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逄宇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中科院1区TOP,IF=21.8)上发表题为“Kynurenine-AhR reduces T-cell infiltration and induces a delayed T-cell immune response by suppressing the STAT1-CXCL9/CXCL10 axis in tuberculo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结核病(TB)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Mtb)如何利用宿主的色氨酸代谢途径来延迟T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为结核病的治疗和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博士研究生刘欣、杨梦杰,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胥萍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助理研究员袁金锋和逄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其能够操纵宿主的免疫反应,延迟T细胞到达感染部位,这是Mtb建立持久慢性感染的关键生存策略。在这项研究中,逄宇教授团队发现Mtb通过增加促炎型巨噬细胞中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来提高犬尿氨酸(Kyn)的产生。Kyn进一步激活芳香烃受体(AhR),导致抑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3(SOCS3)的上调,进而抑制JAK-STAT1信号通路,减少T细胞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0的分泌,这些趋化因子对于招募T细胞至肺部至关重要。研究团队通过小鼠模型验证了这些发现,并发现通过敲除AhR显著增强了T细胞的浸润和功能,从而削弱了Mtb诱导的免疫抑制。相反,额外注射Kyn明显抑制了T细胞的浸润和功能。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结核病病原体逃避免疫监视的新机制,而且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靶向AhR和IDO1,我们可能能够加速T细胞的免疫反应,从而增强宿主对Mtb感染的控制。上述研究为如何增强宿主对结核病的免疫反应提供了新途径,也为未来结核病疫苗开发提供了全新思路。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项目(2022YFC2302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2346, 82072243, 82202530)和北京科技新星交叉合作项目(20220484169,20230484295)的支持。
逄宇,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人才、科技新星等多项省部级人才计划。
现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潜伏感染专委会主任委员等。担任国际微生物及感染领域杂志Microb Drug Resist和卓越期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从事结核病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Mol Immunol,Eur Respir J, Clin Infect Dis, Emerg Infect Dis, Clin Microbiol Infect 等期刊发表文章 180 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20 余项,实现成果转化 5150 余万元;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子课题 2 项,国家重点研发子任务 1项;近5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各 1 项,其他省部级奖励2项。
相关知识
北京胸科医院细菌免疫室主任逄宇:终止结核病,诊断是“利器”
Cancer Cell:李志刚/苏建忠/刘芝华/龙凌云团队揭示食管鳞癌新辅助免疫疗法应答机制,助力食管癌免疫精准治疗
Science重磅:这种抗癌药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希望,能够挽救记忆和大脑功能
抑郁症研究必看【综述】:从突触角度总结抑郁症的六大分子机制
Nat Rev Neurol: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海剑教授团队破解大豆与大豆花叶病毒攻防机制
研究揭示揭示花性别分化的调控机理
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 科技论文 植保学院朱旺升教授团队揭示植物新型钙离子通道ACD6调节免疫反应的机制
Genome Biology | 武汉大学王坤/周宇合作发现棉纤维细胞昼夜节律性生长的调控机制
朱旺升团队Molecular Cell:揭示植物新型钙离子通道ACD6调节免疫反应的机制
网址: 北京胸科医院逄宇教授团队报道犬尿氨酸在结核病中延迟T 细胞反应的机制研究 科研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3201.html
上一篇: 根医生(土传病菌专用防治剂) |
下一篇: 宁波大学团队揭示凡纳滨对虾抗弧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