有引子,乐曲最后加有尾声。6.完整聆听并哼唱。(四)巩固提高教师介绍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引导学生聆听青海民歌四季调;感受两首作品的异同。(五)小结作业师生共同回顾音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其他民族民歌。四、板书设计花
5、儿与少年说课稿天气晴好,微风拂面,今天空气里都充满了甜醉的气息。一路带着欢喜与激动的心情,顺着车窗外初夏绿色的青藤一直蔓延到我们美丽而质朴的松江学校。首先感谢校领导和两位音乐老师,其次感谢一双双裸露着天真的孩子们,谢谢大家热情的接待,谢谢孩子们认真的配合。现就这节课进行说课与反思,我把它取名为心随乐起 情随乐生。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中的第三课时,这是一节以对比曲式结构为主的教学内容,辅以音乐要素表现作用的认知、学习和体验的欣赏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1、通过聆听、欣赏花儿与少年,使学生了解并喜爱青海民歌,培养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探究的兴趣与意识。2、在多种音乐体验与实践活动中,探究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3、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熟悉、听辨主题音乐,认识对比曲式结构。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聆听乐曲花儿与少年,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教学难点:在参与多种音乐对比性体验活动中,认识对比曲式及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二、教法、学法、学情分析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课是很难上的,即不愿意张嘴唱,又不愿意举手说,唱歌课相对来说还好一点,至于欣赏课学生是更不愿意上的,觉得枯燥、乏味。如果老师一味的讲解剖析,学生不愿意听,欣赏课就和催眠曲差不多了,这样的课堂现象也经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那如何让学
相关知识
初中音乐《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教案(十九篇)
反思中的教学——音乐欣赏课《花儿与少年》教学案例分析
《花儿朵朵》说课稿6篇
花圃说课稿
初中美术《插花》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高中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优秀说课稿模板
插花艺术教学设计
初中教学教案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docx
网址: 初中音乐《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docx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3139.html
上一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花儿草 |
下一篇: 玫瑰花束钩针 织法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