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植物营养学)07

(植物营养学)07

(一)土壤中氮的来源 施入土壤中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 动植物残体的归还 生物固氮 雷电降雨带来的NH4+-N和NO3--N (二)我国土壤中氮的含量我国耕地土壤全氮含量为0.04%~0.35%之间,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我国土壤含氮量的地域性规律: 西 北 南 东 长江 增加 增加 二、土壤中氮的形态 1 有机氮 (98%) 水溶性 速效氮源 全氮的5% 水解性 缓效氮源 占50%~70% 非水解性 难利用 占30%~50% 2 无机氮 (1%~2%) 离子态 土壤溶液中 吸附态 土壤胶体吸附 固定态 2:1型粘土矿物固定有机氮 无机氮 矿化作用 固定作用 三、土壤中氮的转化 铵态氮 硝态氮 吸附态铵或固定态铵 水体中的硝态氮 矿化作用 硝化作用 生物固定 硝酸还原作用 NH3 N2、NO、N2O 挥发损失 反硝化作用 吸附固定 淋洗损失 有机质 有机氮 生物固定 (一)有机态氮的矿化作用(氨化作用) 1 定义: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的含氮 有机质分解形成氨的过程。 2 过程: 有机氮 氨基酸 NH4+-N+有机酸 异养微生物 水解酶 氨化微生物 水解、氧化、还原、转位 3 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 最适条件:温度为20~30oC, 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 土壤pH=7,C/N≤25:1 4 结果:生成NH4+-N(有效化) (二)土壤粘土矿物对NH4+的固定 1 定义 吸附固定:由于土壤粘土矿物表面所带负电荷而引起的对NH4+的吸附作用。 晶格固定:NH4+进入2:1型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晶层间而被固定的作用。 2 过程 液相NH4+ 交换性NH4+ 固定态NH4+ 3 结果:减缓NH4+的供应程度。 吸附作用 固定作用 解吸作用 释放作用 (三)氨的挥发损失 1 定义: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土壤中的NH4+转化为NH3而挥发的过程。 2 过程: NH4+ NH3 + H+ 3. 影响因素:① pH值 NH3挥发 6 0.1% 7 1.0% 8 10.0% 9 50.0% OH- H+② 土壤CaCO3含量:呈正相关③ 温度:呈正相关④ 施肥深度:挥发量 表施深施⑤ 土壤水分含量⑥ 土壤中NH4+的含量 4 结果:造成氮素损失。 (四)硝化作用 1 定义: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2 过程:NH4++O2 NO2-+ 4H+2NO2-+O2 2NO3- 3 影响条件:土壤通气状况、土壤反应、 土壤温度等 亚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最适条件:铵充足、通气良好、 pH6.5~7.5、25~30oC 4 结果:形成NO3- -N利:为喜硝植物提供氮素弊: 易随水流失和发生反硝化作用 (五)无机氮的生物固

相关知识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课件
植物营养学学科
《植物营养学》.doc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实验
《植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网络课程—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智慧树网
植物营养学试题一.docx
花卉营养学

网址: (植物营养学)07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461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13种植物源蜂花粉蛋白质的营养学
下一篇: 植物营养学(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