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花卉保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绣球切花保鲜剂。
背景技术:
我国是绣球的发源地和资源分布中心,目前,绣球已成为继玫瑰、康乃馨、百合、洋桔梗、非洲菊等五大鲜切花之后的第六大鲜切花,发展前景喜人。
绣球花花大色艳,作为切花,最大的问题就是易脱水。绣球切花主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因此,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保鲜剂组成成分复杂,且保鲜组分中缺乏有效的抑菌成分,未有效避免微生物繁殖对鲜花导管的封闭,从而导致鲜花容易凋谢、水质易恶化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绣球切花保鲜剂。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绣球切花保鲜剂。本申请的绣球切花保鲜剂包括:葡萄糖、柠檬酸、硝酸银;以质量份数计,所述保鲜剂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9-1%;所述保鲜剂中,柠檬酸的含量为200mg/l,硝酸银的含量为50mg/l。
如上所述的绣球切花保鲜剂,优选地,所述保鲜剂配制时,以浓度为1%的葡萄糖作为糖源,加入硝酸银和柠檬酸,使得柠檬酸的含量为200mg/l,硝酸银的含量为50mg/l。
如上所述的绣球切花保鲜剂,优选地,所述保鲜剂使用时,选取无病害的绣球花枝,将绣球花枝下部的枯叶、老叶去除,留2~3片叶,并将绣球茎段斜切,切口为45°,剪切至40cm处,插于配置好的绣球切花保鲜剂中。
本发明提供的绣球切花保鲜剂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了绣球切花花瓣中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
2、降低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分解速率,进而延迟了绣球切花的衰老。
3、该保鲜剂还可以提高绣球切花的吸水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的瓶插寿命示意图;
图2为不同配方保鲜液处理下绣球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示意图;
图3为不同配方保鲜液处理下绣球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示意图;
图4为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pod活性的变化示意图;
图5为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cat活性的变化示意图;
图6为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sod活性的变化示意图;
图7为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及附图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申请的绣球切花保鲜剂包括葡萄糖、柠檬酸和硝酸银,保鲜剂使用时,选取无病害的绣球花枝,将绣球花枝下部的枯叶、老叶去除,留2~3片叶,并将绣球茎段斜切,切口为45°,剪切至40cm处,插于配置好的绣球切花保鲜剂中。下面将通过试验验证不同配方保鲜液对绣球切花的保鲜效果。本试验材料绣球切花均来自昆明缤纷园艺公司,运输过程中没有采用任何保鲜剂处理。
以浓度为1%的葡萄糖为保鲜液的糖来源,分别加入硝酸银(40mg/l、50mg/l)和柠檬酸(100mg/l、150mg/l、200mg/l)组成6种保鲜液,以蒸馏水(ck)作为对照,配方见表1。进行绣球切花保鲜试验。测定绣球切花瓶插寿命、直径、鲜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
表1不同配方保鲜液成分表
指标测定与结果分析如下:
1、瓶插寿命
从切花瓶插之日起至其严重萎蔫(50%)、花瓣干枯皱缩、花色因失水而变暗、弯头等(即失去观赏价值),视为瓶插寿命结束的标志。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的瓶插寿命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与对照蒸馏水比较,6种保鲜液配方都能延长绣球的寿命,但延长寿命的程度不同,其中配方6的保鲜效果最好,瓶插寿命达10天,与对照(蒸馏水)5天相比,延长了5天。其他配方也均比蒸馏水的瓶插天数高,说明在一定程度上6种配方均达到保鲜效果,延长切花瓶插寿命。
2、鲜重变化率
从切花插入瓶中开始每24h用分析天平测定切花的鲜重,三次重复,取平均值。计算鲜重变化率=第n天鲜重/初始鲜重×100%。
表2不同配方保鲜液处理试验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鲜重变化率
由表2可以看出,配方6和配方5的鲜重变化率最大,说明配方5、配方6比其他配方保鲜效果更好,配方4、配方1的次之,最差的是配方2和配方3,但所有配方均高于对照(蒸馏水),说明达到了试验目的,延长了绣球切花的瓶插寿命,提高了绣球切花的吸水能力,其中配方6效果最佳。
3、花朵直径变化率
从切花插入瓶中开始,每24h用直尺测定花朵的直径,三次重复,取平均值。计算花朵直径变化率=第n天花朵直径/初始花朵直径×100%。
表3不同配方保鲜液处理试验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直径变化率
注:表中不同的拉丁字母表示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由表3可以看出,6种不同配方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绣球切花的花径,并推迟了切花最大开放程度的时间,延长了瓶插寿命,配方6和配方5较好,但配方6的效果最佳,对照(蒸馏水)的变化最小,说明其他处理均延长了切花寿命,促进了绣球切花的吸水能力。
4、可溶性糖含量
采用蒽酮比色法,每隔3天测花瓣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图2为不同配方保鲜液处理下绣球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示意图。由图2可以看出,绣球可溶性糖含量大体呈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配方6是一直上升,第9天时达到峰值,配方6在第12天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配方,说明配方6的保鲜效果最好,在6个配方中,可以明显看出配方6在12天时可溶性糖含量大于起始值。说明配方6效果最佳,对照(蒸馏水)下降速度比所有配方快,说明6种配方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切花中可溶性糖的含量,达到保鲜效果,其中配方6效果最佳。
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采用考马斯亮蓝法g-250染料结合法测定,每隔3天测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图3为不同配方保鲜液处理下绣球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示意图。由图3可以看出,绣球可溶性蛋白整体呈现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6个处理均在第6天达到峰值。在6种配方中,可以明显看出配方6处理到第6、9、12天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配方6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
6、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采用愈创木酚法,每隔3天测花瓣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图4为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pod活性的变化示意图。由图4可以看出,6种配方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处理前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天时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下降。除对照外,其它6个配方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绣球的寿命,达到保鲜效果。其中,配方6处理下,pod活性高于其它配方。
7、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采用紫外光吸收法,每隔3天测花瓣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图5为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cat活性的变化示意图。由图5可以看出,绣球切花过氧化氢活性大体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衰老的来临,6种配方和蒸馏水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减小,而配方6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处理中一直高于其它配方。6种配方均提高了鲜切花的酶活性,但在第12天时,配方6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说明比其他5种配方衰老的慢,所以配方6的保鲜效果最佳。
8、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
采用氮蓝四唑(nbt)法,每隔3天测花瓣中超氧物歧化酶的含量。图6为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sod活性的变化示意图。由图6可以看出,绣球超氧物歧化酶活性整体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对照(蒸馏水)处理中,活性均低于其它6种配方,说明6种配方均提高了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延迟了绣球切花的衰老,一定程度上达到保鲜效果。在其它6个配方中,配方6的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其他5种配方,所以配方6效果最佳。
9、植物组织游离脯氨酸(pro)的含量变化
采用茚三酮法,每隔3天测花瓣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图7为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处理下绣球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示意图。由图7可以看出,脯氨酸含量大体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且在整个处理过程中,6个配方处理下,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蒸馏水),说明6种配方均达到保鲜效果,延长了绣球切花寿命,而配方6效果最好。
通过测定绣球切花瓶插寿命、直径、鲜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6种配方保鲜液均能延长绣球切花的瓶插寿命,提高花瓣中的酶活性、降低切花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分解速度。通过观察3种酶活性,会发现过氧化氢酶(cat)是对绣球影响较大的酶,表现在配方6在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表现没有过氧化氢酶(cat)的好。在其他指标上,配方6都比其他配方好,所以配方6保鲜效果最佳,可使花朵保持鲜活且颜色亮丽,延长其吸水时间和观赏时间。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并能够在本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知识
一种用于花卉保鲜的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花卉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花卉切花保鲜剂配方配比生产制作工艺流程
一种鲜花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月季花花卉专用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茉莉花花卉专用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花卉切花保鲜剂配方生产工艺及制备方法技术
一种杜鹃花花卉专用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花卉保鲜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一种花卉保鲜液的制作方法
网址: 一种绣球切花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48675.html
上一篇: 彩色厚皱纹纸花制作材料批发/皱卷 |
下一篇: 鱿鱼无药斜切花短册加工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