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推广服务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推广服务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1、技术研发推广背景。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世界性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病害。病害损失一般在10-50%,严重时可绝收。本世纪初,该病在我国东北、长江流域与西南诸省十字花科作物上大发生,并呈扩散蔓延之态势。江西省是中国大陆最早报道有根肿病发生的省份,如今该病全省各县市均有分布。十字花科蔬菜感病面积突破80万亩(次),年产值损失数亿元。油菜根肿病在我省赣中、赣西北部分地区局部区域也暴发出新的疫情点,如永新县、瑞昌市的个别乡镇近年来也发生了油菜根肿病。根肿病在我省区域扩散态势明显,任其发展势必潜在重创蔬菜、油菜及其观光产业的巨大风险。

如何有效地治理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保障我省十字花科作物蔬菜与油菜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生产中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问题。

2、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于根肿病对十字花科作物的重大危害性,我省农科院植保所与省农技推广中心和省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植保处)组织研发团队,并联合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针对根肿病防治关键期不明确、防治药剂缺乏、防治效果不佳、抗根肿病品种少等一系列问题,开展了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攻关,取得了多项省部级研究成果(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农牧渔业技术丰收奖二等奖、神农中华科技奖二等奖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集成构建了以抗病品种为基础、生态治理为前提、苗期防控为关键的适合江西省十字花科蔬菜与油菜根肿病防控的技术体系。可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依据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群结构与分布,基于小种的致病特性及其与十字花科属种间作物抗病性的互作关系,可以科学制定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结构优化与油菜根肿病防控方案。避免病害防控的盲目性与低效性,实现节本增效。二是以种子消毒、生防菌剂包衣、无病土壤及基质穴盘育苗,为十字花科蔬菜与油菜健苗培育提供关键技术,实现无病种苗栽培;探寻出冬油菜迟播可减轻病害发生这一规律。依据油菜品种属性结合后茬作物的合理安排适当迟播可解决油菜苗期根肿病重度发生问题。三是依据根肿病好发于酸性土壤及病原菌的致死临界温度等影响病害发生的相关因子,推出了土壤改良、合理管理肥水等农业技术措施,通过生态调控技术可减轻十字花科蔬菜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四是研究出病害最佳防治适期及药剂精准施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病害防控关键时期、用药剂量与频次等难于确定的技术难题。

3、知识产权与应用情况。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提出,是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在根肿病防治研究中,融合自主知识产权如Journal of Phytopathol、植物病理学报、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参编根肿病专著,制定根肿病抗性鉴定与防治技术省级地方标准及国家授权发明专利、鉴定出一批十字花科蔬菜与油菜抗病品种等基础上,优化病害防控单项技术集成构建的。集成技术成熟度高,轻简、易操作,推广应用对有效防控我省十字花科蔬菜与油菜根肿病、提升病害防控质量、降低化学农药用量与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2017年-2021年,针对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这一重要病害,江西省农技推广中心与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组织实施了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在我省上饶、景德镇、宜春、抚州、鹰潭、吉安、九江等市所辖县区推广应用,十字花科蔬菜应用面积累计达200余万亩,油菜应用面积累计达300万亩。

(三)提质增效情况

经济效益显著。技术示范区根肿病平均防效85%,较对照区减少农药用量35%。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每亩节支施药用工4小时(8小时/天),节省农药成本45元,鲜菜增产240千克以上;油菜根肿病防治,每亩节支施药用工2小时,节省农药成本15元,增产油菜籽12千克以上。工价按120元/天、蔬菜按5年市场均价3.0元/千克、油菜籽按6元/千克计算,新增纯收益235303万元。助力作物稳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生态效益明显。确定了防控关键期和区域性防控策略,结合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品种布局,使区域内资源按自然规律发展,发挥最大的生态功能;药剂早防早治,技术示范区在减少农药用量的同时,根肿病得到较好的控制,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节本增效,品质提升,环境友好。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荣获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2017-2018年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22-2023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二、技术要点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抗(耐)根肿病的十字花科蔬菜与油菜品种。

(二)优化种植结构

江西省根肿菌病9号生理小种为优势小种,省内广泛分布,对白菜类蔬菜致病力较强,对甘蓝类蔬菜与油菜致病力较弱;4号生理小种为区域性小种,主要分布在赣东北及赣北与赣西等局部地区,对十字花科蔬菜及油菜致病力较强。基于小种的分布及致病力,白菜类根肿病发生严重的9号小种区域,可通过调整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结构如以甘蓝类蔬菜替代白菜类蔬菜的种植模式可实现根肿病的有效治理。

(三)农业防治

1、调整播期

油菜根肿病重发区域,根据油菜品种的属性及后茬作物安排,于10月中、下旬适当推迟播种。

2、合理轮作

严重发病田块可选择与非十字花科旱作物轮作,年限5年以上。适宜与大豆作物轮作,不宜水旱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

3、清除病根

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田间病株,收获后及时将病根清除。病穴施入少量石灰或采用杀菌剂消毒;病根带出田间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沸水处理30分钟或置于深穴中用石灰水处理后掩埋)。

4、土壤改良

酸性土壤田块,每1-2年可施用生石灰75-100kg/667m2,于机耕翻地后开沟整平时均匀撒施于土表,调节土壤酸碱度。根据土壤质地与肥力,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生物菌肥。

5、健身栽培

种子播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晾干后播种,或用药剂拌种包衣处理。选用无根肿病菌的土壤或基质进行穴盘育苗,或采用无根肿病菌的田块进行常规苗床育苗。疫区取土育苗应对床土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培育健苗,移栽无病苗。病田土壤于夏季进行深耕和日晒处理,深沟高畦栽培,沟灌沟排,及时排除积水。保护地栽培采用小水勤浇,切忌大水漫灌。

(四)生物防治

结合健苗培育或直播,种子播种前采用防治根肿病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种子出苗后8-10天采用生物菌剂500倍液灌根或喷雾处理,之后间隔7-10天施药1次,共施药2-3次,药剂用量参照推荐剂量。

(五)化学防治

针对发生过根肿病的田块,选择登记药剂重点施药预防。用药原则早防早治。

1、药剂浸种。采用10%氰霜唑悬浮剂1000倍液浸种1-2小时,晾干后播种。

2、土壤处理。床土或直播田块穴播与条播,可采用20%氟啶胺悬浮剂其推荐剂量与浓度喷洒土壤至湿润,待土壤风干后播种。或采用10%氰霜唑悬浮剂1000倍液在播种覆土后喷啉土壤,药液用量100kg/667m2~150kg/667m2。

3、苗期防治。苗床与直播田块的种子出苗后8-10天,采用10%氰霜唑悬浮剂1000倍液喷啉或浇灌幼苗根部土壤,之后,每间隔10d左右施药1次,可再施药1~2次。移栽田于菜苗移栽当天,使用10%氰霜唑悬浮剂1000倍液喷啉或浇灌幼苗根部土壤,之后,每间隔10d左右施药1次,可再施药1~2次。药液用量100kg/667m2~150kg/667m2。

采用其他药剂防治,其使用剂量与浓度按各药剂推荐剂量执行。

图1.南昌县白菜根肿病疫区改种甘蓝

图2.白菜根肿病疫区油菜小白菜混播与小白菜单播对比

图3.翻地前撒施石灰改良土壤

图4.床土消毒

图5.直播田播种前用药

图6.专家组在南昌县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基地

三、适宜区域

江西省十字花科蔬菜与油菜各产区。

四、注意事项

施用药剂应选择登记用于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防治的药剂。药剂用量参照推荐剂量。

五、技术依托单位

(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南莲路602号

邮政编码:330200

联 系 人:黄蓉

联系电话:13006208229

电子邮箱:huangrong8229@163.com

(二)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文教路 359 号

邮政编码:330046

联 系 人:郭丽虹

联系电话:17379196793

电子邮箱:5459574@qq.com

相关知识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推广服务 红壤花生绿色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 植物保护 济南市玉米作物2021年病虫草鼠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2024年蔬菜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推广服务 井冈蜜柚生产技术规程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推广服务 花卉容器大苗高效培育技术
罗甸综合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十字花科“傅科长”的花田故事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综合防治措施
昆明十字花科蔬菜病害防控有了地方标准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揭示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病原的侵染循环过程

网址: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推广服务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34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实施绿色防控 &nbs
下一篇: 外来有害生物防止和消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