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
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a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c PH, 土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顺浓度梯度的转运现象。膜转运蛋白酶有两种,通 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由蛋白质构成的一种特殊通道,可以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式激活,从而 控制离子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膜
载离子体分类:第一类是与离子形成复合物,协助离子在膜脂双分子层中扩散,使离子扩散 到细胞内部;第二类是诱导膜形成临时的小孔,是离子进入细胞
28
主动吸收的特点:
逆浓度梯度
吸收作用与代谢密切相关
不同溶质进入细胞或根系存在竞争现象和选择性
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浓度梯度不成线性关系
温度系数高
29、
30、
32、
根外营养:植物除了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 叶面施肥的局限性:肥效短暂,每次使用养分总量有限,容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 失,有些养分从页面向其他部位转移困难
叶面施肥的好处:一是直接供给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转化固定;二是吸收速率快,能及 时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三是叶面施肥能影响作物的代谢活动;四是叶面施肥是经济施用微 量元素和补施大量元素的有效手段
叶片对钾的吸收速率是KCI大于KNO大于K2HPQ对氮的吸收是尿素大于硝酸盐大于铵盐。
33、
34、
土壤的通气状况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是根系的呼吸作用;二是有毒物质的产生;三是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根系吸收养分横向运输的途径: 一是离子间的拮抗作用、二是离子间的协助作用 拮抗作用:指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35、
36、木质部运输: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的驱动力是根压和蒸腾作用,蒸腾起主导,由于根压和蒸 腾作用只能使木质部汁液向上运动,所以木质部中养分的移动是单向的
37、木质部汁液的成分:矿质元素、有机物质和激素
38、韧皮部养分运输特点:在活细胞内进行的,而且具有在两个方向上运输的功能,一般以下行 为主;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胞组成
39、韧皮部和木质部汁液组成的差异:
一是韧皮部汁液的PH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后者偏酸
二是韧皮部中干物质和有机化合物高于木质部 三是某些矿物质元素,如Ca和B,在韧皮部汁液中小雨木质部,其他矿物质浓度高于木质部
40、 韧皮部汁液的化学成分:有机物质(氨基酸,苹果酸,蛋白质)、无机离子(K) 41、Ca在韧皮部中难移动的原因:
一是Ca向韧皮部筛管装载时受到限制,使 Ca难以进入韧皮部中
二是即使有少量Ca进入了韧皮部,也很快会被韧皮部中高浓度的磷酸盐所沉淀而不能移动 42、养分再利用的意义:
一是多年生植物在秋季落叶之前,矿物质元素从衰老的组织运输到存储组织,有益于来年的生长 发育,也有利于矿物质的高效利用
二是在养分不足的条件下,矿物质元素从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有利于维持生长点的生长,对 于生命的延续有主要意义
三是在生殖生长时期,矿质元素从营养器官运输到生殖器官,有利于生命的延续
再利用程度高
再利用程度低
再利用程度低 再利用程度很低
43、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N P、K、Mg缺素症状出现在老叶
S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
Fe、Zn、Cu Mo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
B Ca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顶端分生组织
44、植物内部养分循环: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的矿质养分一部分在根细胞中被同化利用;另一 部分经皮层组织进入木质部、输导系统向地上部分输送,供给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所需。地上 部分的绿色组织合成的光合产物及部分矿物质养分通过韧皮部系统运输到根部,构成植物体 内的物质循环系统,调节着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
第四章、氮素营养与氮肥
<1>植物体内氮素的含量与分布
含量:~5。植物种类:豆科植物 >非豆科植物。品种:高产 >低产。器官:叶>
根。
<2>氮素的分布是变化的。营养生长期在营养器官。生殖生长期到贮藏器官。 <3>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同化:
吸收的形态:无机态、有机态。
影响硝酸盐还原的因素: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课件
植物营养学学科
《植物营养学》.doc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实验
《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网络课程—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智慧树网
植物营养学论文汇总十篇
植物营养学试题一.docx

网址: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459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营养学复习
下一篇: 植物营养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