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侵染花生导致黄曲霉毒素(Aflatoxin)污染是影响花生食用安全性和限制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污染抗性分为抗侵染和抗产毒两种类型。抗性机制主要包括形态机制、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种皮中决定花生抗侵染的主要因素为蜡质层厚度、栅栏细胞排列密集程度及有无裂纹等特征。种子中单宁酸、胰蛋白酶抑制剂、白藜芦醇等与花生抵抗黄曲霉菌侵染及毒素合成有关。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转录因子基因、脂氧合酶基因等均参与了花生抵抗黄曲霉菌侵染的过程。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来可利用全基因关联分析和多组学结合的方法,从基因调控网络水平上开展花生黄曲霉抗性研究,在更深层次上阐明花生黄曲霉抗性机制。
黄曲霉菌 /黄曲霉毒素 /花生 /抗性机制{{custom_keyword}} /
崔梦杰, 柴芃沛, 郭俊佳, 黄冰艳, 董文召, 韩锁义, 张新友.花生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1, 43(04): 562-572 https://doi.org/10.19802/j.issn.1007-9084.2020236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CARS-13);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2-5)
{{custom_fund}}相关知识
花生抗黄曲霉菌产毒机制的研究
花生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机制及污染防控策略
科学网—花生黄曲霉抗性遗传改良与新品培育获突破
发霉花生有害吗
植物的虫害反应与抗虫机制研究进展
花生常见病害有哪些?
花生响应青枯菌侵染的转录组分析和抗病相关基因挖掘
土壤调理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金银花与山银花活性成分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网址: 花生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机制研究进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6011.html
上一篇: 活动招募︱ “舞”动双手,变“叶 |
下一篇: “逐梦奇趣,乐享园艺”——阴生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