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培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花卉园艺》 2002年05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植物组培技术的发展历程
张健 开通知网号
【摘要】:<正> 植物组织培养是以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为前提的一项生物技术,它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历30多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完善,于60年代形成产业。目前已在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高粱、棉花、烟草、大豆、马铃薯、石刁柏、花卉、林木、蔬菜等200多种植物上利用。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健植物组培技术的发展历程[J];中国花卉园艺;2002年05期 2 徐刚;陈剑平;汪一婷;吕永平;牟豪杰;国内外植物组培技术的差距[J];中国花卉园艺;2008年03期 3 龚永福;陈芳;张兆萍;张梅秀;苏毓杰;杨振华;魏廷邦;张英英;高正睿;魏玉杰;植物组培苗生根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17期 4 陈彩霞,李玉琴,逯向东木本植物组培苗的温室炼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4年05期 5 温璐华;武瑞娜;植物组培内生菌污染的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20年02期 6 刘育含;翟玉莹;园艺植物组培育苗技术探析[J];广东蚕业;2022年01期 7 单春生;园艺植物组培育苗技术与改善对策[J];广东蚕业;2021年07期 8 谭鹏鹏;尚杨娟;朱凯凯;彭方仁;植物组培微枝试管外生根技术及优势[J];现代园艺;2021年23期 9 王鑫;闫佳;植物组培污染的原因及防控要求[J];农家参谋;2019年08期 10 谢羽;夏凯;黎敏;伍春莲;不同类被子植物组培快繁及其消毒方式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坤林;张奕奇;曾碧露;苏炳毫;宋健泉;陈国华;植物组培苗生产工厂的设计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刁家连;刘杰;张元国;王振华;石刁柏研究进展及国内生产状况[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素珍;张贵生;洪森渊;郑世富;郑桂甫;谢连棣;石刁柏采收期氮磷钾化肥不同组配施用的效应[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Ⅱ蔬菜)[C];1989年 4 戴勇;邹道谦;石刁柏花粉植株诱导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Ⅱ蔬菜)[C];1989年 5 杨世海;杨慧洁;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摘要)[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四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鲁旭东;萧浪涛;刘华英;陈小飞;石刁柏UC800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余龙江;赵春芳;后基因组时代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的策略[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黄醒师;景玲;沈利辉;居玉玲;不同水源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9 朱明旗;边洋;苏静;中国粗榧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吕金庆;王鹏榕;刘志峰;于佳钰;冯雪;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展望[A];马铃薯产业与健康消费(2019)[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刚;组培微环境与规模化育苗设施环境调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谭雪莲;轮作模式下马铃薯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酶活性及根系分泌物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3 刘斐;谷子种植户参与产业融合的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年 4 陈建中;高压电场处理对谷子幼苗生理效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5 张雪峰;中国谷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亚艺;基于产量和养分需求的高原旱地马铃薯施肥与栽培优化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 7 武翠卿;不同栽培条件对谷子生物学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2年 8 鲍欢;添加马铃薯对面制品品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21年 9 周华兰;南方马铃薯连作与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传病害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20年 10 Md. Hasan Waliullah;马铃薯渣及其膳食纤维结构、物化与功能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瑶;植物组培快繁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研制与标准体系构建[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2 张丹丹;几种经济植物组培及红花萌发期油脂降解转录组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 3 宁楠楠;马铃薯组培苗污染真菌的种类多样性研究[D];青海大学;2021年 4 刘畅;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特征识别与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22年 5 郑卫杰;高效节能组培系统的研发及在园林植物组培中的应用[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李金英;三种茶藨属植物离体快繁技术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7 马翠萍;植物组培污染防治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8 王剑峰;马铃薯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9 段炼;马铃薯组培苗移植机器人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21年 10 邵东;基于互联网下马铃薯组培苗接种机器人分布式管理信息系统设计[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楹庆;新会植物组培苗商品化技术领先[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马强;木本植物组培生产需思量[N];中国花卉报;2009年 3 记者 吴晓鹏 报道组 黄成峰;小山村来了五院士[N];浙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郑赫南;河北代表团:“马铃薯、谷子”成建议主题[N];检察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赵红梅;300万亩:不种玉米种什么[N];河北日报;2016年 6 本报记者 王育恒 本报通讯员 李玉胜 贾鹏 徐桂生;为了实现总理的夙愿[N];德州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赵全福 通讯员 曹应森;从“救命薯”到“致富薯”的嬗变[N];甘肃经济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白莲;“无中生有”的二倍体马铃薯诞生记[N];内蒙古日报(汉);2021年 9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婕;2024年凉山计划种植马铃薯233万亩[N];凉山日报(汉);2024年 10 记者 叶子;马铃薯强“芯”记[N];榆林日报;2024年
相关知识
花卉组培技术
花卉组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组培培养条件
植物组培技术的应用
组培技术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的应用
花卉植物组培进展
2017第十期植物扦插快速繁殖与植物组培技术培训班
花卉组培技术及前景
网址: 植物组培技术的发展历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