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不补课的孩子也有春天:考入上海交大,她有话说

不补课的孩子也有春天:考入上海交大,她有话说

原创 z同学 小花生网

橘子:前段时间,和大家分享了一篇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从妈妈视角,讲述了孩子从学龄前进入大学后的十八年教育路径。

最近,在小花生App社区我们又收到一条喜报,花友 @上弦明月半说:自家娃的表姐Z从长沙考入了上海交大理工科类专业。

娃眼中,这位表姐有三好:好成绩、好朋友、好榜样。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 @Z同学 在高中前从未补过课,刚进入高中时也曾被虐惨,数学成绩在班级倒数,用她自己的话说“反正就是稀烂,不能更差 ... “

很好奇她这一路的故事,她的“交大”之路怎么走通的呢?

于是,我们和Z同学进行了一场接近两个小时的采访,她给到了我们三个关键点:

“稳扎稳打”的努力

从容的心态

父母的宽容与陪伴

今天,来看她的故事。她分享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非常平实接地气,感觉特别适合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如同在参与一场来自”前辈姐姐“的心得交流会。

感谢 @Z同学,感谢 @上弦明月半,一起来看看这份独特的“一手经验谈”!

1.

高中前,没补过课

我家在湖南长沙,从小学到初中,我是一路读着公办学校过来的。

小时候我属于那种比较乖的小孩,学校要求学什么,我就学什么。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就足以应对考试。

课内的学习基本没什么压力,成绩也一直比较靠前。

所以,我小学学习一直比较顺,也没补过课。

不过,相比较初高中,爸爸妈妈在小学的时候,在我身上花的时间最多,给了我很多学习上的陪伴与支持。两个人也有各自的分工。

妈妈主要负责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管得琐碎。

她还非常关注我对课内知识的掌握。

我记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到寒暑假,妈妈就会抓着我听写词语。语文书后面的生词表,一定是要全部过关的。

三年级学校开始上英语课后,妈妈就开始抓背单词这件事,英语书背后的词汇表都是必须要过关的。

还有各种学习上的习惯:怎么做作业、要完成多少作业、握笔姿势怎么纠正…

总的来说,妈妈在这个阶段更像个“大管家”,方方面面做得很细,为后面的放手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

家里的书架(小学和初中读的部分图书)

爸爸也不是甩手掌柜,是亲力亲为,带着我做过不少课外拓展。

我印象比较深的大概是在小学四五年级,当时有个小型奥数比赛,学校给每个人发了一本书,上面有一些参考题。爸爸会每天在家教我做上面的题,一道一道地讲。

我爸还特别喜欢古诗词,家里有一本很大的书。每天,他都会给我讲一讲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有各种各样的,比如苏东坡与佛印和尚间的趣事等...

在我读小学高年级时,当时《中国诗词大会》很火,爸爸还会经常带着我看这种节目。

另外,我玩国际象棋、搞各种运动、看世界杯... 爸爸也都会陪同。所以小时候,每次问起双亲中更喜欢谁,我都是毫不迟疑地答:“爸爸。”

小升初也很顺,安安心心地就近入学,基本没怎么折腾过。

我家是学区房,对口的小学其实一般,但是初中很不错。

这个初中和我们湖南非常有名的一所高中在一个教育集团里,高中每年都有很多厉害的学姐学长考入清北。

这所初中每年还有3%的直升高中的名额,所有有不少家庭会在小学选择这个学校,希望通过初中能直升到对应的高中。

因此小学我一直按部就班读着家门口的学校,小升初一场试都没考,安安心心地进入了对口的初中。

初二的暑假在外旅行

进入初中后第一个月的月考,我第一次经历了年级大排名,当时我是年级第五名,这也是爸爸妈妈和我第一次了解我的学习水平到底在什么位置。

月考排名下来以后,爸爸和我明确了目标:我们学校有直升名额,而且直升的高中非常好,我们一定要争取直升上去。

所以整个初中,我一直都是带着明确目标去学习的。争取直升——这就是我初中努力学习的源动力。

为了保持能顺利直升,我在弱势的英语科目上下了很多功夫,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在初中把英语学成了优势学科。

小学时候的我英语不是那么拔尖,因为很多同学提前在外面学了新概念,我没有学过,所以英语水平仅限于课本的要求,但应对小学英语考试还是没问题的。

六年级时在英语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背英语单词,当时只想着提前背一些,以后学起来就会轻松一点。

小升初的暑假我也一直在坚持背单词。单词认清了,就扫除了阅读的最大障碍。所以到了初一,我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能保持在班里比较靠前的位置了。

因为喜欢英语这个学科,整个初中阶段我花了太多时间学英语,这也导致我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英语带走了,对于数学、物理这两个薄弱学科投入太少。

这可能也是我高中崩溃的伏笔。

初三的四月份,我顺利地免试直升了理想高中。

2.

高中,曾被全方位碾压

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老师建议大家去报个高一的预科衔接班,周围很多直升的同学都去了,本着“随大流”的心态,我也跟着一起报了班——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参与补课。

整体读下来后,我感觉高一预科的补习还是蛮有用的。毕竟提前学了一遍,开学后正式学习就会轻松一点。

我们高一是九门学科一起学,而我恰好是属于各科学得比较平均的选手,基本没有偏科。加上提前学了一些预科,所以总成绩比较靠前,在班上一直算是上游学生。

当时打羽毛球

高二分科、分班后,我的噩梦就开始了。

我选的是物理方向,因为总成绩还不错,所以被分去了一个层次更高的班。

我从小学到高一,成绩一直都不错,我也想一直保持住自己靠前排名、保持住各科的好成绩,所以每次考试时,都有一种紧迫与压力如影随形。我不希望自己成绩跌得太靠后。

但在这个新的班里,我的总成绩第一次排到了班级中下游,数学成绩连续倒数……

我记得有一次考试,数学成绩没有发到智学网上,数学老师就把成绩贴到班级后面的黑板上,虽然没写名字,但有排名。我过去一看,我的学号和成绩排在最末端,是班级最后一名。

当时虽然表面上是自嘲,“哈哈哈”就过去了,但心里特别不好受,特别不想当这个最后一名。

从高二开始,我的学习和心理压力陡增,整个人一直在焦虑的状态中。那段时间情绪消耗比较多,成绩非常不稳定。

数学就是起伏最大的一门学科。

刚升入高中的时候,我的数学就不像英语一直很拔尖,反而比较中规中矩。

到了高二后,数学的整体难度陡升,我们班又是层次比较好的班,班里很多大牛都是从竞赛退下来的,基础非常扎实,慢慢地我就开始跟不上班里的节奏了。

比如老师经常会在黑板上列一些压轴大题,同学们都能上去写,但我就是写不出来。这些压轴题老师讲过后我最后能听懂,但听懂和会做是两码事。我可能听懂了,但是我知道我没有真正学会去做这个题。

陶平生教授出的2008年江西高考数学大题

我们班的数学难度已经远超我的数学能力了,再加上前面有一些基础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各种原因叠加下来,数学就越学越差,当时真的学得特别痛苦。

高三甚至好几次,数学考试都是倒数第一。

3.

奋起直追

可能吊车尾吊多了,我的心态上也渐渐麻木了。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因为数学作业没写好,数学老师来找我,一开始我还有点羞愧,内疚,到后面我就觉得无所谓了,反正已经这样不能更差了。

到后面慢慢把脸皮“磨”厚,我能主动带着问题去找数学老师,考试的压力也松了下来。

虽然学习上频频受挫,但我学习的意志一直都在。我当时给自己划的底线就是,不管学成什么样,只要我不放弃学习就行。

到了高三,数学考试一轮、二轮复习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精细化地夯实基础。

老师也会发很多试卷海量轰炸,但我做作业速度有限,有时候只能挑着做。这时候我就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和同学协作。

比如物理习题方面,我就找了跟我成绩差不多的朋友,把她习题上的错题挑出来做(果然错一堆),同时也跟她交流一下自己生物卷子上有哪些错得多的或者值得做的大题,做到更有效率地刷题。

高三物理练习

现在回想起来,能坚持把这些困难“啃”下来,爸爸妈妈在背后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对我真的是无条件的支持和信任。

我上的高中其实离家的距离很远,单程要花50分钟通勤。爸爸妈妈第一时间选择把家搬到高中附近,陪读了整整三年。

不管每天再崩溃,只要晚上回到家,看到他们两个人都能让我很安心。

不管我在家学到多晚,一定有一个人一直陪着我,看着我躺下去睡觉了他们才去休息。

还有升入高三后一塌糊涂的数学,他们其实跟我提过好几次要不要去补数学,但我觉得自己还能学,一直拖着,但他们也没有强迫我一定要去,反而给了我很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

可以感受到,他们其实比我更焦虑。但爸爸妈妈的情绪一直藏得很好,他们一点也没有把自己的焦虑、不安传染给我。

妈妈反而经常开导我:结果就随便吧,但是过程还是要努力一把的。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渐渐与自己“吊车尾”的成绩和解了,不再把自己架在一个“好学生”的框框里,考试也不那么重名词,只是埋头去努力,尽全力学好每一门学科。

还有班里的同学们,也时刻用他们的努力激励我坚持学习下去。

我们班的同学经常自己找题做,拓展着去学。许多比我成绩好的同学都在“卷”,他们就像榜样一样立在眼前,要是我还偷懒的话,真的会很羞愧。

到高中的最后阶段,我其实一直没有什么“考学”上的目标。

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明信片,想让每个人写上自己梦想的大学。我当时想了很久,写不出一个学校,最后只摆上去四个大字“高考加油”。

高考考完后也没有想象中“解放的感觉”,我甚至都没估分,很平静地等着成绩下来,没想到最后的成绩出人意料地好,物理成绩考出了我高中生涯的最高分!

最终我还凭借着这个出人意料的高考成绩,顺利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了。

4.

高中复盘

读高中,真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回顾这三年,有几点特别想要和大家分享。

1、主动记忆知识点

考前翻阅教材复习,大多只会产生一种“我有印象/我都记得”的感觉,囫囵吞枣地过一遍,但这些知识到底是印象模糊还是完全掌握了呢?虽然也是自主复习,但更多的还是被动接受。

之前,每到要考副科的前一晚,我就会把生物地理书拿出来,从头到尾地翻一遍。但随着学的书本越来越多,考前翻教材的工程量事实上也非常大,同时效果也有限。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生物月考,考到人体体液PH值。我清楚地知道昨晚有翻到过,记得它在教材上的大致位置,但不记得具体数值了。当时看书的时候感觉自己都知道,但事实上并不能主动想起来。

阅读教材很重要,预习、查漏补缺…都需要回归教材,但记忆知识点的话,通关主动回忆的效率会高很多,像挖空训练、自己列知识清单都是很好的方法。

社区内,花友@月影婆娑 家娃整理的知识清单

2、错题,及时解决

错题总是一轮一轮地出现,平时作业、刷题、考试过后,都有错题需要整理。

平时我总想着今天作业还没写完,先折个角或者打印下来之后有时间了再练。但事实上是,高考都考完了,我还有数学一轮复习的习题没更正完,总之非常后悔。

3、多交流,了解得分与失分的背后原因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非常强调 feedback,强调面批。特别像作文之类,考试之后我们只知道分数,一定要找老师问清楚为什么得分,为什么丢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

数学物理也是如此,平时数学物理上有一些课堂、作业上的问题,我习惯整理出来,自习课、大课间抽空去主动问问老师,让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也是让老师更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

每次作业或考试后,除了等级或分数的评定,还应该有更详细地分析,以及未来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做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还有和同学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数学方面,解题的方法往往不只一种,不妨多去问问,开拓思路。

高三下学期时,老师发的作业、卷子一大堆,我做题速度有限,有时候只能挑着做。一些学科,我就找了跟我成绩差不多的朋友,把她习题上的错题挑出来做,交流一下有哪些错得多/值得做的大题。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和同学协作,做到更有效率地刷题。

如果有同学来问题目的话,也很值得耐心去回答,讲解本身就是对题目更深的理解。并且,我自己也碰到过几回以为自己理解了,同学一问才发现自己还存在知识漏洞或者忽视了问题的情况。

和同学讲题,也属于“费曼学习法”

4、有针对性地刷题

刷题是讲方法的。高三下期,我数学考试时总是因为粗心大意、知识不清错了好多道选择题(好心痛),于是就开始了晚自习专项刷选择题的训练,选择题做得好些了,再开始每天刷基础大题。

老师也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刷题方法。比如语文老师推荐“套卷、专项、套卷”的刷题方法,从套卷中刷题感,找薄弱知识点,再刷专项补缺,最后回到套卷。

比方我有好几次语文月考(套卷)的选择题都栽在了非连续文本阅读,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下一个阶段抽早读的时间,在“53”上挑历年非连续文本真题,专刷选择题。

刷题要注意限时。我自己就经常出现写作业时慢慢摸索能搞出来,但考试时时间不够两眼抓瞎的情况。

跟物理老师交流后,我开始有意识地限时刷题。时间到了做不出来就先放着,更正时再详细了解解题思路,渐渐提高写题速度,也减少时间的浪费。(毕竟单单会做还不够,还需要有速度。)

社区内,花友@穿山甲 分享的物理笔记

5、学科上,学会取舍

对我来说,越喜欢的学科,越愿意投入时间去学。初中时我就是经常背单词、学英语,所以数学就没空刷题了。

我的确有在努力、在搞学,但事实上是,我的时间并没有花在刀刃上。数学逐渐成为了我比较短板的学科。我应该在学好英语后,多分出一些时间去搞搞数学。

学科中也要学会取舍——先抓牢基础,再求提高。仔细去看月考的数学试卷,关键的丢分还是在基础。做好前面该做对的,也能拿到挺满意的分数。

尤其到了后期阶段,死磕压轴题(前期有时间还是要花心思去掌握)对于提分来说,效率并不太高,不如把前面的基础打牢。

6、多归纳整理,少犯相同的错误

数学、物理有很多易错点。反复犯错的知识点或者题目,可以集中记在一张纸上,作为考前的提醒。

比如物理电磁学中,我经常会忘记分析重力。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就把这一点写下来,尽量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网图:物理笔记

7、坚持运动

高中是个脑力、体力的持久战,运动一定不能落下。

从高一开始,如果不下雨,每个晚自习我都会去操场上跑2-3圈再回家。一来锻炼锻炼,二来也放松下自己的心情。

作者和花友女儿在运动

5.

考入理想大学,我的三个关键词

其实回头来看,我并不是那种顶尖的学生,不能很轻松就胜任各种学科、不同难度的学习。

努力,才是贯穿我12年学习始终的关键词。小学初中的“牛娃”光环散去后,我只是一个成绩稍微好点的普娃而已。

我自己总结下来,觉得能考上上海交大,有3点非常重要:

关键词1:稳扎稳打地努力

从小学到高一,我各科的成绩都很均衡,几乎不怎么偏科,所以综合成绩一直很好,不管班级还是年级排名都很靠前。这份稳定的好成绩,让我的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

稳定的自学、自律习惯,则为我的学习打下好基础。小学很多时候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下去学习的,到了初中后他们就逐渐放手,很少管我的学习。这个阶段,更多是我在主动学习。

初一语文读摘评

就拿学英语这件事来说,我其实接触英语接触得比较晚,三年级学校开始上英语课了我才第一次接触。身边很多同学当时几乎都在外面提前学过英语了。

虽然起步晚,但这么多年来即便没有补过英语,但我还是靠着努力自学把英语变成了我的优势学科。

关键词2:好的心态

以我的个人学习经历来看,心态,是相当重要的一点。

回顾我的高中三年,确实比较起起伏伏,高一时在普通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学习后,高二被分到了更高层次的班级。

初到新班级,新鲜、紧张,好奇其他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同时也首次到了班级名次靠后的位置。因为毕竟是从来没有过的体验,的确还会有比较大的落差感、不适应感。心态开始有点崩,年级名次也往下滑。

但是吧,随着玩尾巴的次数越来越多,也就渐渐心态放平,不那么看重名次。自己会好受些,考试也不会怎么紧张。

我分享的就是,还是需要一定的心理预设,一切从零开始的预设,这并不代表我们不优秀,而是帮助我们适应,当然了,事情也并不会有多么多么可怕,但是适当的心理预设,能更好地缓解一些可能发生挫败感落差感。

同样的,如果像我一样,在有心理预期的情况下,还是会有比较大的挫败感,那也不需要苛责自己,或许是因为我们还需一些磨练来慢慢适应,同时可以去主动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我们经常讲“以平常心应对考试应对生活”但这大概也不是嘴上讲讲就能做到的,还需要时间和经历。

高一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过,学习就像是在黑暗里洗衣服,只有考试过后,灯亮了,我们才知到衣服洗得好不好。

图片来自《小欢喜》剧照

学习时全力以赴,考好了自然高兴,考得不如意了也不全然是件坏事,一来是对知识漏洞的梳理,二来也磨练了心态,三来也是对下个月努力搞学的鞭策。但时全力以赴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我个人觉得吧,好的心态是明白结果的重要性,但又不把结果看得过分重,同时不放弃、重视努力进取的过程。所谓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求学路上起起伏伏在所难免,做到不糊弄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关键词3:父母的陪伴

我们家氛围一直很好。爸爸妈妈从小学到高中,慢慢由我学习的管理者变成了默默陪我学习的人。他们对我的支持和信任,还有后期对我的鼓励,一直鼓舞着我往前冲。

上高中后,我崩溃过很多次。但是不管我在学校有多崩溃,心里有多难过,只要我回到家里,这都不是事儿了。

我随时回头,爸爸妈妈都在我身后,他们就是我坚强的后盾。

剧照:垫底辣妹

很多我的决策和想法,如果和他们出现了分歧,只要大方向是一致的,他们肯定会尊重、支持我的想法,不会强迫着我必须去遵从他们的想法。

比如当时选科的时候,我不想选“物化生”,就想选“物生地”,他们没有强硬地要我一定要选哪几科,也没有试图把他们的想法灌输给我,反而很支持我的选择。

包括读大学,爸爸妈妈也没有具体的要求,我们全家包括我自己都希望能去北上广这些大城市读书。

我妈妈当时说,即使去不了很顶级的学校,能去中南大学她都很开心,结果没想到最终我能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

【编辑】回看Z同学这十二年的求学历程,并非一直是“顺风顺水”的。再牛的娃也会遇到学习上的坎,Z同学用自己的努力、强大的心态和全家齐心的氛围,考入了上海交大。

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在学习这件事上,稳扎稳打地努力也许比所谓的“聪明”更有帮助。

这也许是我们最能参考、最能复制的一条“鸡娃”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地稳稳地前进,结果也能走得很远...

原标题:《不补课的孩子也有春天:考入上海交大,她有话说 ...》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她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高考花絮:孩子高中三年花脱爸妈10万
养护绿植让她有了作诗灵感
好书推荐丨《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不焦虑养育”之道
中考送花,中考给孩子送的向日葵花束有哪些?
上海交大培育新品种花卉亮相上海花展
有深度又有温度 《花儿与歌声》强化“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校园赏樱季:在开放参观与宁静校园之间 如何找到平衡?
老话说“常饮菊花茶,老来不眼花”,但是不是所有菊花都可以哦
孩子花费上万,暑假=烧钱?你家孩子暑假花了多少?

网址: 不补课的孩子也有春天:考入上海交大,她有话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45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如何用数码相机的测光模式拍摄花卉
下一篇: 国际知名多肉植物专家史迪文·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