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昆虫病原生物 微生物杀虫剂 规模应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昆虫杆状病毒(NPV)(GV) 昆虫病原真菌 白僵菌(球孢、卵孢) 绿僵菌(桃小食心虫、土蝗) 蜡蚧轮枝菌(粉虱、蚜虫) 昆虫病原线虫及其共生细菌 蝗虫微孢子虫 微生物杀菌剂欧美登记情况 微生物杀菌剂欧美登记情况 迄今在我国有登记记录的微生物杀菌剂有48个,目前在有效期内的有34个;其中有效期内产品:11个为母药、23个为单个菌种制剂。 有效期内微生物杀菌剂单剂中: 土传病害的微生物农药共有13个 叶部病害的微生物农药共有12个 大多为可湿性粉剂、粉剂(水剂1个、水分散粒剂1个) 大多数临时登记证已转为正式登记证(28个PD、6个LS) 芽孢杆菌属(4):枯草芽孢杆菌(14个制剂、4个母药) 、地衣芽孢杆菌(3个制剂)、蜡质芽孢杆菌(2个制剂、2个母药) 、解淀粉芽孢杆菌( 1个制剂、1个母药) 类芽孢杆菌属(1):多粘类芽孢杆菌(2个制剂、1个母药) 假单胞菌属(1):荧光假单胞杆菌(5个制剂、1个母药) 其他细菌(1):放射土壤杆菌(1个产品) 真菌(3):木霉菌(6个制剂、1个母药)、哈茨木霉( 1个制剂、1个母药)、腐霉菌( 1个制剂、1个母药) 芽孢杆菌在植病生防中的应用 枯草芽孢杆菌 腊质芽孢杆菌 多粘类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短小芽孢杆菌 拮抗作用 分泌胞外代谢物 抗生素 蛋白类抗菌物质 直接抑制病原物生长 形成不利的环境条件 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 促生作用 合成生长素类物质 吲哚乙酸 吲哚乙腈 玉米素 赤霉素 细胞激动素 直接促进植物生长 合成嗜铁素、有机酸等,提高矿质元素的利用率,促进植物生长 微生物农药欧美登记情况 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植保素、病程相关蛋白等的变化,来抵抗病原菌的侵入和发展, 减轻和防止病害的发生。 农药功能 促生功能 激活功能 抗逆功能 分解功能 改良土壤 提升品质 。。。 占地28亩 投资5600万 建筑面积13169M2 研发平台 工程中心简介 工程中心简介 已投入使用的研发平台 保存微生物十万余份、八千活性菌株、百余株进入评价程序 新型生物农药发现---资源评价 工程中心简介 LC-MS/MS活性物质早期鉴别系统 天然产物纯化系统 构建了包含5000多个微生物天然产物的数据库 工程中心简介 新型生物农药发现---分析测试 工程中心简介 新型生物农药发现---年高通量筛选 农药靶标: 棉铃虫、小菜蛾、蚜虫、灰霉、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早疫病、锈病、油菜、浮萍、狗芽根等 20多种病虫草常规筛选靶标。2012年高通量筛选生测量达123.6万份 发酵罐 20升×2 30升×2 50升×2 200升×2 离心机 蒸发器 膜浓缩 喷雾干燥 冻干机 新型生物农药发现---公斤级试验平台 工程中心简介 多功能中试与产业化平台效果图 工程中心简介 18000平米建筑面积 一期8000万投资 多功能中试平台 智能温室评价平台 产业化平台 环保示范工程 楼顶温室和环保示范工程设计 工程中心简介 废水和废热资源化再利用 工艺回用和温室利用并举 智能温室活性评价平台建设 工程中心简介 建设国际接轨的生物活性评价体系 工程中心简介 功能微生物技术、产品与装备 工程中心简介 功能微生物技术解决方案 工程中心简介 组合创新 跨越发展 共创未来 企业主导、院校支撑、政府支持、资本介入 工程中心简介 www.abic-wuhan. com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目的,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价值。作为每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来说,为社会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我们未来100年要致力完成的伟大事业。 我们热切期盼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到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队伍中来,共同促进中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埋头苦干,不断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为祖国增美添丽。 民族复兴、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民族复兴、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生态循环农业是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126.com * We separate oligosaccharide fraction from natural product, t
相关知识
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课程教学大纲
21世纪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展望
国内外试管开花研究的2个进展
常见的害虫生物防治技术
农业生物防治技术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世界土壤消毒技术进展
生物防治器械
生物入侵:生物防治篇
国内外主要商品花卉品种创新进展与趋势
国内外转基因花卉的研究进展
网址: 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进展(140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3221.html
上一篇: 中国农大沈杰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助力 |
下一篇: 生物技术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