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11日,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植物考古工作坊”在青岛举办。本次植物考古工作坊主题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与参观交流、实验室教学与户外教学两项内容。
学术报告与参观交流
8月8日共开展三场学术报告,由文化遗产研究院赵志军教授主持。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刘歆益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农业-语言传播假说:回顾与新问题》。刘老师以2002年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召开的“农业/语言传播假说”研讨会为切入点,讲述了早在18世纪末就被提出的印欧语系起源问题,以及这一问题在考古学背景下的现代意义。随着近年来植物考古在亚洲与欧洲的推广,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这个古老问题的时空框架被扩大了,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解读视角。刘老师认为,前印欧语系和汉藏人群的移动与农业传播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而非结论。两者关系的多样性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想象。安纳托利亚农业的西传是由移民驱动的;瘟疫的流行对欧洲新石器文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到了青铜时代,人口的迁徙并未改变欧洲的生业传统,但带来了新的文化和语言因素。在欧亚大陆东部,东亚与中亚之间,农业传播并非由移民驱动,而是通过思想传播实现的。只有那些可融入本地“习惯”的新技术和思想才可以被接纳。欧亚大陆两侧的农业/语言传播,及其背后的人口动力存在明显差异,没有统一的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贾鑫副教授以《“边缘地带”的古代人地关系——以植物考古为视角》为报告主题,通过环境考古、生物考古等方法探究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起源、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古代人地关系。北方农牧交错带连接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该区域考古遗存丰富,历史悠久,且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机制的理想场所之一。距今一万年来,该地区农牧业交错发展的过程,是先民不断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结果。全新世早期有利的气候条件促进了土壤发育,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进而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基础。
南京农业大学黎海明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长江下游全新世时期农业考古研究》。黎老师从农业考古的视角,基于“江苏地区农业考古研究”、“杂草视角所体现的江苏沿海地区晚周时期的耕作制度”、“南来北往——江苏植物考古视角下的南北文化交流”和“长江下游稻作农业经济的忠实追随者——采集经济”四个方面的讨论,认为长江下游稻作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前后的上山文化时期,建立于距今6000年前后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和崧泽文化时期;距今4000年后,随着北方粟作农业和麦作农业南下传入,在长江下游地区一些区域内形成了稻旱混作农业;进入距今2300年后的历史时期,北方旱作农业逐渐退出长江下游地区,形成完全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农业格局。关于长江下游粟作农业和麦作农业的传入路线和时间问题,他提出粟作农业和麦作农业分别在7000-6000 BP期间和4000 BP前后即已传播至长江下游地区,在3000 BP前后沿多条线路继续南下。此外,他还提出长江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发展一直伴随有野生采集类植物资源的利用,主要种类包括有芡实、菱角、葫芦、甜瓜、桃、梅、李、柿等。
报告结束后,赵志军老师进行了总结发言。赵老师指出,三位老师的报告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地域尺度三个视野分别阐述了植物考古最新进展,在方法和思路上具有启发意义;植物考古的核心问题是古代农业起源和发展,而目前的研究已经从主要关注起源地点和时间,向起源过程和相互交流转变;同时也更关注农业与人群、语言、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关系。当下考古学的学科发展,多学科结合的特点愈发明显,新科技手段的出现要求我们扩展视野和知识面,不能把目光仅局限于植物考古,要在学习和研究中多关注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积极接纳新的方法和思路。
会后,学者和学员们一起参观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和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对山东大学考古实验室建设和考古学学科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实验室教学和户外教学
8月9日至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程师杨金刚老师对参会学员进行了植物大遗存鉴定的现场精心指导和答疑解惑。会议由山东大学陈雪香教授、王灿教授主持。学员们分别介绍了遗址年代、样品来源、采样方法、样品主要发现等基本情况,在杨金刚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学习了多处考古遗址不常见的植物种子遗存鉴定,并结合相关发现讨论了相关植物遗存的意义。
此次植物考古工作坊,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角度对学员进行了植物考古工作的系统培训。通过培训,将进一步增强植物考古领域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提高考古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考古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单位师生30余人参与了线下活动,部分师生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与讨论。
【作者:文/蔡昊鸿 图/蔡昊鸿、仇若萱 编辑:孙士美】
相关知识
植物考古
齐风鲁韵|方辉:考古,不止是考古
钟华:河济地区先秦时期植物考古初探
[考古] 植物考古概述
会议通知
江苏环境考古研究三十年
出土大量植物遗存 探寻濛溪河遗址先民的生存之道|2023考古六大
海宁举办第二届春兰精品展
南充校区举办第二期辅导员工作坊:情绪减压 遇见更好的自己
考古新发现与新趋势
网址: 山东大学举办第二届植物考古工作坊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332.html
上一篇: 岳石文化农业经济的植物考古新证 |
下一篇: 植物考古什么造就了景观改造自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