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及价值所在
中国花鸟画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它不仅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花卉和禽鸟,还包括畜兽、鱼藻以及树木、竹石、果蔬等等,范围比较广泛。相对于另外两大画科,花鸟画的独立及成熟的时间都是最晚的,但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它的出现却比二者都早,而且其寓意美好及收藏价值也极其高,是人们最喜欢的国画类型之一。
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画科,经历了较漫长的历史积累。以独立形式出现并具有明确主题的花鸟画作品始见于魏晋、南北朝期间,当时一些著名的人物画家也有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例如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陆探微的《斗鹅图》、陶景真的《孔雀鹦鹉图》,同时还出现了专擅花鸟的画家,例如,南朝宋代顾景秀擅画蝉,时人“叹其巧绝”,后人称“宋大明中,莫敢与竞”,可见技法之高超。虽说这些作品早已失传,但从当时流传下来的人物画及同期的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花鸟的表现技法日趋成熟。
唐朝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地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主要体现了画家们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尤其以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在这一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韩斡的《照夜白图》、《牧马图》,韩混的《五牛图》以及戴嵩的《斗牛图》等,都反映当时的作品在形与神的表现上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同时期的花鸟名家还有擅画鹰鸟的姜皎,擅画蜂蝶蝇蝉的李逖,擅画鹤的薛稷,擅画竹的萧悦,擅画花卉的康萨陀、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等,其杰作都备受后人称颂。如曹霸的马能达到“一洗万古凡马空”,境界,萧悦的竹能“举世无伦”、“枝活叶动”,薛稷的鹤“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边鸾的孔雀“翠彩生动,金羽辉灼”等。
推荐收藏:八尺横幅花鸟画作品《朝荷酒兴》
后来花鸟画经历的较长的发展及磨练时期,在唐人的基础上,经历了五代,宋朝,元,明,请等各个时代的发展,从“徐”“黄”二体,到“随笔点墨”、“不具形似”,再到“妙体众形”,到讲究“以神求貌”、“以逸为上”,到“青藤白阳”,“勾花点叶”,一直到了近代,花鸟画一直朝着历史的发展规律前进着,深得国人喜爱欢迎。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一笔带过。
鸦片战争以后,时代的变化冲击着画家的思想,当时金时学的发展为新的花鸟画表现形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一批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画家,云集上海,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个流派——海上画派。赵之谦、虚谷、胡公寿、“四任”、吴昌硕等人,他们以多姿多彩的表现方式,较强的现实意义对现代的中国绘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以任颐和吴昌硕最有代表性。任颐的花鸟画技法多变,工笔与写意熔为一炉,将文人画的优良传统与写意手法及西洋画中的有关技法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将绘画艺术从士大夫的专赏,转到平民的共识,敢于走通俗路子,为中国画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吴昌硕则吸取了沈周、陈淳、徐渭、朱耷、原济以有“扬州八怪”的精髓,又将他的书法、篆刻、笔刀、体势融入画中,形成雄健烂漫的风格,将文人画的形式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的王震为吴昌硕一派的继承者,也备受时人称赏。此后海派中还有朱屺瞻、江寒汀、张大壮等等名家辈出,海派花鸟画不仅在当时声势夺人,而且对现代整个花鸟画都起到深刻的影响。
郑鸿光六尺横幅花鸟画牡丹《富贵长寿春满园》
近现代花鸟画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以齐白石为代表,他有仅吸取海上画派的精髓,而且以丰富的阅历不断挖掘花鸟画的新内容,在水族、草虫、蔬果等方面的作品,都给世人以丰富的生活感受。他也是中国花鸟画从近代走向现代的一个关键人物。至他起,中国花鸟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国画花鸟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绝非偶然,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人类追求的结果,也因此赋予了花鸟画很高的观赏以及收藏价值,也是现代许多藏家所乐此不疲的收藏对象。
相关知识
花鸟画发展历史
国画知识讲解:花鸟画的历史发展及演变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史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及特点
带你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元四家的辉煌,明清花鸟画的特色
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简史
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工笔花鸟画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网址: 花鸟画的发展历史及价值所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8128.html
上一篇: 中国生物学史之三 |
下一篇: 锌元素对人体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