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七十年,三代人,凝视时代变迁

七十年,三代人,凝视时代变迁

时间如大河奔流,每一天都有我们浑然不觉的变化。一年一个结点,十年一个轮回。站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门槛上驻足而观,便有世事沧桑之感。

七十周年庆典

对于一个人来说,七十年意味着从孩提时的蹒跚学步,到年老时的双鬓堆雪,生命旅程渐渐走向尽头;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七十年恰恰意味着摆脱了初创期的动荡和幼稚,成熟和睿智的一面逐步展现,正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绝佳时期。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新中国建立后的二十年,是筚路蓝缕的二十年,不断跌倒又不断舔舐伤口重新站起来。其中的艰辛,只有我们祖辈才品尝得到。物质的匮乏、食物的短缺,成为了悬在所有人脖子上的一把利刃。

新中国初期农村

正如我的外婆,一辈子待在小乡村的她,虽然如春天的洋槐花一般朴实善良,但是眼界也就像村口的井眼那么大。她的毛衣和毛裤,都是由子女们丢弃了的衣裤经过拆线重新编织而成。这些不同颜色的毛线经过随意混搭,却在审美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穿着如此神奇、如此花哨的外婆,一下子变得可爱起来,儿时便在背地里偷偷笑她是“花老虎”。如今想来不免心酸,却又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温柔。一点一滴正因来之不易,所以尤为珍惜。

织毛衣

中间三十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座桥梁,也浸透着母亲这代人的芳华。在我幼时,她经常哼起“花篮里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歌声、花香、青春,记录着一段美好的芳香之旅。如今六十岁的她,虽经多次烫染,倔强的白头发依然会我行我素地钻出来;但是只要哼唱这首歌曲,那种十八岁少女的陶醉表情就会依稀浮现到她脸上。我不禁感叹,原来这个老去的身体里面,依旧藏着那个浪漫温情的女人。母亲这一辈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小学毕业就开始挣“工分”养家,中年开始打工生涯,晚年为了帮我带娃,又成为“老漂族”一员。

农村妇女下田挣工分

老漂族

短暂的求学经历、匮乏的精神生活就像两个醒目的标签伴随她的一生。正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她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帮我铺开了我的求学之路。她所走过的平凡岁月,她所具备的忍耐克制,就像沙漠困走时心里默念的绿洲泉水,给予保护我安全、推动我往前的力量。父母这代人,从不把奉献和牺牲挂在嘴上,而总是把阳光和美好佩在身上,给了子女们天大地大、气象万千的一座教室,教会我们生命之课。

知识改变命运

作为八零后独生子女这一代,我所亲身经历的是这水到渠成、浓墨重彩的三十年。

我们都是“80”后

享受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整体上看,我们这一代人视野开阔、聪慧敏锐、自信而独立。经历两座江南顶级学府的洗礼,我从小乡村跨入大都会,又从学校门迈入机关门,如同阿里巴巴开启了那道沉重的石门,装满金银财宝的花花世界瞬间展现在眼前。

作者母校复旦大学

但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浮躁氛围也如尘土般飞扬起来了。无忧无虑的日子,大概只存在于人生中的少年期。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我们的路可能愈走愈加孤独。作为一个新吴江人,我在这座江南小城扎根已经三年有余。

江南水乡

三个春天的轮回,也见证自己一步步迈入中年人的队伍。时常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感情困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

我们都是“80”后

越是在众声喧哗之中,越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想就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安静下来的心;越是有人觉得“爱”“理想”“信仰”成了过时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这些词高高地举在头顶。“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我们要具备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在埋头处理事务的同时,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抬头看看天空、看看月亮。

吴江夜景

正如英国学者帕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所述:“一个地区的历史土壤,那里的人们从传统中汲取的营养就越多。”正是有了代与代之间的言传身教,正是有了辈与辈之间的薪火相传,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而又浴火重生。我们如何对待曾经经受困难并且忍辱负重的上一代,又如何对待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下一代?在时光的漂洗中,我们怎么思索生命的诞生和消失,又如何去理解民族的过去和未来?

《使民主运转起来》

每个人的成长需要时间的考验,国家和民族的成长也需要经历阵痛和风浪。尽管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是渺小的,但正是十三亿个体的丰盈人生,才成就了这个时代的恢弘斑斓。钱穆先生曾说,对本国已往历史应怀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历史是个不动声色的看客,它总是步履匆匆,从不为某个人驻足留恋。站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门槛上,让我们用温情与敬意书写历史的底稿,用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初心凝视守望时代的变迁,用坚实的行动推动祖国一路开拓、一路奋进,让她走得更稳、更快、更好,因为我们始终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作者简介

施丽丽,1983年出生,浙江湖州人。2009年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6年1月来到吴江,在吴江区委办公室工作。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稿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那些记载和见证盘龙变迁的历史符号(38)
小小毕业证见证时代变迁
文学发展历程探索文学的时代变迁与作品风格
广场花坛三次变迁记录时代画卷
白色牡丹花(凝视白色牡丹)
“天津中青年纪实摄影师成长计划优秀作品展”见证时代 以像照心
园林与林学院举行“花开七十年,礼赞新时代” 艺术插花比赛暨插花展
中国花文化的历史变迁(上) 肖培
卤猫个展《花与花豹的凝视》登陆上海当代艺术馆
中国人独有的祝福祖国方式!广场花坛三次变迁记录时代画卷

网址: 七十年,三代人,凝视时代变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291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小班社会《花儿好看我不摘》教案与
下一篇: 蒙汉杂居区民间音乐风格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