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芝麻在中国的利用:来自新疆的植物考古学证据

芝麻在中国的利用:来自新疆的植物考古学证据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与国外学者合作研究中国古代芝麻(Sesamum indicum)的利用情况,目前取得了一定的认识。新疆吐鲁番地区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发现的一批距今约700年前的芝麻种子,是中国古代栽培和利用芝麻的确凿证据。该研究工作由蒋洪恩副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邱振威完成,论文发表在美国纽约植物园主办的《经济植物学》(Economic Botany)杂志上。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科技工作者曾先后报道吴兴钱山漾遗址、杭州水田坂遗址、苏州龙南遗址出土了芝麻种子。但是后来经进行重新鉴定,认为以上遗址出土的所谓“芝麻”种子实为甜瓜(Cucumis)种子。国内亦有学者报道唐代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焉耆唐王城和沙雅县通古斯巴什旧城有“胡麻”种子出土,而这些胡麻究竟是亚麻还是芝麻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新疆吐鲁番地区极端干燥,植物遗存保存良好。研究者依据解剖学、形态学特征,对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出土的5千克植物种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鉴定,并与现代的白芝麻和黑芝麻分别进行对比,鉴定其为白色类型芝麻。加速器质谱(AMS)碳十四测年显示其距今700年左右。

文章指出,此次芝麻种子大量发现于佛寺内,说明其应该是僧侣们的油料来源,甚至可能在丰富当地先民的饮食结构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2.jpg

图 1.  单把带流红陶罐和古代芝麻种子

 3.jpg

图2.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植物种子外表皮特征

(A)-(D), 现代黑芝麻种子; (E)-(H), 现代白芝麻种子; (I)-(L), 考古出土植物种子. (A, E, I), 种子背面; (B, F, J), 种子腹面.

【撰稿人:邱振威】

相关知识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的植物考古学研究
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议纪要
植物考古学概述
“汉民族历史形成过程的生物考古学考察”中期检查报告
吐鲁番洋海墓地的植物考古学研究综述
淀粉是由淀粉粒组成的,不同的植物种类其淀粉粒具有不同的形态。根据这一特征,植物考古学
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中的高科技“神器”
环境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问题

网址: 芝麻在中国的利用:来自新疆的植物考古学证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41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植物考古学成就引世界关注
下一篇: 赵志军:新石器时代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