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原产于南美洲,经人为引入后,现已在我国17个省市自治区泛滥成灾。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源于北美和南美洲的西海岸,目前在华东沿海各省份得以蔓延。这两种外来植物的入侵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首先,它们改变了当地水体和滩涂生态系统的物理和化学环境,进而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阻碍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的正常运行;其次,这两种杂草的肆虐造成当地经济的重大损失,交通航运、水产养殖、水利灌溉等受到了严重危害;再次,它们的入侵和暴发也对当地居民饮水和健康等造成威胁。目前,对于水葫芦和互花米草的控制及治理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等3种方法,物理控制是当前福建省对两草进行控制的主要手段,但同另两种方法一样,单一的防治措施无法实现两草的有效和可持续控制。综合目前对于水葫芦和互花米草的认识和研究,需要从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等方面深入研究其入侵机制,以污水处理等生态治理手段为基础,结合多种控制策略及措施,综合治理两草,这将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最具前景的。
相关知识
利用无瓣海桑控制入侵种互花米草的初步研究
互花米草人工植被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初步研究
互花米草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防治:理念、技术与实践
互花米草已成为我国沿海危害严重的恶性入侵植物!加快对环渤海地区互花米草治理的建议答复
中国互花米草防治措施研究进展及展望
湿地、入侵互花米草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
互花米草除治攻坚,福建这么干
除治互花米草 守护湿地安全
网址: 福建省水葫芦和互花米草的危害、控制及研究现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4825.html
上一篇: 加入WTO与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和 |
下一篇: 稻田福寿螺的危害与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