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公園祈年殿院落內花量超千朵的雙色大立菊成為游客打卡焦點
深秋的北京,色彩斑斕,又到了層林盡染的最美時節。在各大公園和街巷,菊花競相綻放,不僅扮靚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更展示了北京花卉培育與創新研發的新成就,為首都花園城市建設添彩。
在今年的北京菊花文化節上,多個新品菊花一亮相便成“爆款”,一株大立菊開花數竟能達到千朵之多。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截至目前,北京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花卉新品種超過500個,花卉集成關鍵技術400余項,特別是集中開展菊花、月季、百合、花壇花境等八大類育種研發工作。
嫁接技術
種出雙色大立菊
昨天,北青報記者來到天壇公園,1萬餘盆中國傳統菊花正在祈年殿景區院落內綻放,扮靚北京菊花文化節。本次菊展的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均是往年之最。
在宏偉古建的襯托下,姿態各異的菊花絢麗怒放,有的淡雅秀麗,有的色彩艷麗,團團簇簇,十分耀眼。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區中間體型碩大、造型別致的嫁接大立菊,密密匝匝的花朵組成了一把漂亮的大“花傘”,給游客帶來“滿樹繁花”的視覺震撼。
“大立菊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藝菊栽培形式,也是技術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一種。”天壇公園花卉中心菊花班班長尹家鵬介紹説,天壇公園在60餘年菊花栽培中保持了大立菊原本獨株的栽培技術。今年首次應用大立菊多品種嫁接新技術,展出雙色大立菊,讓天壇菊花的“老粉”們眼前一亮。
嫁接大立菊技能既可體現栽培技術和嫁接技術,也能體現裱扎工藝和審美造型。尹家鵬介紹,品種菊“國華雨晴”的花朵是粉紅色的、“聖光華寶”呈現亮黃色,把這兩種菊花嫁接到同一株黃蒿上,就形成了雙色大立菊。同時,通過劈接、綁扎、摘心等技術,實現單株大立菊開花數達到千朵之多,以布列整齊、花團錦簇、富麗堂皇的身姿雄踞各類藝菊之首。大立菊的造型架也是天壇公園自主創新設計的,曾榮獲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技術革新獎,並已成功獲取專利。
不僅是菊花栽培中運用到了新技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應用到北京園林綠化建設中,如中山公園應用花期調控技術,在國慶假期展出春季花卉,讓市民游客“秋賞春花”、反季觀景;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的標準化種苗生産體系技術,可提升花卉種苗生産效率,目前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統計,北京以節能高效為核心研發的配套新技術、新應用已突破400項,為首都花園城市建設注入新活力。
集中開展
八大類育種研發
今年國慶,75個花卉新品種在長安街立體花壇中首次亮相,禮讚75周年華誕。
其中,花木小菊“貓眼”一經推出就受到廣泛關注。其花心顏色與整個花朵不同,有一個深色的圓環,有點類似貓的眼睛,花型緊湊,為國慶假期增添喜慶氛圍。另外,還有長壽花、蝴蝶蘭等適闔家庭或辦公室栽植的花卉新品種;以及從國外引進的雙腺藤“桑巴舞大花”,花朵顏色從春到夏越來越艷麗,惹人喜愛。
北青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十餘年來,北京市共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花卉新品種已經超過500個。之所以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除了北京花卉科技資源優勢明顯外,更離不開政府的科學謀劃、引導與扶持。
市園林綠化局産業發展處高級工程師李美霞介紹,過去,我國缺乏自主知識産權花卉新品種,曾長期依賴進口。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自2006年開始,充分利用首都科技優勢,集中力量開展聯合攻關。2010年,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北京花卉育種研發專家顧問組,成立育種研發創新團隊及配套的創新示範基地,集中開展月季、菊花、百合、花壇花境等八大類育種研發工作。
“每個研發團隊設置1名負責人,由2至3名專家和相關技術人員組成攻關團隊,同時與創新示範基地合作,使科研與生産、市場緊密結合。”李美霞説,相比於國外品種,北京育種研發團隊選育的花卉品種更“服水土”“接地氣”,也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
菊花新品
培育就像“開盲盒”
深秋時節,正是北海公園菊花班班長劉寧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公園西北角,有一處並不起眼的苗圃,五六百盆新品種菊花正值盛花期,劉寧正忙着觀察篩選,分析各品種的優缺點,在花色、花期、株形及抗性等方面是否有很好的突破。“明年將迎來北海公園向公眾開放一百周年,我們計劃集中展出一百盆公園自主培育的菊花新品種,為開放百年紀念獻禮。”
“80後”養菊人劉寧是北海公園標本菊養殖技法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她從事養菊工作已整整20年,親手培育了百餘個菊花新品種。“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粒完全一樣的種子。可以説,每一株雜交産生的菊花都是一個新品種,但要想保留下來,還需經受時間的考驗,要讓絕大多數人認為它美。”劉寧一邊説着,一邊帶領記者在地裏看花。
“你看,這株菊花通體雪白,帶給人潔白無瑕的美感。”劉寧伸出右手,輕輕托起又細又長的花瓣,就像吸管一樣。“仔細看,每片花瓣的頂部還帶有一個小彎鉤,這是內斂而不張揚的美。盛放的時候,花朵直徑能達到25厘米,非常大氣。最重要的是,它的自然花期能比一般菊花提前一週多,10月下旬就能盛放,特別適合在菊展時展出,這是我們今年重點培養的一個新品種菊花。”
培育新品種,主要靠有性繁殖。選取父本和母本,通過授粉雜交産生新的子代。但有時候,菊花自身也會“變異”,劉寧就有過一次這樣神奇的經歷。她説,北海公園有一種名叫“太液錦蓮”的菊花,喜歡大水大肥,但不能積水。養護時,輕易不要澆水,看到土壤特別乾旱了,葉子都已打蔫兒了,再去澆一次透水,同時鋪上一層純雞糞。
“渴到極致再喝,餓到極致再吃,就要讓它體驗這種極致巔峰的感覺。”劉寧説,“不過,可能是我刺激得太猛了,有一年,我發現它原本開粉色的花,突然變成橘色了。但是,除了顏色,其他性狀都沒有改變,該有毛刺的地方還有,葉片、株型、株高都一樣。後來老師傅跟我説,這是變異了,我培育出了一個新品種。”
在劉寧眼中,培育新品種菊花就像“開盲盒”。把種子播撒到土裏,春天發芽、夏季生長,“任憑春花爛漫、夏花迷人,成百上千盆菊花苗始終是綠油油的一片。經過漫長的期待,等到秋日萬物凋零之時,唯有菊花獨放。這是它們第一次展示自己的樣子,花型不同、顏色各異,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處處帶給人驚喜。”
菊花有三十大花型,每種花型都有獨特的美感。許多游客喜歡球型菊花,圓潤的姿態帶給人視覺上的震撼,帶來一瞬間視覺衝擊的美。劉寧更喜歡飛舞型、勾環型、卷散型菊花,因為這些花型“是讓人一眼看不透的”。從花苞、初開到盛放,每個階段都是不同的姿態,帶給人持續的美,這也是菊花的魅力所在。
“80後”的劉寧如今已經是團隊中年紀最大的一個,其他同事都是“90後”。這麼年輕的隊伍,在全國菊藝界也非常罕見。劉寧希望團隊成員能夠繼續深入學習並傳承養菊技藝,確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延續,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觀賞體驗。
對話
引導市民打造自家一尺花園
對話人: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産業發展處高級工程師 李美霞
北青報:北京自主培育新品種花卉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美霞:北京花卉研發創新全國領先。北京花卉的研發和應用,走的是品種、技術、設計應用創新的全産業鏈之路。截至目前,研發北京自主知識産權新品種超過500個,200個優勢品種推廣全國,月季、菊花、牡丹等20多個品種實現出口。北京花卉已經從北京走向全國甚至世界,影響力明顯增強。
比如,中國牡丹的培育和推廣已走向世界。位於延慶區大榆樹鎮的500畝牡丹種植基地,已成為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牡丹新品種培育與栽培中心,成功培育了“京龍望月”等12個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牡丹新品種,不僅在北京通州區、山西岢嵐縣及襄垣縣、河北唐縣、陜西西安市、安徽合肥市等地推廣種植,牡丹種苗還行銷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説,北京花卉産業資源非常豐富,發展勢頭也十分強勁。
北青報:這些花卉新品種在哪些區域實現了落地應用?
李美霞:除了育種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優花卉品種,近年來我們還廣泛開展北京鄉土地被植物篩選與利用。通過城市園林綠化、平原造林等工程,不斷試驗與推廣應用,表現突出的鄉土植物已超過200個,包括串葉松香草、委陵菜、莢果蕨、紫斑風鈴草等。
同時,北京還持續開展國內外新優花卉品種引進示範。北京市每年引進國內外新優花卉品種200多個,極大地豐富了北京地區城市家庭園藝類型、園林綠化植物種類和應用形式。
近年來,通過舉辦春、秋季新優花卉品種展示推介會,展出1400多個觀賞性狀和推廣應用潛力大的北京自育新品種、鄉土地被和國外引進花卉等,達成成果轉化或合作意向80余項。
北青報:在推進花園城市建設過程中,北京積極推廣“人人是園丁”的參與模式,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
李美霞:今年是首都花園城市建設的開局之年,北京通過市、區聯動,全力推進園藝進家庭、進社區、進單位、進地鐵、進商圈,營造“人人爭做園丁、處處皆是花園”的社會氛圍,引導市民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持續扮靚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
我們利用專業技術優勢,建立責任景觀師、社區園藝師機制,服務保障花園街道、花園社區等基層建設任務。比如,豐台區引進“首席景觀師、責任景觀師”團隊,實現全區街鎮全覆蓋;房山區聘請社區園藝師,讓園藝專家走進社區,助力解決花園城市建設“最後一公里”。全市還啟動了郊野公園“百園百師”工作營,對試點公園進行“一對一”指導服務。
另外,為了拉近市民與花園城市的距離,今年,我們舉辦了首屆家庭園藝嘉年華,活動歷時58天,帶動200萬人次線下購花賞花。如今,逛花市、賞花藝正逐漸成為節日休閒新熱點。我們還創新“五節一展”特色花卉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製作發布北京《購花賞花一張圖》、按季度推出《北京家庭園藝産品推薦目錄》,引導市民打造自己家中的“一尺花園”,進一步引領市民休閒觀光新體驗和消費新理念。(記者 王斌)
(原標題:研發自主知識産權花卉新品超500個 為首都花園城市添彩 京城秋菊黑科技 一株枝頭開千朵)
相关知识
19種新品花卉首發亮相春季花展
雲南31種有自主知識產權雲花新品種花卉亮相
11個京花新品種首次亮相春季花展
四季中國丨春日裏 他們為雲南花卉賦予“芯”動能
科技為雲南花卉產業注入發展動能
彌勒打造花卉旅游帶 冬日的雲花格外美
雲南農科院花卉研究所自主選育月季品種“赤子之心”結出纍纍碩果
關於印發《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綱要》的通知
一串紅:國産花的逆襲
“花經濟”趨熱,如何讓産業“花開見喜”
网址: 北京市研發自主知識産權花卉新品已超500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58656.html
上一篇: 优雅时尚花朵新品上市海报图片下载 |
下一篇: #中国股市的商业周期和利润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