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第三节 良种繁育

第三节 良种繁育

  (一)繁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陕西农村生产用种,长期由农民自选、自留、自用,或走亲串户互相换种。民国时期,省内一些农事试验农场,各自繁殖推广自育品种。陕西省农业改进所成立后,农作物良种繁育推广工作,主要由该所进行管理,用改良品种更换了一部分农家种。
  1950年,陕西各地组织农民选换良种。同时,用土改中保留的部分公地,建立了一批专、县农场,作为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952年全省共建立专、县农场65个,加上6个省属农场共71个。1953年专、县农场发展到89个,连同省属农场共93个,农场耕地面积共计4.5万亩,主要进行良种繁育和生产示范。当时,有一部分专、县农场,不适当地扩场建场,出现经营困难、生产亏损现象,没有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195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停办亏损严重的县农场,对保留的县农场明确改为示范繁殖农场。其主要任务是:繁殖区域性良种,进行丰产栽培示范。同年,在全省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成立陕西省种子管理站,部分专、县也建立种子站。1953—1956年各地农场共繁殖各类作物良种538.8万斤,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提供了一批优良品种。
  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千家万户的分散留种、用种转变为集体留种、用种。为适应这种转变,陕西省农业厅发出《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留种地制度和繁育良种的通知》,要求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本社第二年播种需要的良种量,建立留种地。到1957年底,全省有74%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留种地,总面积达到250万亩。1958年4月,农业部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提出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调剂的“四自一辅”种子工作方针,要求集体生产单位自留大田生产用种,国家进行良种调剂。同年秋,陕西省农林厅发出《关于迅速建立县良种繁育基地的通知》,要求各地人民公社建立社、队两级繁育良种制度,自选、自繁、自留、自用,县设原(良)种场,公社设良种场或种子队,就地繁殖,就地推广。这个时期,各地大都建立了“以国营良种场为核心,公社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良种繁育体系。到1960年底,全省共建立各种农作物良种繁殖基地511.5万亩,生产良种8.1亿多斤。1960年以后,有些良种示范繁殖农场的土地改作机关生产农场或副食品生产基地,一度造成农田种子混杂退化,良种繁育受到严重影响。
  1962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后,中共陕西省委和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对种子机构进行整顿、充实、调整。凡已转为机关生产农场的,一律恢复为示范繁殖农场,事业性质,企业经营,经济核算,免征农业税,免除粮食征购任务,繁殖的良种优质优价。经过整顿,到1963年,全省恢复和新建示范繁殖农场75个,土地总面积3.4万亩,其中耕地2.7万亩,共有职工2018人。同年,遵照农业部、财政部、全国供销合作社(1962)第142号通知精神,陕西农业厅从陕西省供销社系统接管了乾县阳洪轧花厂、泾阳杨梧轧花厂、临潼零口轧花厂,改建成棉花良种轧花厂,逐步建立棉花种、管、收、轧“一条龙”的良种繁育体系。1963年以后,种子基地建设开始按作物分品种进行。1964年,全省共建立种子田150多万亩,有75个国营良(原)种场生产良(原)种750多万斤,调剂了生产队的用种,良种繁育制度得到恢复。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陕西种子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再度出现大田种子的多、乱、杂(品种多、布局乱、种子杂)的混乱现象。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打乱,不少良种场的土地被侵占,有的成为机关、部队的生产农场,良种繁育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1972年,国务院批转了农林部《关于当前种子工作的报告》,重申贯彻“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方针,要求恢复种子机构,加强种子体系建设。同年12月,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在华县召开种子工作会议,传达了农林部在黑龙江召开的北方10省、区良种繁育体制现场会议精神,部署推广由生产大队统一繁殖、统一保管、统一供种的“三统一”繁殖供种制度。1975年,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根据全国第三次种子工作会议精神,重点研究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恢复良种场。到1977年底,全省专、县示范繁殖农场达到101个,共有耕地28.7万亩,职工3674人,年产良(原)种565万多斤。
  1978年,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提出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实现种子“四化一供”(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由种子公司统一计划组织供种),使种子繁殖由分散转向集中,建立各种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1979年1月,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农业局在西安召开全省种子工作会议,重点讨论种子工作由“四自一辅”向“四化一供”的转移问题。经过半年的努力,共建立省、地、县种子公司112个,人员由800多人增加到2400人。当年,农业部投资120万元,以三原县为种子“四化一供”试点县。同时,省上投资在华县,咸阳地区投资在长武县也进行试点建设。1980年8月,陕西省农业局在陇县召开种子“四化一供”建设现场会,推广陇县依靠自力更生建设“四化一供”县的经验。接着,农业部又投资在绥德、泾阳、渭南、大荔等4县建设种子“四化一供”县,省上投资在商县、延安、武功、神木、石泉等县建设5个种子“四化一供”县。1981年3月,在西安召开的全省种子工作会议,总结了各地种子“四化一供”建设的经验。多数地、县基本实现了由种子公司统一供种。同年,农业部又投资建设汉中市及省上投资建设高陵县、西安市坝桥区等3个种子“四化一供”县(区)。1982年12月,陕西省种子公司对种子“四化一供”县进行调查研究,肯定了“四化一供”的种子工作现代化方向。到1985年,全省建成初具规模的种子“四化一供”县(市、区)14个,建立良种基地10万亩,年产良种1163多万斤。国营良种场达到104个,年产原种1000多万斤,种子公司特约良种繁殖基地80万亩,年产良种1.5亿斤。
  在种子“四化一供”建设中,各专、县普遍添置了种子加工设备。到1985年底,全省有精选机241台,烘干机99台,烘干室422平方米,运输汽车107辆,年加工种子4524万斤,使种子质量显著提高。
  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种子生产由国营和集体管理逐渐变为社员家庭个人管理。由集中变为分散后,一度因技术指导工作未能跟上,在良种管理上出现种子混杂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发展种子专业户,联户、联片生产种子,解决生产用种。1984—1985年,按照不同作物建立了主要作物良种繁殖推广体系,如玉米、水稻杂交种实行“省提纯亲本,地(市)繁殖亲本,县制种供种”的体系,小麦等常规作物实行“省、地(市)供原种、新品种,县、乡两级供种”的体系,对杂交油菜,实行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集中连片制种,统一供应种子,使良种繁殖、供种出现了新格局。
  (二)种子“南繁”
  随着杂交种的需要不断增加,陕西农业部门从1965年起,在海南岛异地冬季加代繁殖种子,被称为“南繁”。
  “南繁”项目主要是育种单位的加代繁殖和少量的制种。70年代初,扩大“两杂”。为了加快普及玉米、高粱杂交种,扩大了“南繁”规模,加代制种玉米、高粱杂交种。1970—1972年3年累计“南繁”面积1.5万亩,每年参加“南繁”人员有1000多人。在此期间,“南繁”项目主要是制种。1973—1976年转为育种加代和繁育提纯“三杂”亲本为主,每年面积1000亩左右,最高年份接近2000亩,繁殖的作物仍是玉米为主,兼有水稻、谷子、棉花等。1976—1982年“南繁”面积累计为8236亩,其中:科研育种单位加代1070亩,占“南繁”面积的13%,“三杂”亲本提纯繁殖6170亩,占75%,亩产150—200斤;杂交制种820亩,占10%,平均亩产150斤左右。
  70年代后期,渭北高原及陕北地区玉米发生丝黑穗病。1980年,玉米丝黑穗病面积达400万亩以上,损失粮食约2亿多斤。为此,省农业局决定大面积推广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中单2号玉米品种。为解决种子问题,各级种子部门冬季组织力量,到海南岛繁殖中单2号杂交亲本,随后又对户单1号的杂交亲本也进行“南繁”,基本上解决了供种问题。
陕西省1949~1985年主要作物良种面积统计表
  表10—1
                             单位:万亩%

┏━━━━━┳━━━━━━━━━━━━━━┳━━━━━━━━━━━━━━┳━━━━━━━━━━━━━┓ ┃ ┃ 小 麦 ┃ 玉 米 ┃ 水 稻 ┃ ┃ ┣━━━━━━┳━━━━━━━╋━━━━━━┳━━━━━━━╋━━━━━━┳━━━━━━┫ ┃ 年份 ┃ ┃ ┃ ┃ ┃ ┃ ┃ ┃ ┃ 良种面积 ┃ 占播种面积 ┃ 良种面积 ┃ 占播种面积 ┃ 良种面积 ┃占播种面积 ┃ ┣━━━━━╋━━━━━━╋━━━━━━━╋━━━━━━╋━━━━━━━╋━━━━━━╋━━━━━━┫ ┃ 1949 ┃ 102.0 ┃ 4.4 ┃ 86.0 ┃ 8.6 ┃ 3.4 ┃ 2.1 ┃ ┃ 1952 ┃ 312.8 ┃ 13.2 ┃ 150.0 ┃ 13.0 ┃ 43.0 ┃ 20.7 ┃ ┃ 1957 ┃ 1739.0 ┃ 71.6 ┃ 410.0 ┃ 34.7 ┃ 81.0 ┃ 33.2 ┃ ┃ 1962 ┃ 2143.4 ┃ 92.2 ┃ 1038.7 ┃ 81.3 ┃ 203.9 ┃ 95.3 ┃ ┃ 1977 ┃ 1800.0 ┃ 74.9 ┃ 1005.0 ┃ 63.3 ┃ 210.0 ┃ 87.1 ┃ ┃ 1980 ┃ 1713.6 ┃ 71.8 ┃ 1318.0 ┃ 81.6 ┃ 207.8 ┃ 85.1 ┃ ┃ 1985 ┃ 1987.0 ┃ 80.3 ┃ 1105.4 ┃ 77.5 ┃ 180.0 ┃ 76.9 ┃ ┗━━━━━┻━━━━━━┻━━━━━━━┻━━━━━━┻━━━━━━━┻━━━━━━┻━━━━━━┛

  续表10—1

┏━━━━━┳━━━━━━━━━━━━━━━━┳━━━━━━━━━━━━━━━━━┓ ┃ ┃ 油 料 ┃ 棉 花 ┃ ┃ ┣━━━━━━━┳━━━━━━━━╋━━━━━━━━┳━━━━━━━━┫ ┃ 年份 ┃ ┃ ┃ ┃ ┃ ┃ ┃ 良种面积 ┃ 占播种面积 ┃ 良种面积 ┃ 占播种面积 ┃ ┣━━━━━╋━━━━━━━╋━━━━━━━━╋━━━━━━━━╋━━━━━━━━┫ ┃ 1949 ┃ 4.0 ┃ 1.7 ┃ 38.0 ┃ 12.1 ┃ ┃ 1952 ┃ 40.0 ┃ 16.1 ┃ 98.0 ┃ 21.5 ┃ ┃ 1657 ┃ 61.0 ┃ 24.0 ┃ 419.0 ┃ 87.0 ┃ ┃ 1962 ┃ 40.7 ┃ 29.6 ┃ 275.0 ┃ 94.8 ┃ ┃ 1977 ┃ 160.0 ┃ 78.4 ┃ 340.0 ┃ 80.1 ┃ ┃ 1980 ┃ 177.8 ┃ 74.0 ┃ 284.2 ┃ 78.4 ┃ ┃ 1985 ┃ 210.0 ┃ 55.7 ┃ 130.0 ┃ 91.5 ┃ ┗━━━━━┻━━━━━━━┻━━━━━━━━┻━━━━━━━━┻━━━━━━━━┛

相关知识

观赏花卉良种繁育技术
良种繁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
良种繁育
草本花卉良种繁育技术
什么是良种繁育?一文讲清
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200种花卉繁育养护培育新技术 迎春花
【您有新消息】200种花卉繁育养护培育新技术 迎春花
【您有新消息】200种花卉繁育养护播种繁殖 变叶木
青脆李良种苗木嫁接繁育技术

网址: 第三节 良种繁育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510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建好种子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下一篇: 农业农村部关于认定第二批国家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