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
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是一处兴隆洼文化时期的大型村落遗址,浮选出土了炭化黍粒和粟粒两种小米遗存,共计1400余粒,其中绝大多数是黍粒,粟粒的数量较少。出土的炭化黍粒呈长圆形,形态特征和尺寸大小明显有别于野生的黍属植物种子,但与现代黍粒也略有不同。粟和黍这两种小米在其驯化过程中籽粒的进化趋向应该是逐渐由小变大、由长变圆、由瘪扁变丰满。据此判断,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黍应该处在由野生向栽培的驯化过程之中。出土炭化黍粒被分别送往中国、日本和加拿大的碳十四年代实验室进行加速器质谱(AMS)年代测定,三个实验室的测定结果几乎完全一致,出土黍粒的绝对年代为距今7650年。直至今日,兴隆沟遗址出土炭化黍粒仍然是已知的考古出土的具有直接测年数据的年代最早的栽培小米,这一重要发现为探讨黍的驯化以及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和信息。
相关知识
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续)
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与农业起源研究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研究
陕西横山杨界沙遗址植物遗存的初步研究
传说还是史实:有关“五谷”的考古发现 演讲人:赵志军 演讲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演讲时间:2021年5月
西辽河上游地区夏家店文化时期浮选结果与分析
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凉山州地区已有种植业
经济林专家赵京献、郭伟珍到平山、阜平进行花椒整形修剪技术培训
唐丽雅
讲座纪要:新石器时代从狩猎
网址: 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416.html
上一篇: 芝麻在中国的利用:来自新疆的植物 |
下一篇: 豆瓣: 在哪儿买郑云飞植物考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