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从品种“南西”组培苗群体中优选变异单株育成的优质高产文心兰切花新品种。于2017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的专家组现场鉴评;成果“优质高产切花文心兰新品种-金辉”于2018年6月通过专家评审。
该品种性状稳定,适应性好,抗逆性强,产量高;花梗长25.0~54.0cm,花序长65.0~93.0cm,分枝数6~15个;花朵数103~209朵;花被片黄色具褐斑;周年开花,主高峰期为11月~翌年1月,次高峰期为5月~6月;年切花产量达2.9~3.1万支/亩。建立了新品种‘金辉’整套的种苗组培快繁、设施培育及现代切花栽培等技术体系,实现种苗量产。品种与技术已在政和、屏南、清流等地示范应用,品种成果使用权转让企业1项。
2、文心兰良种‘月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应用建立的栽培适应性、生物学特性、观赏特征、产量、抗性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收集保存的90多份文心兰种质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结合市场消费需求,筛选出适应性强、观赏性状优、花期长、切花与盆花兼用型良种‘月光’。
品种‘月光’花色柠檬黄、无杂色,花枝坚挺、长度适中(45~95cm)、分枝性强且均匀(4~12个),小花数多(75~160朵),适应性广、抗病虫性较强,适宜福建省中高海拔地区规模化推广种植。为了加速良种的推广应用,建立了‘月光’种苗组培快繁、商品苗培育及切花、盆花设施栽培等技术体系,实现种苗量产。种苗与技术已在政和、屏南、广东等地示范应用。
3、盆栽文心兰系列品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盆栽文心兰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筛选、种质创新、种苗繁育及现代栽培等关键技术研发。目前,收集保存盆栽文心兰种质70多份,应用建立的形态学、抗逆生理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种质资源进行科学评价,结合市场消费需求,筛选出适应性强、观赏性状优、花朵数多、具香味、花期长的盆栽文心兰‘梦香系列’、‘满天星系列’、‘Jairak Fragrance系列’及‘豹斑宝石’等良种10多个;同时贮备了一批性状优良的杂种后代与育种中间材料。建立了良种离体保存、种苗组培快繁、商品苗培育及优质栽培等技术体系,种苗与技术已在政和、屏南、广东等地示范应用,专利技术使用权转让1项。
4、文心兰近缘属种质‘紫香兰’
紫香兰色泽明艳,花葶挺拔,花姿优美,唇瓣大而成扇形、紫色斑纹点缀其上花期长,伴有芳香,高贵典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栽培适应性、观赏特性、抗逆性等观测与利用,紫香兰具有优良的盆花性状,适宜商品化开发应用;同时是盆花文心兰育种的优势亲本种质,经过杂交已获得部分F1群体。建立了种质离体保存、种苗繁育及优质栽培等技术体系。
5、杂交兰新品种‘双艺金龙’
‘双艺金龙’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福建百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从品种‘黄金龙’组培快繁过程中变异根状茎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株型中矮,花叶双艺;叶片直立、有光泽,带金边线艺、连带性强;花朵黄绿色,花瓣边缘带白色半透明爪艺,清香,花期2~4月。建立了性状稳定的种苗组培快繁、商品苗培育与高效设施栽培等技术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2017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拟授权。
6、杂交兰新种质‘神童爪’
‘神童爪’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福建百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从品种‘黄金小神童’组培快繁过程中变异根状茎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株型中矮,叶片直立、有光泽,带金边线艺、连带性强;花朵黄色,浓香,花期9~12月。建立了性状稳定的种苗组培快繁、商品苗培育与高效设施栽培等技术体系,实现规模化生产。
7、花叶金线莲试管工艺制作技术
‘花叶金线莲’系从福建金线莲组培快繁过程中发现的突变单株,经多次继代,性状稳定,定向选择而育成的新品种。其叶色墨绿色与金黄色相嵌,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色泽亮丽,具较高的观赏价值。既可作为居家小盆栽观赏,又适合应用于试管花卉品种的开发,是一种新型的试管花卉材料。
建立了花叶金线莲试管花卉工艺制作技术体系,将金线莲无菌苗接种至含有独特配方的专用培养基的工艺玻璃瓶内,使其在瓶内正常生长并有效控制株型,同时避免现有试管花卉中的培养基污染问题。通过本工艺制作方法获得的金线莲试管花卉不仅拓宽了现有试管花卉的品种,而且还具有寿命较长、养护管理方便的特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种苗、技术分获第八、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金奖2项、银奖1项,专利技术使用权转让企业1项。
8、荷兰鸢尾新品种
荷兰鸢尾花茎挺拔、花姿优美、花型奇特、花色艳丽,如鸢似蝶,观赏价值高,是国际花卉市场主要切花种类之一。国内近年来被视为一种新颖、时尚切花与新兴盆栽、景观应用种类,深受消费者喜爱,产业规模不断拓展,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收集、保存与评价荷兰鸢尾等种质资源基础上,以适应性、新花色等为主要选育目标,采用辐射诱变、自然突变及杂交等育种技术,经过20年的研究,先后选育出适应性强、品质优、不同花色等具有商业开发应用潜力的新品种(系)10余个,其中省级认定品种‘展翅’、‘春之梦’2个,省农科院鉴评品种‘梦幻’、‘玉蝶’和‘紫韵’3个,申报新品种权保护3个。建立了整套种球本土化繁育、切花优质栽培及景观种植等关键技术体系,品种、技术已在福清、政和、泉州、漳州等地示范应用。
9、小苍兰新品种
小苍兰花姿优美、花色艳丽、香气浓郁、为世界十大切花之一。国内也视为一种新颖、时尚切花与新兴盆栽、景观应用种类,深受消费者喜爱,产业规模不断拓展,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收集、保存与评价小苍兰等种质资源基础上,以适应性、新花色、多用途等为主要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技术,经过30年的研究,先后选育出适应性强、品质优、不同花色、不同用途的新品种(系)10余个,贮备杂交后代及育种中间材料60多份。通过省级认定品种‘曙光’、‘香玫’和‘紫玉’3个、省农科院鉴评品种‘红玉’、‘红钻’2个。建立了整套种球本土化繁育、切花与盆花优质栽培及景观种植等关键技术体系,品种、技术已在福清、政和、泉州、漳州等地示范应用。
10、观赏向日葵闽葵系列新品种
观赏向日葵花朵亮丽、观赏性强,是新兴的切花与景观花卉。深受消费者喜爱,产业规模不断拓展,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收集、保存与评价观赏向日葵种质资源基础上,以适应性、新花色、多用途等为主要选育目标,采用杂交育种技术,先后选育出适应性强、品质优、不同花色、不同用途的新品种(系)10余个,贮备杂交后代及育种中间材料20多份。通过省级认(审)定品种‘闽日1号’、‘闽葵1号’、‘闽葵3号’和‘闽葵4号’4个、省农科院鉴评品种‘闽葵6号’1个。建立了整套种子规范化繁育、切花与优质栽培及景观种植等关键技术体系,品种、技术已在全省大部门地区示范推广应用。品种使用权转让企业1项。
联系人:吴建设 13506984296 260210495@qq.com
11、珍稀植物鹿角蕨
鹿角蕨属热带多年生附生性植物,株型奇特,姿态优美,叶片形状如麋鹿之角,是观赏蕨中姿态最奇特的一类,已列入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应用于公园、植物园、商店、居室等地方作悬吊式或镶挂式布置,是室内立体绿化好材料,亦是中国式插花的好素材。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经过20多年的驯化栽培,建立了鹿角蕨孢子基质与组培快繁、种苗潮汐式培育及优质栽培等技术体系,为品种、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盆栽产品荣获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展品奖金奖。
联系人:吴建设 13506984296 260210495@qq.com
12、鹤望兰新种质
鹤望兰又称天堂鸟,是一种动感十足、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畅销花卉。素有“鲜切花之王”美誉,同时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盆栽、户外庭院及景观配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前期突破人工授粉制种基础上,针对产业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采用选择育种、分子标记鉴定及抗寒性评价等方法,选育出耐寒型、晚花型、景观与切花兼用型、优质切花型、双佛焰苞型及盆栽型等新品系6个,正申报新品种权保护,丰富了品种类型,扩大了适种范围;率先建立了种苗规范化繁育技术体系与产业化应用模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应用。
13、食虫植物—猪笼草、捕蝇草、捕虫堇、瓶子草等
随着家庭园艺市场的不断发展,食虫植物因其种类繁多、造型奇特、富有趣味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与喜爱,市场需求逐步增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收集保存猪笼草类、捕蝇草类、捕虫堇类及瓶子草类等食虫植物,开展种质资源的栽培适应性、观赏特性及抗逆性等观测,以期筛选出更多的可商业化应用良种;主要开展了捕蝇草类、瓶子草类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研制,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保护提供指南。
14、食药用兰科植物—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等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收集保存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鼓槌石斛及野生石斛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栽培适应性、观赏特性、药用价值及抗逆性等观测与评价;配置了20多个杂交组合,获得一批杂交后代群体;建立了种苗组培快繁、气雾式育苗、潮汐式栽培及吊挂式栽培等技术体系,以期为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知识
花卉展品简介
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艺术馆展品征集公告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第四批展品参展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续写辉煌
2024年日本东京国际园艺花卉综合展
花博会现代花艺、传统插花展品换新,这次有江南和海洋
花卉鉴赏与花艺课程简介(中英文版).docx
每日更新:100种常见花卉的扦插繁殖大全——扦插的简介及方式
生态旅游项目简介初稿
烙画、干花、多肉......宿迁千余种展品亮相江苏版博会
华南农业大学考研研究生导师简介
网址: 花卉展品简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821.html
上一篇: 鲜花电商未来发展趋势报告.ppt |
下一篇: NYDX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