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本观念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五大技术措施的特点了解五大防治技术措施的一般实施办法。第一节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或法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入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控制蔓延。植物检疫与其他防治技术具有明显不同。首先植物检疫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任何集体和个人不得违规。其次植物检疫具有宏观战略性不计局部地区当时的利益得失而主要考虑全局长远利益。第三植物检疫防治策略是对有害生物进行全面的种群控制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进入或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将其彻底消灭。所以植物检疫是一项最根本性的预防措施是园林植物保护的一项主要手段。园林植物检疫对保证园林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搞好园林植物害虫综合治理的前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引种或调苗日益频繁人为传播园林植物害虫的机会也就随之增加给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因此搞好植物检疫工作对防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蔓延、保护园林绿化成果、保障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植物检疫依据进出境的性质可分为国家间货物流动的对外检疫口岸检疫和对国内地区间实施的对内检疫。对外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国外的危险性病虫传入以及按交往国的要求控制国内发生的病虫向外传播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物品进行检疫。对内检疫的任务在于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蔓延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等检疫机构会同交通运输、邮电、供销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检疫条例对所调运的物品进行检验和处理。虽然两者的偏重有所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一致主要有检疫对象的确定、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疫情的处理。1确定检疫对象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79的定义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然有分布但分布不广对该国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根据这个定义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一般原则如下必须是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的主要植物的病虫害必须是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价值而防治又是比较困难的病虫害必须是容易随同植物材料、种子、苗木和所附泥土以及包装材料等传播的病虫害。我国农业部于1995年发布了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一林业部于1996年发布了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名单详见附件二其中许多病虫与园林植物有关。2划分疫区和非疫区保护区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发现有检疫性病虫害危害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而保护区则是指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检疫性病虫害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疫
相关知识
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病虫害防治——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第三单元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及方法(一)02
探析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原理和方式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方法.ppt 全文免费
第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
02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doc
三章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和方法
网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及技术措施【精品文档】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2020.html
上一篇: 青田:植物检疫和木材运输“一件事 |
下一篇: 防治检疫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