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探究植物免疫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研究.
(1)病原菌入侵植物时,植物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可以识别病原菌,病原菌可向植物体内注入一些效应因子来抑制植物的免疫.植物通过让感病部位出现类似于动物细胞凋亡的现象,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扩散.植物和病原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共同(协同)进化.
(2)植物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细胞表面的物理屏障,如质膜和细胞壁间形成胝质沉淀,有效防御病原体的入侵;另一方面是植物细胞分泌的起防御作用的化学物质,如H2O2.科研人员用白粉菌侵染拟南芥突变体,得到如图1和图2所示结果.
据图可知,E基因敲除导致胝质沉淀量和H2O2产生量均增加,据此推测E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植物两方面的免疫.
(3)研究表明,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作用通路在植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知P基因控制水杨酸的合成,C基因是茉莉酸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科研人员利用P基因敲除突变体和C基因敲除突变体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如图3.
①据实验结果推测,P基因对植株免疫有促进(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②依据实验结果判断,E基因的作用与水杨酸信号通路有关,并且E基因是P基因上游(填“上游”或“下游”)的调控基因.判断依据是第5组与第1组结果相近,第6组与第2组结果相近,说明C基因不参与白粉菌诱导的植物免疫,E基因的作用与茉莉酸信号通路无关;第4组与第3组结果相近,远高于第2组,说明E基因的作用需要正常P基因的作用,E基因位于信号通路上游.
③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野生型和E基因敲除突变体植株中的水杨酸含量.
分析 (1)(2)小题对植物免疫的一般原理进行了一些铺垫,(3)小题将信号通路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渗透其中.研究人员往往利用敲除突变体进行信号通路的研究,将双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表现型与单基因敲除突变体比较,分析被敲除基因在信号通路中的上下游关系.
解答 解:(1)根据免疫反应的原理可知,病原菌入侵植物时,植物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可以识别病原菌,病原菌可向植物体内注入一些效应因子来抑制植物的免疫.植物和病原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共同(协同)进化.
(2)分析图1,E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胝质沉淀量高于野生型;分析图2,E基因敲除突变体的H2O2产生量高于野生型;而通过图3柱形图可以看出,E基因敲除突变体的白粉病发病程度低,由此可以推测E基因敲除导致胝质沉淀量和H2O2产生量均增加,因此推测E基因能够抑制植物两方面的免疫.
(3)①图3柱形图看出,P基因敲除突变体的白粉病发病程度很高,由此可以推测,P基因对植株免疫有促进作用.
②依据实验结果判断,E基因的作用与水杨酸信号通路有关,第5组与第1组结果相近,第6组与第2组结果相近,说明C基因不参与白粉菌诱导的植物免疫,E基因的作用与茉莉酸信号通路无关;第4组与第3组结果相近,远高于第2组,说明E基因的作用需要正常P基因的作用,E基因位于信号通路上游,并且E基因是P基因上游的调控基因.
③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是:检测并比较野生型和E基因敲除突变体植株中的水杨酸含量.
故答案为:
(1)膜蛋白 共同(协同)进化
(2)胝质沉淀量和H2O2产生量均增加 抑制植物两方面的免疫
(3)①促进
②上游 第5组与第1组结果相近,第6组与第2组结果相近,说明C基因不参与白粉菌诱导的植物免疫,E基因的作用与茉莉酸信号通路无关;第4组与第3组结果相近,远高于第2组,说明E基因的作用需要正常P基因的作用,E基因位于信号通路上游(注:要求从两方面作答)
③野生型和E基因敲除突变体植株中的水杨酸.
点评 本题以植物免疫机理及信号通路研究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3)小题较难,但对思维的逻辑性、完整性要求较高,学生在其它练习中遇到过类似的设问和思考方法的概率很小.建议考虑学生情况,完整使用或适当简化使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襄阳市高一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题型:选择题
对细胞中某些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人类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系谱图,经研究发现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I-3无乙病致病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解答题
17.某植物花的颜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即A B_C_…)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某同学在大量多代种植某紫花品系时,在后代中偶然发现了两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1)若该植物花的颜色受自由组合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白花=9:7(9紫花:7白花).若该植物花的颜色受自由组合的四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基因型为AaBbCcDd的紫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紫花:白花=81:175(81紫花:175白花).
(2)科学家研究发现该植物花的颜色确实受四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则该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AABBCCDD.
(3)假设偶然发现的这两株白花植株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设计简便的实验来确定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该实验的思路:让两株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和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植株全开紫花,则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XY型染色体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C.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ZW为雄性,ZZ为雌性D.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解答题
14.红掌是半阴生高等植物,图1表示夏季时红掌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图2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温度与光合、呼吸作用的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注:曲线叶绿素a/b表示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
(1)图1当遮光比例大于30%时,导致净光合速率迅速降低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当遮光比例达到90%时,该植物能(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某研究小组发现,同一红掌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比顶部叶片弱的内部原因可能是细胞衰老,呼吸酶活性降低.
(3)温度为30℃时.红掌植株叶肉细胞消耗ADP的场所为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图2中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用实线(填“实线”或“虚线”)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题型:选择题
11.某家族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即人类的白化病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题型:选择题
组成纤维素、纤维素酶和控制纤维素酶合成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 .淀粉、蛋白质和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
植物免疫与植物免疫诱导蛋白的开发与应用——以Harpin蛋白为例(上)
抗病小体,探索植物免疫新途径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以稻瘟病为例
我国植物免疫诱导剂分类和产业化发展现状
研究揭示植物病原细菌抑制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
我国植物免疫诱导剂产业化发展现状
植物病原菌果胶酶的研究进展
抗病小体:植物免疫机器
植物的免疫系统和抗病机制.pptx
植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网址: 为探究植物免疫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研究.(1)病原菌入侵植物时.植物细胞膜表面的膜蛋白可以识别病原菌.病原菌可向植物体内注入一些效应因子来抑制植物的免疫.植物通过让感病部位出现类似于动物细胞凋亡的现象.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扩散.植物和病原菌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称为共同进化.(2)植物对抗病原体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6678.html
上一篇: 疫霉菌Avr3a效应蛋白抑制植物 |
下一篇: 植物免疫的机制.doc 全文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