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抗寒梅花是怎么驯化的呢?陈俊愉用的是种子选育、“斯巴达”驯化的方法。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这个斯巴达驯化就是循序渐进,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钻那个空子,适当地改造它,它也勉强接受了。
【解说】:梅花的斯巴达驯化就是一步步激发它的耐寒潜力,增加它的抗寒程度。这个驯化过程至少要四五年时间,才能有10度左右的提高。
第一年,先保苗。种在北京的种子,能长出小苗的,就说明它有耐寒的潜质。这些小苗的根系比较浅,入冬前要进行埋土防寒保护。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我们就让梢朝南,这么埋过去,这样的话西北风这么过来,西北风过来的时候,它不会把它吹透,这样埋完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我们再把它扒出来。
【解说】:第二年,练根。
小苗长到第二年,秋天起不给它水肥。
动物为了防寒,入冬前都要多吃多喝,让脂肪长厚一点。
植物防寒要缺吃少喝的,通过干旱胁迫的方法,让根系自己去找水喝,这样根就长得长一点。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它在冻土层以下,它依然能吸收水分,地上散失的水分能补充上,它就不会受冻了。
【解说】:第三年,练枝干。
长到第三年的小苗水给得更少了,为的是防止细胞之间的水份结冰。
【采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秘书长李庆卫:细胞之所以受冻,是因为它的胞间隙结冰,存水的话,0℃到-4℃就结冰。但是如果水分减少,含糖量增加的话,到-5℃它也不结冰。
【解说】:第四五年后,让它自然生长,冬天能挺过来的,就能抗住北京零下10几度的低温了。
【采访】北京市中山公园高级工程师张黎霞:存活得挺好,而且每年都开花,花开得也非常多,而且还能结果,就已经充分地适应了北京的这种气候了。
【解说】:北京驯化成功的梅花种子再种到吉林、新疆、黑龙江,又经过几年的驯化,也都有几株到十几株的梅花活了下来。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我们做了50多年的试验,逐步地迁移,梅花可以抗-37~38℃低温,就是在中国境内什么地方它都可以栽。
【解说】:从长江流域至黑龙江,亚热带的乔木向北移出了2500公里,这在世界引种驯化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中国梅花因此拿到了国际登陆权,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登录权的花卉。有了这个登陆权,简单地说就是全世界的梅花和果梅怎么分类,怎么定级,都由中国说了算。这对于将来的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可一说到北方的梅花产业,陈俊愉就有些着急了。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那太少了,不成气候,要真正做成这个文章,成为一个影响大家,影响一个城市的花,那至少几千棵上万棵才行。
【解说】:驯化成千上万的抗寒梅花,谈何容易。梅花树是出了名的长得慢, 驯化成功的梅花苗要长成手腕那么粗的园林用树,还得10几年。按这样的速度,北方园林用梅还得再等上20 年!
【主持人】:20年,中国园林界可等不起。因为在北方的一些地方,为了早春能看上花,已经大量引进樱花了,樱花可是日本的国花。怎样才能让梅花尽快开到北方去呢?梅花院士琢磨着,“梅痴”也在琢磨着。这两个人碰了面,会擦出什么火花呢?
【解说】:2005年,在一次梅花研讨会上,朱志奇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偶象,他把满脑子问题向陈俊愉请教。陈俊愉被他的一片痴情打动了。就这样,一位院士与一位农民成了好朋友。
2006年,89岁高龄的陈俊愉到了莱州朱志奇的梅花园。可看到了朱志奇驯化梅花的做法,他心里凉了半截。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这样的老路搬过来,要么给它搭个棚,那不算引种驯化了,那是保护地了。
【解说】:老朱对梅花的驯化,并不是科学的斯巴达驯化,出来的梅花不是真正的抗寒梅花。陈俊愉并没有因此对老朱失望。
【采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他自己有好东西,他不知道那个该叫什么名字,但是栽培技术是很高,这个各有所长吧,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农民配合。
【解说】:有了梅花院士的指点,朱志奇的梅花驯化如鱼得水。
偶然的机会,老朱见到一批淘汰的大杏树要被砍了当柴烧,他突发奇想,让抗寒梅花开到大杏树上。老朱先在盆景梅花上进行了试验。
相关知识
科学网—[农广天地;科技苑;致富经]农村实用技术视频集锦
梅花的资料 梅花的花语 梅花的象征意义 梅花的养殖方法
黑龙江林区
苏州冬季赏梅好去处 2017冬季苏州梅花争艳盛开的地方
梅花栽培技术
以花为名 去见证一场热烈的花事——张店区科技苑中学举办首届花艺大赛
在阳台盆栽梅花管理养护
绿化树种东北山梅花育苗技术
抗寒梅花:南梅北移绽放塞北
梅花 :一、观赏植物中文名:梅花
网址: [科技苑]梅花过长江 最远可至黑龙江(20130531)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27442.html
上一篇: 春天已经到了,挖野菜的时候来了, |
下一篇: 颍泉区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