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
《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
五坡居士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20日,《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一书已由海丰县地方志办交给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名山志《莲花山志》内容介绍及编纂过程</p><p class="ql-block"> 叶良方</p><p class="ql-block"> 2019年初,海丰县人民政府和海丰县志办为及时完成中国地方志办公室下达的中国名山志《莲花山志》,专门找我谈话时特聘请我执笔负责编纂该志,初定县志办主任蔡忠为该志主编,我为执行主编。后说不符国家体制,又改任我为副主编,并与我签订补充协议,聘请我兼任执行编辑,要我在一年内完成《莲花山志》一书的图文编纂工作。</p> <p class="ql-block">海丰县政府有关《莲花山志》编纂出版的领导小组成员的红头文件</p> <p class="ql-block">续上</p> <p class="ql-block"><b>《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编纂内容及其申报过程</b></p><p class="ql-block"><b> 叶良方</b></p><p class="ql-block"><b> 《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为国家下达的全国文化工程之一。2018年初,海丰县志办蔡忠主任接到国家和省志办要求各市县撰写所在地域名山志的通知,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这项任务,他特地来电约我到海丰县志办公室谈话,邀请我负责全书的编纂工作,要我拟出全书的编写纲目、概述,上报经省志办、国家编志办专家审查。并要我提出莲花山是全国名山的依据。我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中国名山标准》,提出莲花山地跨闽赣粤,不仅是地理学列为广东三大山脉之一,且是列入“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岳。”同时,又是列入国家旅游局五A级或四A级景区的山岳。因此,海丰县志办申报材料经过上级审核,成为我省和全国专家首次通过的名山志文化工程项目。到目前为止,我省经上级批准的名山志亦仅有《莲花山志》和《罗浮山志》两部。</b></p><p class="ql-block"><b> 之后, 承蒙海丰县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视和信任,以及海丰县志办蔡忠主任和刘副主任的支持,2018年10月,县政府正式发出红头文件(附图),正式行文任命笔者为《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副主编兼执行编辑。故自是年12月起,笔者根据与海丰县志办签订的协议和补充协议,按照全国编志办和省志办专家规定的篇目,开始编纂《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b></p><p class="ql-block"><b> 根据30多年来我的田野调查和资料积累,以及对莲花山自然人文历史地理的研究,并在以前我编写出版的《海丰名山风物志》《海丰县旅游志》以及《汕尾市风情记录》《红罗村畲族变迁史略》《海丰罗裙山畲族风情》《赤石古寨掠影》《海丰县军事志》《莲花山寺庙探考》等著作的基础上,同时在县志办的协助下,经过半年来日以继夜、全力以赴的写作,同时克服了社会的干扰和身体不适等原因,终于在合同规定的一年内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b></p><p class="ql-block"><b> 《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初稿分为上下两部,主要内容设山岳环境、名山景观、生物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保护与建设、民情风俗、名人与莲花山、名山文化、莲花山大事纪略等10篇,下设28章120节。其中有关图片约50多幅以上,全书共1220页约80万字左右。比协议规定时间提前了2个半月,字数也增加了20万字。</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名山志 汕尾市《莲花山志 》 </b></p><p class="ql-block"><b> 凡 例</b></p><p class="ql-block"><b>一、本志以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观点,系统、重点地记述莲花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记述莲花山原生态森林环境、地质形态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着重反映汕尾市的名山环境、人文建筑及其民俗风情等,同时反映近代海陆丰重要人物在莲花山区开展的活动和红色文化历史,以及莲花山的保护状况和名山文化等;</b></p><p class="ql-block"><b>二、本志大事记略的断限时间:上限为公元前111年,下限为2015年;正文断限时间:上限为南宋时期,下限至2015年;个别章节则略有上溯、下延。</b></p><p class="ql-block"><b>三、本志根据“横排纵写”的体例,按事物类别分设篇、章、节、目。全书约 80万字,除前设概述,后设文献辑录和附录外,志文主要内容设山岳环境、名山景观、生物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保护与建设、民情风俗、名人与莲花山、名山文化、莲花山大事纪略等10篇,下设28章112节。附图370幅,附表15个。</b></p><p class="ql-block"><b>四、本志原则上采用“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记述方法,对莲花山悠久的人文古迹和丰富的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按序予以记述。</b></p><p class="ql-block"><b>五、本志采用语体文,记述体。以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七种体裁加以记述。</b></p><p class="ql-block"><b>六、本志所引用的各种资料,一般以历代志书古籍、报刊杂志、年鉴档案、论文调查、网络和口碑等资料为据;所引用的主要统计数字,以编者历年积累的个人资料和档案资料为主。其他资料则取材于本市各部门、各镇编写的材料。为节省篇幅,本志一般不注明出处。</b></p><p class="ql-block"><b>七、本志个别章中的节目,因记述对象在不同的时间段,具有不一样的功用或因内容的分类不同,存在着重迭交叉现象。为便于记述,或合而记之,或分而述之。如山岳环境与自然资源中的个别内容有交叉,但侧重点均不一样。海陆丰后方革命根据地和莲花山脉与红军部队,亦有个别内容重迭。但均侧重于所规范的章节。</b></p><p class="ql-block"><b>八、本志为概括莲花山自然和人文景点的整体面貌,使自然景观的个别节目,含有人文历史方面内容;人文名山与人文景观的个别节目,也含有自然环境或人文景观方面的内容。同样,海陆丰后方革命根据地和莲花山脉与红军部队,以及海陆丰革命纪念旧址,也有个别内容交叉。</b></p><p class="ql-block"><b>九、本志关于历史纪年,辛亥革命之前用朝代纪年,之后采用公元纪年或民国年号,夹注公元(每节同一年号,只注首次);新中国成立后则用公元纪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莲花山志》目录</p><p class="ql-block">第一篇 山岳环境</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高山形势</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区划沿革</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境 域</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区 位</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自然环境</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地质地貌</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气象</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水文</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土壤</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自然灾害</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热带气旋</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暴雨</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第二篇 莲花山脉景观 </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莲花山脉自然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莲花山区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犁子耳山区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白马山区名山 </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水底山区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吊崆山区名山 </p><p class="ql-block">第六节 武顿山区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七节 南岭山区名山</p><p class="ql-block">第八节 吉康山区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莲花山脉人文名山 </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中部文化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南部文化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北部文化名山</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东北部文化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东南部文化名山</p><p class="ql-block">第六节 西北部文化名山</p><p class="ql-block">第三篇 莲花山脉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莲花山水域</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江 河</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水 库</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莲花山瀑布</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银瓶山大瀑布</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莲花山十八瀑</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犁仔耳瀑布</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青龙潭瀑布</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白水磜瀑布</p><p class="ql-block">第六节、黄布磜瀑布</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莲花山温泉</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莲花山第一温泉度假村</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莲花山召贡温泉</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埔仔峒冠峰温泉</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海丰水底山温泉庄园</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赤坑咸水温泉</p><p class="ql-block">第六节 白盆珠温泉</p><p class="ql-block">第七节 陆河上护温泉</p><p class="ql-block">第八节 后坎温泉</p><p class="ql-block">第九节 热隆温泉</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莲花山湿地</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公平水库湿地</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东关联安围湿地</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大湖鸟岛湿地 </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香坑红树林湿地</p><p class="ql-block">第四篇 莲花山脉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野生动物资源概述</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兽 类</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鸟 类</p><p class="ql-block">带三节 水生动物</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淡水鱼类</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野生植物资源概述</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森 林</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果 树</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花 卉</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中草药 </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述</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金属矿产</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蜡 石</p><p class="ql-block">第五篇 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莲花山脉人文建筑</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古 道</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古村落</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古民居</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古祠堂</b></p><p class="ql-block"><b>第五节 古寺庙</b></p><p class="ql-block"><b>第六节 近代名人故居</b></p><p class="ql-block"><b>第二章 海陆丰后方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莲花山埔仔峒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黄羌朝面山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高潭中峒革命根据地《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莲花山志》目录</p><p class="ql-block"><b>第一篇 山岳环境</b></p><p class="ql-block"><b>第一章 地理环境</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高山形势</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区划沿革</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行政区划</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境 域</b></p><p class="ql-block"><b>第五节 区 位</b></p><p class="ql-block"><b>第二章 自然环境</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地质地貌</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气象</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水文</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土壤</b></p><p class="ql-block"><b>第三章 自然灾害</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热带气旋</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暴雨</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自然资源</b></p><p class="ql-block"><b>第二篇 莲花山脉景观 </b></p><p class="ql-block"><b>第一章 莲花山脉自然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莲花山区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犁子耳山区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白马山区名山 </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水底山区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五节 吊崆山区名山 </b></p><p class="ql-block"><b>第六节 武顿山区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七节 南岭山区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八节 吉康山区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二章 莲花山脉人文名山 </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中部文化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南部文化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北部文化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东北部文化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五节 东南部文化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六节 西北部文化名山</b></p><p class="ql-block"><b>第三篇 莲花山脉自然景观</b></p><p class="ql-block"><b>第一章 莲花山水域</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江 河</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水 库</b></p><p class="ql-block"><b>第二章 莲花山瀑布</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银瓶山大瀑布</b></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莲花山十八瀑</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犁仔耳瀑布</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青龙潭瀑布</b></p><p class="ql-block"><b>第五节 白水磜瀑布</b></p><p class="ql-block"><b>第六节、黄布磜瀑布</b></p><p class="ql-block"><b>第三章 莲花山温泉</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莲花山第一温泉度假村</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莲花山召贡温泉</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埔仔峒冠峰温泉</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海丰水底山温泉庄园</b></p><p class="ql-block"><b>第五节 赤坑咸水温泉</b></p><p class="ql-block">第六节 白盆珠温泉</p><p class="ql-block"><b>第七节 陆河上护温泉</b></p><p class="ql-block"><b>第八节 后坎温泉</b></p><p class="ql-block"><b>第九节 热隆温泉</b></p><p class="ql-block"><b>第四章 莲花山湿地</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公平水库湿地</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东关联安围湿地</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大湖鸟岛湿地 </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香坑红树林湿地</b></p><p class="ql-block"><b>第四篇 莲花山脉自然资源</b></p><p class="ql-block"><b>第一章 野生动物资源概述</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兽 类</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鸟 类</b></p><p class="ql-block"><b>带三节 水生动物</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淡水鱼类</b></p><p class="ql-block"><b>第二章 野生植物资源概述</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森 林</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果 树</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花 卉</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中草药 </b></p><p class="ql-block"><b>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述</b></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金属矿产</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蜡 石</b></p><p class="ql-block"><b>第五篇 人文景观</b></p><p class="ql-block"><b>第一章 莲花山脉人文建筑</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古 道</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古村落</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古民居</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古祠堂</b></p><p class="ql-block"><b>第五节 古寺庙</b></p><p class="ql-block"><b>第六节 近代名人故居</b></p><p class="ql-block"><b>第二章 海陆丰后方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莲花山埔仔峒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黄羌朝面山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第三节 高潭中峒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第四节 大安、明热革命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第五节 激石溪革</b></p><p class="ql-block">第五篇 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莲花山脉人文建筑</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古 道</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古村落</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古民居</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古祠堂</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古寺庙</p><p class="ql-block">第六节 近代名人故居</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海陆丰后方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莲花山埔仔峒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黄羌朝面山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高潭中峒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大安、明热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激石溪革命根据地 </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海陆丰革命纪念旧址</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革命文物纪念旧址</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海丰县农民协会旧址</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海陆丰革命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莲花山脉与红军部队</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红二师战斗历程</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红四师战斗历程</p><p class="ql-block">第三节四十九团战斗历程</p><p class="ql-block">第六篇 莲花山保护与建设</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名山保护</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古代名山保护</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当代名山保护</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森林防护措施</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名山建设</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莲花山生态度假区建设</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海丰县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赤坑咸水温泉疗养度假区建设</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西部休闲旅游度假村建设</p><p class="ql-block">第七篇 民情风俗</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生活习俗</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饮食习俗</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传统服饰</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特色民居</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婚丧习俗</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方言习惯</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娱乐民俗</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传统舞蹈</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民间音乐</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罗裙山畲族风情</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图腾祭祖习俗</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婚娶习俗</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生育习俗</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狩猎习俗</p><p class="ql-block">第五节 服饰习俗</p><p class="ql-block">第六节 娱乐习俗</p><p class="ql-block">第七节 节日习俗</p><p class="ql-block">第八节 语言习俗</p><p class="ql-block">第九节 命名习俗</p><p class="ql-block">第八篇 莲花山与名人</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古代名人</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唐宋名人</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明清名人</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近代名人</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粤军主要将领人物谱</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中共农民领袖英烈谱</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红军主要将领英名谱</p><p class="ql-block">第四节 工农革命军英烈谱</p><p class="ql-block">第九篇 名山文化</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莲花山文学</p><p class="ql-block">第一节 历代海陆丰诗词选</p><p class="ql-block">第二节 骈赋</p><p class="ql-block">第三节 莲花山散文</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古代文献</p><p class="ql-block">第十篇 莲花山大事纪略</p><p class="ql-block">附录(表):</p><p class="ql-block">海丰县境内莲花山脉千米以上高峰</p><p class="ql-block">海丰县境内莲花山脉500米以上山峰</p><p class="ql-block">海丰县境内莲花山脉高丘 </p><p class="ql-block">海丰县境内莲花山脉低丘 </p><p class="ql-block">莲花山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莲花山重点野生植物保护名录</p><p class="ql-block">莲花山植物资源统计表</p><p class="ql-block">大湖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联安国家鸟类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参考文献</p> <p class="ql-block"><b> 附: 中国名山志《莲花山志》编纂纪略</b></p><p class="ql-block"><b> 叶良方</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8月16日,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实施方案》(中指办[2018]68号),根据《广东省地方工作条例》和《海丰县贯彻<广东省地方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海府办函[2018]157号),海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海府办函[2018]210号《关于成立<中国名山志文化工程—海丰县莲花山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b></p><p class="ql-block"><b> 是年10月,承蒙海丰县人民政府领导的重视和信任,正式行文聘任我为《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副主编兼执行编辑。由我负责全书的编纂工作。于是,我根据县志办领导的指示,拟出《莲花山志》的编写纲目、概述,由县志办上报省志办、国志办,经专家多次审核通过,与博罗县《罗浮山志》一起,成为广东省和全国专家首次通过的我省二部名山志之一。自是年12月起,我根据30多年的资料积累,以及对莲花山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的研究,并在以前编写出版的《海丰名山风物志》《海丰县旅游志》《莲花山寺庙探考》,2018年10月,正式行文任命笔者为《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副主编兼执行编辑。因此,笔者按照与海丰县志办签订的协议和补充协议,并在以前编写出版的《海丰名山风物志》《海丰县旅游志》以及《汕尾市风情记录》《红罗村畲族变迁史略》《海丰罗裙山畲族风情》《赤石古寨掠影》《海丰县军事志》《莲花山寺庙探考》等著作的基础上,遵照国志办和省志办专家批准的篇目和规定的内容,开始编纂《海丰县莲花山志》。</b></p><p class="ql-block"><b> 至2019年6月,在县志办的协助下,经过日以继夜、全力以赴的临屏敲键,辛苦撰写,终于完成了约100万字的初稿,传给海丰县志办领导送交省志办领导和专家审稿。及至2020年5月15日,接到县志办“关于《莲花山志》基本篇目调整情况”的通知,遂在初稿删除了“山岳环境”篇的部分章节和“民情风俗”篇约20万字,并遵嘱将志书截止时间从2013年延长至2018年。为此进行了第二次修改和补充。于是,又经过3个多月的日以继夜地工作,对第一稿所有章节进行调整修改。2020年9月12日,终于按照海丰县志办的审稿要求,完成了第二稿的修改工作。全书经过第二次删改补充和整理后,文字数量仍达到68万字左右。及至2020年12月22日 ,《莲花山志》经海丰县志办主任蔡忠主编整理,删减了“历代旅游人物”等章节,增加了“莲花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选辑”章节,并在扉页增添了“莲花山森林公园”天象景观、水文景观、人文景观、内部交通、生物景观、动物资源以及规划意向图等照片,然后上报海丰县《莲花山志》编纂委员会。又由《莲花山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卓凛波作序。并在蔡忠主任和新任海丰县志办罗建奇的组织策划下,交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古籍出版社打印成《莲花山志》征求意见稿(第三稿)。</b></p><p class="ql-block"><b> 《莲花山志》是在《海丰名山风物志》等书的基础上,对汕尾市境内的自然名山和人文名山等,作了进一步的记述,并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上进行审视,按序加以扩充和伸延。故此,全书系统地记述了莲花山主峰、银瓶山、犁仔耳、卡仔栋、白马山、水底山、五指山、五指嶂、五马归槽、武顿山、文笔嶂、乌禽嶂、鸡冠山、狮子嶂、峨嵋嶂等30座自然名山,以及五坡岭、大云岭、羊蹄岭、罗裙山、朝面山、罗輋山、西坑山、横坑山、埔仔峒、中峒、乌石莲、九龙峒、火山嶂、观天嶂、神象山、龙山、玄武山、待渡山、华山、河图岭、法留山、坎钟山、大德岭等36座人文名山的山貌地形、山名由来、动植物资源、风光名胜、历史轶闻等内容,反映了当代对山川自然风貌、动植物资源等的认识水平,并反映了陈炯明率领的粤军,蒋介石、周恩来率领的国民革命军,以及彭湃指挥的红军、农民军在莲花山脉的活动状况,还有时代风云在莲花山原始丛林中留下的痕迹。同时反映了二十一世纪新兴的旅游登山热对人们的影响力。全书内容以莲花山脉自然名山和人文名山为主题,延伸扩展至黄江、西枝江、龙津河、赤石河、螺河、乌坎河、公平水库、白盆珠水库、南告水库等山水文化,以及古道、古寨、古民居、古寺庙、名胜旧址等人文景观。故此,全书内容设置了地理环境、名山景观、水域景观、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保护与建设、民情风俗、历史人物、艺文集萃、莲花山大事纪略、附录、附表等10篇,下设22章93节。其中有关图片约100多幅以上,全书篇幅共1226页约80万字左右。</b></p><p class="ql-block"><b> 综上所述,首部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在记述汕尾市民热爱大自然的同时,也反映了市民们对莲花山人文建设、生态保护等行为,是一部专门记述汕尾市名山胜水,及其动植物资源的地理人文著作,资料搜罗珍稀宏博,内容丰富多彩,更是一本了解汕尾市名山自然资源与人文建筑的百科式全书。</b></p><p class="ql-block"><b> 2020年12月28日</b></p> <p class="ql-block">携文友刘存善,江初,赖定愚,陈世群,林松莹,陈佳作等登上莲花山海拔1337米高的主峰合照。</p> <p class="ql-block"><b>在海丰县城与来访五坡书斋的莲花山飞瓦庵一山方丈合影,赠送有关飞瓦庵历史文字资料。(拍摄:陈佳作)</b></p> <p class="ql-block"><b>在莲花山主峰海拔900米处的飞瓦庵与老朋友一山主持交谈,强调保护老庙的重要性。</b></p> <p class="ql-block"><b>携诗友吕烈,刘存善,罗镲,赖定愚,林友浩及老同学戴荣辉等登上莲花山主峰合影。</b></p> <p class="ql-block">陪中央警卫处长曲歧玉老同志,民政部副部长,中央老干局等领导参观莲花山鸡鸣寺,与鸡鸣寺主持超一和尚合影。</p> 相关知识
晋安区开展茉莉花文化讲座 全民种茉莉蔚然成风
中国莲花图案发展和演变
关于花的组名
武汉木兰生态文化旅游区 郊野公园 杜鹃花海 幽谷美景 浪漫山水
古今名人与莲花的不解之缘
花果园中央商务区房价怎么样? 贵阳花果园中央商务区房源
《上海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导游记》
花卉出口贸易论文通用12篇
菏泽市牡丹区莲花苗圃场
中国—东盟国花风采:越南花中“仙子”莲花凝聚高雅吉祥
网址: 《中国名山志 莲花山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3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