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学术预告】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国考古百年纪念学术讲座:植物考古-4000年前的面条

【学术预告】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国考古百年纪念学术讲座:植物考古-4000年前的面条

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国考古百年纪念学术讲座

讲座题目:植物考古4000年前的面条

主讲人:吕厚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主持人:冯兆东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

讲座时间:2021年4月8日(周四)上午10:30—12:00

讲座地点:明伦校区历史文化学院二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主讲人简介:

吕厚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3年)、重点基金项目和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等多项。致力于中国第四纪环境演变与环境考古研究,在植硅体、孢粉学、多指标现代过程分析及古气候定量估算和环境考古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知名度,其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中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先后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PNAS》、《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

讲座主要内容:

    面条是世界性大众食品,古代人类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与何种方法发明了面条,一直存在争议。2005年Nature杂志曾简要报道了青海省喇家遗址齐家文化层出土的粟类面条。但对齐家文化时期古人是如何利用粟类粮食做成面条的,迄今仍然存在疑问。该报告将介绍植物考古方法(面条残留物的植硅体、淀粉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在喇家遗址面条成分鉴定中的应用。

相关知识

动植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2019年学术科研与项目工作汇报(科技考古应用)
【讲座预告】苍穹之华:四叶花纹饰中的古代东西文明交流密码
[考古] 植物考古概述
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
传说还是史实:有关“五谷”的考古发现
从植物考古探寻农业起源——2023年第一期农博讲堂成功举办
山东大学举办第二届植物考古工作坊
明德讲堂M406:农业的起源——理论和考古发现
考古2021︱科技考古:“大”“小”兼备,百川汇流

网址: 【学术预告】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国考古百年纪念学术讲座:植物考古-4000年前的面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34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金沙遗址祭祀区植物考古新进展:古
下一篇: 金沙遺址祭祀區植物考古新進展: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