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4年顾客在斗南村购买鲜花 刘建明/摄
2.1999年斗南花卉市场
3.斗南花卉交易市场1998年建立,1999年正式投入运营,2015年搬迁至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
4.如今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一角
四十年,在人类历史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也不过是浪花一朵。但一群人用四十年不懈奋斗,为春城花都斗南赢来了满庭芳华。
从花田变花乡,再从花乡发展为享誉世界的“亚洲花都”,斗南,这个核心区1.43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聚集了8万多在此逐梦的人。无数人携手奋斗,把这里变成了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他们既是斗南花卉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缔造者。
斗南第一个卖花姑娘化俊华:
卖花真的能成万元户
1982年,时任呈贡县良种场场长的化忠义到广州出差,看到鲜花好卖,价格也高于蔬菜,便将一袋剑兰种球带回了斗南,种在了自家的蔬菜地上。几个月后,他将开出红花的剑兰插在水桶里,捆上自行车,让15岁的女儿化俊华驮到昆明城区去卖。她成为斗南的第一个卖花姑娘。
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化俊华和哥哥凌晨3点就起床去剪花,然后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到昆明主城卖花。用1个多小时骑到之后,她和哥哥分工,她到市中心百货大楼的综合市场里卖花,哥哥则走街串巷叫卖。“那是第一代剑兰,中国红,特别好看!”花是刚剪的,又插在水桶里,特别新鲜,花苞上还沾着露水。化俊华记得,卖花第一天,还不到中午,100多枝剑兰就卖完了,挣了35元。
“好家伙,顶一个月工资!”化俊华高兴坏了。当时,一个正式职工的月工资也就是三四十元钱。再把哥哥卖花的钱加起来,兄妹俩惊喜地发现,一天的收入竟有100元——土地包产到户之前,化家七口人在公社出工,年收入最多的一次只有140元。
之后一段时间,化俊华每天都和哥哥骑车到昆明城区卖花。第二年,化家盖起了斗南村第一栋民建楼房,三层红砖小楼,花了1万多元。“种花能成万元户”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一年,化忠义又从杭州带回来彩色的剑兰种球和满天星种子。越来越多的斗南村民纷纷学习,把自家的菜地变成花田。
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化俊华正享受天伦之乐,早已不再从事花卉种植和销售了。她经常回斗南看望家人,每次看到日新月异的斗南,她都觉得自豪,也有一份欣慰。“斗南今天的成就,有我爸爸的功劳,也有我的一分成就。”
第一代花农华明升:
把斗南玫瑰卖到荷兰
华明升和其他3个村民,是斗南的第一批种花人。30多年过去,当年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已迈入“知天命”的年纪,华明升也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高级农民技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30多年前,华明升为了谋生四处奔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种花或许是条致富路。
“那时候,1公斤蔬菜最多卖1角钱,一枝剑兰就能卖3角。”华明升发现这一商机后,立即跑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找种苗。彼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实施的花卉种苗工厂项目,正在四处寻找适合的人选,双方一拍即合。华明升从花卉种苗工厂赊购种苗回家,在自家的1分地里种起了剑兰,走上了种花的道路。
华明升收藏了许多跟斗南花卉有关的珍贵材料。其中,一张盖了公章的红头文件格外醒目,这是1998年呈贡县政府签发的有关他赴荷兰参加国际花卉贸易展览会考察学习的批示。他说,作为一名种花人,一定要去全球最大的花卉集散地长长见识。2002年,他又去了一次荷兰,之后,他把自己种的2000枝玫瑰空运到了荷兰的鲜切花拍卖市场。“每枝卖荷兰盾0.6元,折合人民币2.4元。”
正是有了华明升这个“领头羊”,越来越多的斗南人踏上了种植花卉这条致富路。随着种植户的不断增加,斗南的花卉产业也在不断地壮大。也因为有了这批种花人的大胆尝试,成就了今天斗南的繁花似锦。
王秀华夫妇:
相互配合,把斗南花卉卖到广州
1995年,云南鲜切花的产量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一直保持至今。呈贡县政府调拨300多万元资金,在斗南开辟了12亩土地,建了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
这一年,花农王秀华和身在广州的丈夫配合,把鲜花卖到了广州。那个年代通信不便,拥有手机的人寥寥无几,连传呼机都是奢侈品。夫妻俩就约定上午在村委会通电话,下午王秀华根据丈夫电话里列的清单去备货,第二天一早发往广州。
在斗南,家庭搭档把鲜花生意做到外地的不在少数。斗南村委会每天上午都挤满了打电话、等电话的人,他们中,有王秀华一家这样的夫妻档,也有直接跟外地花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的村民。
仅过了3年,占地12亩的市场就不够用了。1999年,由自然人股东成立的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新建了占地56亩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2001年,经上海第十四届吉尼斯总部认证,斗南花市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花拍敲槌第一人张力:
“敲下花拍第一槌,我的手都是抖的”
1999年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00年的昆明国际花卉节,进一步加大了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云南启动了花卉拍卖市场的建设。
2002年12月20日凌晨2点,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正式在斗南开槌,成为斗南花市升级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当晚敲下花拍第一槌的拍卖师是张力。他是花卉产业的从业者,也是斗南花卉产业发展的亲历者。他拍卖的第一批玫瑰,正是第一代花农华明升种的。
“我记得那天天气很冷。”此前,张力和一群同事曾被派往荷兰鲜切花拍卖市场学习了10多天。但真正到了自己执槌,而且又是云花第一拍的时候,张力还是感到紧张和激动,“手都是抖的!”
“热情很高,效果不好。”张力说,云花拍卖第一天,进入拍卖市场的鲜切花有30多万枝,拍出去20万枝,这之后,最少的时候,一天的拍卖交易量仅几万枝。经过5年的培育与成长,斗南花卉拍卖市场运营逐渐正常,价格趋向合理。
“这一套拍卖机制是参考荷兰的标准,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的。”张力说,拍卖机制落地斗南,使得斗南花卉交易对接了国际市场通行的定价、质量标准体系等一系列规则,同时也集中了对手交易、拍卖交易等交易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花卉拍卖制度后期在中国农产品现代交易模式推广方面,都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
杨建宏:
“我亲历了花卉市场的三次搬迁”
从斗南的“卖花一条街”到占地12亩、56亩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再到如今1020亩的“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历经多次搬迁,斗南的花卉交易模式不断更新,交易市场不断扩大,花农、花商们也在不断地蜕变、成长。
杨建宏是呈贡乌龙人,家里历代务农,16岁时便开始种起辣椒、西瓜……后来他听说隔壁的斗南村种花能成“万元户”,便开始学着种花,成了乌龙村的种花第一人。
“花市还只有12亩的时候,我就在市场里卖花、卖种苗,后来又搬到56亩的市场。没几年,56亩的市场也不够用了,市场小、铺面也小,道路拥挤,拉花的车要等半个小时才进得了市场,很不方便。”杨建宏说。
2015年3月8日,占地286亩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一期项目“花花世界”正式投入使用,2000余家商户从老市场迁入,同时入驻的还有10多家银行和金融机构。
为了方便花市内的原驻商家,政府优先老商家挑选新铺面,还帮助他们办理搬迁手续。杨建宏说,正式搬迁那天,他只用一辆货车就把所有家当全搬过来了。此时,杨建宏已从原来的普通花农变成了种苗大户。
像杨建宏一样见证了斗南从无到有,再到如今这样一个拥有成熟体系和巨大规模的国际花卉产业园区的亲历者还有很多,他们一路陪着斗南花市从狭小到宽敞,从拥挤到整洁。他们的事业也随着斗南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
晋波:
总理在我们市场买了两把花
2017年春节前夕,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副总裁晋波接到通知,说这两天“可能会有一个接待”,但没说什么人要来。斗南花卉市场一年有500多次不同规格的接待,晋波也没有太在意。
1月24日,腊月二十八。当天下午,晋波得知晚上会有一个重要的接待,傍晚时分,晋波就到花花世界主场馆2号门等候。
晚上8点45分,车队驶入市场。晋波看到,下车的竟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他激动万分,急忙上前问候,随后一直在旁陪同。
“那时候正是对手交易的时间,总理看到市场里成千上万的花农和花商在交易,脸上露出笑容。”晋波记得,李克强与市场里的花农、花商握手问候,了解每个花卉品种的种植和销售以及收入。在非洲菊交易区,一个小女孩递了两把非洲菊给李克强,他很高兴,亲切地跟小女孩说:“你的心意我收下了!”随后按市场价付了20元钱,买下了这两把非洲菊。
在相思梅交易区,李克强问:“斗南花卉市场现在是个什么地位?”花农、花商异口同声:“我们现在是全国第一、亚洲第一!”李克强听了很高兴,说:“我们要向世界第一迈进,我们要做到真正的世界第一。”
出市场前,李克强问晋波:“斗南现在的花有没有出口到日本?”晋波回答,斗南花卉已出口到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李克强听完,高兴地离开了斗南。
当年6月,斗南入选全国一流特色小镇;7月,昆明斗南花卉小镇启动建设。
时隔6年,总理夜访斗南的点点滴滴,晋波都还牢记在心。“斗南花卉人不会忘记总理的殷切希望和嘱托,我们一定牢记使命,向世界第一花卉交易市场迈进。”
毕茜茜:
直播20分钟 卖了21万元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是一个争分夺秒追赶时间的地方。
2020年,斗南花卉产业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疫情导致物流受阻,大批鲜花严重滞销。辛辛苦苦忙活几个月的花农,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枝枝鲜花在田中开放、凋零、枯萎。
2020年4月18日,呈贡区委、区政府与抖音联合发起“斗南花卉产业抖音直播扶持计划”,对斗南花卉企业进行定向帮扶, 启动打造“DOU in 鲜花小镇”——全国首个花卉产业抖音直播示范小镇。当天的活动现场,数十家花企同时开启抖音直播,呈贡区相关领导走进直播间进行带货直播体验;云南本地的抖音达人“丽江石榴哥”“云南小花”等人也与“花哥”“花之梓”等鲜花商家连麦,为斗南花卉代言。著名导演、演员于荣光受聘为“斗南花卉”公益推广大使,也来到现场为“斗南花卉”做推广。
毕茜茜也是在这个时候做的直播,“我家里是种花的,疫情导致鲜花滞销,我们出不了门,闲来无事就开了直播,没想到开播才5分钟,直播间就达到了八九百人,第三天直播间就有将近3000人,当场直播的营业额达到21万元,而那场直播时间仅有20分钟。”毕茜茜说,那一刻,她深深体会到互联网的魔力。
“电商直播可以把鲜花源产地直供到消费者手里,未来可期。”这之后,毕茜茜一直在鲜花直播路上摸索、成长。数据统计显示,自2020年鲜花直播销售兴起以来,电商直播的销售量逐年增加。
云南大学研究生赵鹏:
让洋桔梗生出“中国心”
洋桔梗在云南花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商业种子被日本公司垄断,比芝麻还小的洋桔梗种子,市场价为0.6元/粒,按照其0.05克的千粒重计算,1克种子约1.2万元,是黄金价格的30倍,堪称“种子中的钻石”。
为了研究属于我国的洋桔梗种子,位于斗南云花综合楼东楼的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共享实验室,利用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研发人工种子,于2022年6月实现洋桔梗“中国心”。这项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解决我国花卉种业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新研制出的人工种子虽然具有生产成本低、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限制、保持品种优良遗传性状等特点,但是培育出的人工种子质量不稳定。”云南大学研究生赵鹏介绍,经反复试验,科研团队将悬浮培养的技术运用到了洋桔梗种苗培育上,增加了生长空间,为早期种苗生长发育供给更足的营养。现在,成苗率已提高至了60%,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洋桔梗种苗的高效繁育问题。
未来,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共享实验室还会继续研究洋桔梗的基因组、基因编辑等学术问题,让更多的国外花卉种子长出“中国心”。
http://times.clzg.cn/html/2023-11/16/content_257975.htm
相关知识
四十春秋 满庭芳华 ——见证者记忆中的斗南花卉产业发展片段
讲述斗南发展史 《No.1亚洲花都——昆明斗南花卉产业发展口述史》发布
云南斗南花卉产业砥砺发展40年综述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斗南花卉产业发展40年综述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斗南花卉产业砥砺发展40年综述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斗南花卉产业砥砺发展40年综述
改革开放40周年 斗南花卉市场书写传奇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变迁 花开斗南 书写传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斗南花卉产业砥砺发展40年综述
斗南▪40年赋 斗南花开 世界共赏 ——数字化赋能花卉经济,斗南花香越飘越远
网址: 斗南▪40年赋 四十春秋 满庭芳华 ——见证者记忆中的斗南花卉产业发展片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2062.html
上一篇: 我是斗南-亚洲第一大鲜花交易中心 |
下一篇: 探究山茶花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