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植物种质资源保育与持续利用研究

以横断山脉南段及云南高原地区典型、特有、极濒危和有重要经济利用价值的类群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其种质资源保存的理论和技术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展综合研究,为该区的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植物生理生态与生物技术研究

致力于资源植物的驯化生物学研究及观赏植物的产业化。近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兜兰属和杓兰属植物的功能性状分异及其生理生态适应;(2)植物适应特殊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3)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及其生理生态基础;(4)花卉繁育过程中的生物技术;(5)花卉遗传多样性及新品种选育。

野生花卉与保护生物学研究

进行野生花卉的驯化和新品种选育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以杜鹃花属、独花报春属、报春花属、开口箭属、蓝果树属、滇桐属、和拟晶兰属植物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如何更好地在植物园保持植物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以及种质资源的创新,为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和濒危植物的保护进行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培育新品种进行种质资源创新,达到合理地利用资源以及更好的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目的。其次,在多年种质资源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杂交起源和进化的研究,以探寻研究的新方法和理论。

保护生物学研究

主要开展保护生物学、植物资源学、寄生植物生物学和菌根生物学的研究。近年来主要以秋海棠属、山茶属、鸢尾属、铁线连属、苦苣苔科、天南星科、马先蒿属和蕨类等植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相关类群珍稀濒危植物的致濒因子及其相应的保护技术和措施;相关类群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相关类群植物的寄生植物生物学和菌根生物学的研究。

植物物种濒危机制及种群遗传学研究

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现状调查、迁地保护、生殖生物学、保护遗传学等研究;运用种群遗传学的理论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合地质历史事件、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人为活动等因素来探讨其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的成因,预测种群动态,为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同时开展七子花、粉花绣线菊、灯台叶等类群的群体遗传、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地理等研究。

以培育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园艺品种为目标,开展新品种选育研究,并运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杂交后代进行早期鉴定。

蕨类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与开发利用研究

立足云南和我国西南,面向东南亚和喜马拉雅,以蕨类植物多样性和资源为研究对象,着重开展蕨类植物分类地理学、细胞学、繁殖生物学、植物化学和保育生物学研究,通过研究蕨类植物的起源与进化中关键类群的形态地理特征、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和植物化学与系统亲缘相关性及植物化学分类学研究,揭示东亚蕨类植物区系中蕨类植物多样性特征与物种演化问题。另外,结合中国西部地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利用问题,开展重要野生蕨类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育;野生药用蕨类植物和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生产技术的研究。

植物细胞遗传与繁育生物学研究

以植物细胞地理学、分子细胞遗传学、繁育生物学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整合的研究实体。

    1.植物细胞地理学探讨地质地理变迁及环境变化后,物种在表型和遗传结构上的变化特点,探讨物种的适应机制和演变规律以及多样性形成。

    2.分子细胞遗传学应用分子细胞遗传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DNA分子的染色体原位杂交,比较功能基因或特征性序列在不同植物类群中的染色体定位、分布模式,探讨多倍体演化和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

    3.繁育生物学是选择有价值的经济植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形态学、发育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描述其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特征、遗传变异及生活史与生境多样性的关系,探讨植物生活史进化和繁殖生态学。

相关知识

园艺研究方向范文
园艺研究方向(精选5篇)
植物学的研究方向(精选5篇)
园林专业研究方向模板(10篇)
风景园林专业想做科研可以选择什么研究方向呢?
研究方向一棉花病虫害防治
植物保护的研究方向范例6篇
浙江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菊花育种研究现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pdf
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网址: 研究方向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470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潮州市出台全省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一篇: 5G+斗南花卉小镇特色小镇助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