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命家园——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8年经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发1978256号文件),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发198675号文件),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生态综合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万公顷。

1简介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青川县境内,东接青川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西与绵阳市的平武县毗邻。面积4万公顷,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本区地处岷山东北麓,龙门山北段的高山峡谷区,最高峰海拔3837米,相对高差2400多米,地形条件相当复杂。本区的动植物资源均比较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绿尾虹雉等20多种。

2保护对象

唐家河保护区生物资源富集,据调查,有脊椎动物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色

430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72种,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3种。大熊猫数量为60只,金丝猴1000多只、扭角羚1200多只;有植物24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12种,其中一级为4种。

我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拥有三国阴平古道、红军战斗遗址和众多原生景观。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为主的国家级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3自然资源

概述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处于岷山山系龙门山西北段、摩天岭南麓,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狭谷地带,介于亚热带低地和西部及北部的温带高原之间,区内陆层古老,曾为古地中海的东岸。几十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活动期间,仅有山岳被冰川侵袭,而广大河谷地带未受影响,因此河谷地带成了古

老生物群落的避难所,既成为活化石大熊猫的最佳生息地,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形成了既古老又复杂的动植物区系,自然生态系统和森林植被保存较为完好,区内生物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程度极高。被联合国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被世界自然基金会评为A级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据调查,区内有脊椎动物425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72种,一级保护动物就有13种。大熊猫数量为60只,金丝猴1000多只、扭角羚1200多只;有植物24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12种,其中一级为4种。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生命家园”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属国家重点保护(国家一级保护)的脊椎动物计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绿尾虹雉、金雕等10种。

区内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光叶珙桐等6种。

区内野生花卉丰富,为养殖蜜蜂的蜜粉源植物花卉有野桃花、樱花、厚朴花、冬花、月季花、天麻花、党参花、翠雀花、金莲花、山荆子花、木梨、紫荆花、山胡桃、旱柳等50余种。野外观赏的花卉甚多,尤以杜鹃花为最。科属达13种,主要有灯笼花、雪山杜鹃、毛肋杜鹃、银叶杜鹃、星毛杜鹃、秀雅杜鹃、大叶金杜鹃、大白杜鹃、岷江杜鹃、黄花杜鹃、川西杜鹃、四川杜鹃、紫丁杜鹃等,分布在海拔1300—2000米灌木林地带。盛花的初夏,这些地方一片花的海洋。属兰科的花卉亦有分布,1993年区内开展兰花资源调查,有春兰、建兰、蕙兰、独蒜兰、独花兰、小山兰、兔耳兰、金边兰、芍兰等10余种。此外,1993年保护区为美化环境和卫生达标工作,从外地购回引进夜兰、水仙、牡丹、牵牛花、仙人掌、美人蕉、迎春花、太阳花、独蒜兰等10余种栽培。

动物资源

大熊猫,栖息于海拔1600-3600m的阔叶林、混交林和针叶林下的竹丛中,主要以巴山木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青川箭竹和缺苞箭竹等为食。栖息面积约300余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据调查有60只左右。境内的居民已于1985年全部迁出保护区外,基本已无人为干扰。

观察大熊猫的最佳季节在春天3-4月,受到控制的微量人为干扰不会影响大熊猫的正常生活规律,地点在文县河附近。徒步到达该地点约一天时间。

金丝猴,它们与大熊猫同域分布,栖息于海拔1200-3500m一带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树栖,有时也下地。白天成群活动,夜间3-5只结成小群蹲在高大树上睡眠。随季节作垂直迁移,夏季在海拔3000m左右林中,冬季下移到1500m左右林中。它们在树上或地面采食幼芽、嫩枝、叶、花序、树皮、果实、种子、竹笋、竹叶等。休息、嬉戏和逃遁均在树上。群居性,一般多在100-200只,境内约有7群,每群平均以150只计,总数约1200只左右。

金丝猴身手敏捷,活动范围极大,分布范围也很广,最佳观察时间约在春秋季节接近高山草甸的针叶林带,当然,在唐家河检查站到毛香坝的公路沿线也常会发现它的踪迹。

扭角羚,为喜马拉雅横断山脉的特有物种,四川亚种为我国特有亚种。栖息于高山、亚高山森林、灌丛或草甸,在保护区内全境均有分布。有季节性迁移现象,但其主要栖息地是在海拔2000-3400m的针阔混交林。多营群栖,集群数量变化很大,少则3-5头,一般为10-45头,在冬季常聚合成60-130头的大的聚合群。活动范围可达100余km2。在保护区内,约有1000只左右。区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大型动物,每年9月下旬到次年4月上旬在区内公路沿线时常可见,6月至8月则成群转移大草堂等高山草甸,数量可多达100-200只一大群。

猕猴,它的分布从海拔2000-3600m,僻静有食的各种环境都有栖息。喜欢生活在石山的林灌地带,特别是那些岩石嶙峋、悬崖峭壁又夹着溪河沟谷,攀藤绿树的广阔地段,往往是它们理想的场所。

藏酋猴,栖息于海拔1400-3600m的高山峡谷的阔叶林、针阔叶林混交林或稀树多岩的地方。群栖,一般为40-50只。杂食性,但以植物为主,也吃昆虫、蛙类、小鸟和鸟蛋。

黑熊,林栖动物,栖于海拔1400m的阔叶林到3600m的高山灌丛草甸。杂食性。由于境内自村民迁出后,留下的柿、苹果、梨等水果和大量的榉实,可供它们采食,使熊类种群有所发展。每年秋季核桃、板粟等野果成熟时,偶尔可见黑熊的在树上觅食。毛香坝小环线、蔡家坝一带可遇见。

金猫,金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猫科动物,体长90厘米,尾长50厘米,体重在12-20公斤之间。数量不详。估计在几十只。

黄喉貂,栖于海拔1400-3100m的各种林型。巢筑于树洞或石洞中。晨昏活动。但白天也经常出现。吃鼠类,也吃小型动物,甚或几只共同猎杀毛冠鹿、小麂和林麝等中型有蹄类。有一定数量。

鬣羚,栖息于海拔1400-3800m的森林茂密而多裸岩的山地。能在陡峭的山坡快速奔跑、跳跃,仅依岩石的棱角登上悬岩。晨昏活动频繁,白天藏在高山悬岩下或山洞中休息。常单独活动。以杂草及木本植物的枝叶为食,也食少量果实。有定点排便的习性。有一定数量。

斑羚,它们栖息于海拔1400-3800m的高山和中山的山区森林中,尤其是有稀树的峭壁裸岩处。独栖或成对,栖息地相对固定,一般在向阳的山坡。冬季进入林中,夏季多在山顶活动。晨昏活动,以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及青草等为食。有一定数量。

黄麂,栖息于海拔2300m以下的林缘、草丛等环境。保护区内数量较多。

毛冠鹿,栖息于海拔1000-3000m高中山灌丛、竹丛和草丛较多的河谷林灌及森林中。善隐蔽,成对黄昏活动最频繁。以各种草类为食,亦食山村豆类作物。

岩松鼠,松鼠科。栖息于海拔2600m以下林下灌丛、竹林的石隙,以浆果、坚果和种子为食。有一定数量。

猪獾,栖息于海拔3000m以下的中、低山荒野的溪边、草灌丛。穴居或洞居。吼叫似猪。嗅闻觅食,或似猪以鼻翻掘。杂食,以根茎、果实、鼠、蛙、鳝、鳅等为食。9-10月秋季的夜晚,唐家河检查站至毛香坝公路沿线易见。

花面狸,栖息于海拔2500m以下的阔叶林、稀疏树丛或林灌。树洞或岩石洞居住。昼伏夜出,善攀援。以野果、野菜、树叶和小动物为食,也取食瓜果、棉桃。9-10月秋季的夜晚,唐家河检查站至毛香坝公路沿线易见。

豪猪,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坡、穴居,夜间活动,以枝叶或农作物为食。

绿尾虹雉,栖息于海拔3300m以上的亚高山草甸和灌丛。春夏季见于阴坡和阳坡,冬季则见于阳坡的岩石上或山坳中。严冬下迁到混交林。它们3-5只成一小群,夏季在高山草甸每平方公里的密度约1-1.32只。在保护区约有30只左右。主要以植物根、茎、叶、花为食,也掏食贝母,故称贝母鸡,还兼食昆虫。分布于高山、灌丛、草甸。

血雉,栖息于海拔2000m以上的混交林、针叶林和杜鹃灌木间。它们不善于飞行,靠逃窜逃避。食物为绿色植物及其种子。动物性食物如甲虫及虫卵、软体动物等也吃一些。境内有分布,并且有一定的种群数量。

红腹角雉,栖息于海拔1000-3500m的常绿与落叶阔叶和针阔叶混交林。在林下行走觅食,以蕨、草本及木本植物的叶芽、花、果实及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及小型动物。它们在境内有分布。种群密度基本稳定。主要活动于森林中低矮灌丛密布的区域。

勺鸡,栖息于海拔1400m以上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喜欢湿润的、林下植被发达、地势起伏不平又多岩石的混交林地带,有时也出现于林缘灌丛和山脚灌丛地带。常成对或成群活动。主要以植物嫩芽、嫩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少量昆虫、蜘蛛、蜗牛等动物性食物。区内数量较多。主要活动于森林中低矮灌丛密布的区域。

红腹锦鸡,栖息于海拔1400-2500m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也出现于岩石陡坡的矮树丛和竹丛地带,冬季也常到林缘草坡、荒地活动和觅食。单独或成对活动,冬季常成群。白天多在地上活动,中午多在隐蔽处休息,晚上常栖于靠沟谷和悬岩的树上。主要以野豌豆等植物的叶、芽、花、果实、种子为食,也吃一些农作物、甲虫等昆虫。羽毛艳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噪鹛。包括橙翅噪鹛、白颊噪鹛等近十种鹛类,栖息于海拔2400-2700m的针阔叶混交林,结成小群活动,通常在针叶林及灌木丛的地面取食。数量较多。

山雀,包括长尾山雀、红腹山雀红、黄腹山雀等30余种山雀。栖息于海拔2600m以下的落叶阔叶林及多荆棘的栎林,数量较多。

白鶺鸰,留鸟,分布于海拔2000m以下,在地面、屋隙繁殖,常见于水边。

红嘴蓝鹊,留鸟,分布于海拔2300m以下的阔叶林带。

蝴蝶。区内各种蝶类约有100种,每年7-8月,从毛香坝到石桥河区域,可见各种蝶类在林中飞舞。

植物资源

光叶珙桐,一级保护植物,观赏性强。阴坝、大湾河。4月底至5月观花。

银杏,二级保护植物,药用价值高,红军桥,观花、叶。

水青树,二级保护植物,数量少。

连香树,二级保护植物,红军桥至摩天岭沿线数量大,观花,叶。

红豆杉,一级保护植物,药用价值高。

紫荆花,花色鲜艳,观赏价值高,4月初开花,唐家河至毛香坝公路沿线绵延数里,尤其紫荆花谷,开花时节,甚为壮观。

杜鹃花,品种丰富、花色艳丽,文县河4月份陆续开花。

卷丹,红军桥-石桥河一带的河边,5月份左右开花,花型大,观赏价值高。

4特色景观

生物景观

风景区位于西南盆地边缘岷山山脉的高山深谷地带,是第四纪冰川“避难所”。保护区动物区系组成复杂古老,有脊椎动物425余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保护区位于大熊猫在岷山山系的重要走廊带,大熊猫在区内分布集中。

区内有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等五种带谱。有高等植物2422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珍贵树木有珙桐、连香树等10余种,名贵中药材有羌活、天麻、贝母等50余种。

区内3月中旬始见开花植物,至4月底低海拔河谷地带停止降霜。4—5月草、木植物速生,牛羚下到河谷采食,或在森林成群集聚。金丝猴降至桦树林分布地带采食幼芽。6—7月河谷地带鲜花盛开,蜂蝶飞舞,牛羚又返回原始森林及高山草甸,金丝猴转移至高海拔针叶林带。8月黑熊下移至河谷地带采食果实。9月秋季来临,树叶变红,一月之后,秋色极浓。10月中旬,树叶枯落,高山降雪。12月中旬,大雪纷扬,黑熊进入冬眠,大熊猫却整个冬季游荡于山坡采食冻僵的箭竹。

地文景观

唐家河风景区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与青藏自治区北秦岭、摩天岭褶皱带的波击区,地层出露古老。出露岩层主要是板岩、花岗岩、灰岩和砂岩等。保护区写字岩是冰川的尾端,可以看到冰川的终碛堤。途经蔡家坝、白熊关、小湾河、毛香坝、水池坪,在整条线上,你都可以看到由冰川异地搬运而来的花岗岩转石的分布。在这些地带我们还可以看到各种冰川的活动证据,如冰川所特有的U型谷地貌,冰斗地貌,悬谷、冰臼、大型漂砾;冰川运移时形成的羊脊石、灯盏石、冰川擦痕等。境内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3864m,最低海拔1150m。四面群山起伏,气势磅礴,山势陡峭,河谷深切,危岩断壁,异峰突兀,自然景观壮丽。

区内有50多条山溪性河流汇集于唐家河。枯水期涓涓细流,洪水期水流湍急,沿山崖跌落形成道道瀑布,最为壮观的有水淋飞瀑、瀑布等。漫步林间看飞瀑,溪边沟谷闻鸟语。平缓处如长袖宽衣,十分开阔,清泠见底;落差大处如高空飘带,常有飞流急湍,形成阵阵涟漪。远看一片绿,近掬一手白。大家尽情拍打、畅饮,爱不释手。

人文历史景观

保护区内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有许多处关隘要塞,易守难攻,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在三国时,这里是蜀国屯兵设防之地,魏将邓艾“裹毡而下”一举灭蜀所经之地;明朝时,明将付友德效仿邓艾亦由此道灭夏。在近代,红四方面军徐向前部在摩天岭一带遭遇胡宗南部浴血奋战数日,以此打通北上抗日的通道。阴平古道上古迹传说很多,摩天岭、北雄关、孔明碑、写字崖、磨刀石、虎盘石、落衣沟、落衣桥、红军桥等很多古迹遗址,有的尚且存在,具有一定的欣赏和怀古价值。

气象、天象景观

风景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冬季漫长。区内海拔高差大,在不同的海拔、季节、时段出现日出、云海、彩虹、佛光、雾淞、冰雪、蓝天、白云、满天繁星、日月同辉等气象、天象景观。

民俗风情

青川自古便是羌、氐、汉、蕃杂居之地,青溪现有汉、回、藏等民族。民俗风情别具特色,锣鼓草、山歌、牛歌、狮舞、龙灯特色各具,饮食文化更是十分丰富,“酸菜豆花饭”(三色饭)、“金裹银”(炒炒饭)、玉米羹(蒸蒸饭)、荞凉粉、杂面、灰搅团、甜浆饭、青川老黄酒食之使人终身难忘。

青溪少数民族以回族较多。回族主要肉食为牛、羊肉(不吃猪肉),并有饮茶习俗,且善于饲养牛、羊。回族非常讲究清洁卫生,室内外经常打扫得干干净净;经常洗澡换衣,保持身体清洁。成人男女戴白布圆帽,作为民族标志。信仰伊斯兰教,青溪镇建有清真寺。回族的生产、生活、婚嫁、丧葬等习俗均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加上当地深沟峡谷和小镇田园景色,构成了比较独特的回族风情。

5批准单位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绵阳地区青川伐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木厂、青川县森林经营所。1978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以国发(1978)256号文件批准,在拆迁原绵阳地区伐木厂、青川县森林经营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于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为了便于保护与管理,1985年至1986年,省财政拨款110万元,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将区内的前哨村65户农户301人迁出保护区,控制了人为活动的干扰,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存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1986年7月,国务院以国发(1986)75号文件批准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09万亩。

1991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省县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改为由省林业厅直接管理,广元市青川县林业局协助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管理机构由原来"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更名为"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属四川省林业厅直属的副县(处)级事业单位。

6发展历史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是原绵阳专区青川伐木厂、青川县森林经营所。1978年由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报经国务院以国发(1978)256号文件批准,在拆迁原绵阳专区伐木厂、青川县森林经营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于该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为了便于保护与管理,1985年至1986年,省财政拨款110万元,通过各

级政府的努力,将该区内的前哨村65户农户301人迁出保护区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控制了人为活动的干扰,为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存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1986年7月,国务院以国发(1986)75号文件批准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09万亩。 1991年1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原来的省县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改为由四川省林业厅直接管理,广元市、青川县林业局协助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管理机构由原来“青川县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更名为“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属四川省林业厅直属的副县(处)级事业单位。

相关知识

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现裂瓣穗花报春
【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电话,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址
唐家河保护区植物新记录--独花兰
大花蕙兰: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褐马鸡、珍稀兰花……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种类多
湖南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保花”惊艳盛开
广西桂林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网址: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104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香港最大海岸公园成立 加强保育中
下一篇: 动物的栖息地和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