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浅谈如何在幼儿 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陈铮

浅谈如何在幼儿 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陈铮

姓名:陈   铮

科目:论   文

单位: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

电话:13975193688

地址:长沙市人民中路255号

邮编:410011

浅谈如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内容摘要]

  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生态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体现环保意识,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的意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就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美来拓展幼儿视野,怎样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渗透环境教育,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在感知环境美的基础上来进行美术创作,使幼儿园美术与环境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学     环境     渗透

[正   文]

  幼儿美术教学与环境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它始终以美丽的自然环境、美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和创作之源,以一种理想化和审美化的眼光来创作一种境界,反映美好的愿望。另外,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感官和物质材料,强烈地与自然和环境相联系。因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中美好的事物来拓展幼儿的视野,让环境与教师的美术教学互动起来,让环境与幼儿的审美意识联系起来,让环境与师生的美术创作结合起来,使幼儿美术教学与环境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一、亲近大自然,在美术操作中渗透自然环境的审美意识。

  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不仅是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还有我们身边的公园、草地、小区建筑等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充满魅力,是最令幼儿神往的地方,也是培养孩子观察力、想象力与探索兴趣最理想的大课堂。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创造走进大自然的机会,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并引导他们学会用科学的观察方式与思维方式,认真细致地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感受美,表现美。例如:引导幼儿观察天空、河流、山川、田野,观察花、草、树、水,观察鸟、鱼、虫、禽,欣赏天然的美景,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当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爱的情感之后,再用他们感兴趣的方法,启发其运用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表现这些美好的事物。例如: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用简单的线、形画出物体形象,大胆表现出物象的主要特征;观察、了解自然界中的颜色,初步感知一年四季颜色的变化,掌握简单的配色方法,尝试用不同深浅的颜色进行搭配,懂得颜色的对比关系;学会构图,懂得把主体画在突出的位置,并能适当地添加与画相关的细节部分。也可以用自然界中随手取来的花、果、木、泥、沙、石等材料,通过切、折、编织、捏、削、连接、揉合、缝、卷、拧、贴等技能技巧,来感受和体验大自然无穷无尽的乐趣。

  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由于孩子们心灵纯洁、感受力敏锐,他们用天真无邪的眼睛观察周围所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并以简单朴素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如他们用石头制作成小汽车、花脸谱,用沙子堆砌出城堡,用落叶拼贴出各种小动物,用果核串成各种装饰品,用泥土塑造出可爱的动物和人物等等,这些来源于大自然的作品显得雅拙可爱、真实感人,令人不得不惊讶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爱惜大自然,让“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渗透到美术教学中。

  美术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包含或渗透环保教育,教师要做有心人,把环境中的环保教育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进行美术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环保教育,提高审美能力。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瓶子、绳子、金属丝、易拉罐等等,被人们随手抛弃,污染了环境。具有环保意识的老师会把它们分类收集并进行消毒,然后在美术活动中展示收集的这些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废弃材料的美,在此基础上,让他们通过实践懂得不同材料的加工手段,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例如: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美丽的长沙是我家”,在幼儿参观长沙的名胜古迹、认识长沙的风土人情、了解长沙的湖湘文化等背景下,孩子和老师一起用废纸盒、吸管、废泡沫、旧挂历纸、矿泉水瓶子、废碟片、旧报纸等材料,制作做出了“湘江拉架大桥”、“岳麓山和爱晚亭”、“火宫店”、“五一路上的汽车”、“沿江风光带”、“橘子洲头”等长沙特有的场景。在手工活动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就如何保护长沙环境、怎样利用长沙资源、怎样建设长沙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我在岳麓山上种满了用挂历纸做的枫树,变得像香山一样!”“我用纸盒做了会飞的汽车,这样五一路就不会堵车了!”“我用泡沫扳和吸管做了好多船,这样沿江风光带就更热闹啦……” 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颖而富有创意的想法,不仅在活动中发挥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对多种材料、多种加工手段进行综合灵活的运用,同时激发创造性思维。这样一来,废旧材料在师生们的艺术构思和加工制作下,成为独特的艺术品,达到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与环保意识的互动,幼儿的环境意识增强了,不但能和老师、家长一起做垃圾的分类、回收、清洗、消毒,而且常收集一些特殊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作品不仅可以用来装饰教室,还可以馈赠朋友、亲人,使环境教育延伸到家庭、社区。

三、关注生存环境,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类居住环境的审美教育。

  人类生存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人造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巨大破坏:湖泊、河流、海洋被污染,土地被污染,甚至连空气也被污染,城市里充斥着噪音、废气,林立的高楼遮挡了阳光,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向幼儿渗透这样的意识:世界是人的世界,环境是人的环境,建筑是人的建筑,但人是离不开自然的,因此每个人都要关心我们生存的世界、居住的环境与建筑,使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先让幼儿欣赏山川、大地、海洋、天空等自然景观,展示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长形态,浏览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然后请他们看看现代都市中一些拥挤、嘈杂、脏乱的居住环境,让孩子们看、听、想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进行比较、分析,领悟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审美意识,从而产生对优美居住环境的向往。

  实践证明,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孩子们能用他们所掌握的美术技巧大胆设计、创作心目中理想的居住小区。例如: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神奇的建筑”,在幼儿认识国内外著名建筑、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背景下,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了“无烟小区”、“太阳能别墅”、“节约能源的房子”、“无污染农庄”、“森林城堡”、“太空世界”、“海底宫殿”等极富想象力的作品,不仅环保舒适,而且造型奇特美观,令人叹为观之。只要生存环境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相信未来的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四、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良好的心理环境。

  要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就应该尽量减少对幼儿身心的不适当约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物质环境、和谐的精神环境。优美的空间、丰富的活动材料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的物质环境,而和谐的精神环境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真诚、接受、理解、平等的亲密关系,幼儿之间合作的关系,以及师幼共同营造的活动氛围等。若物质条件过于单调,幼儿的主体性会受到限制,若没有良好的精神环境,不仅优越的物质环境地不到利用,而且没有幼儿的主体性可言。

  在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本着开放性原则进行多元化的布置,并且随时根据活动的内容进行调整。例如,让达芬奇、凡高、米罗、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中外大师的艺术作品出现在幼儿园的过道、美术活动室和教室里,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欣赏空间,让孩子们在观赏、讨论的过程中,认识中外著名艺术家以及他们的作品风格,学习大师们刻苦好学的精神;也可以在活动室里布置美术区角,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活动的、富于变化的、操作性强的美术材料,让孩子们在里面自由地涂涂画画、剪剪贴贴,感受线条和色彩无穷无尽的变化,随心所欲地想象和创作,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同时,在美术区里学会谦让和与人合作,学会整理材料,学会和同伴分享快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布置美术作品展览区,引导幼儿即乐于观赏那些优秀的作品,又能在同伴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缺点,学会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在这些物质环境的渗透下,才能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和评价能力,促进幼儿发展。

  除了创设优良的物质环境,良好的精神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不管平时与幼儿交往,还是组织各种活动,都应该尊重幼儿的特点、个性,与幼儿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的每个微笑、每次鼓励都会使幼儿增强参与意识,产生创造性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多以谈话、讨论的形式组织活动,多为孩子们创设愉快、宽松的气氛,多一点“民主、自由”,少一点“戒律、清规”。例如:在组织幼儿喜迎澳门回归的日子里,一个小朋友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海、陆、空三军首领每人手中握着澳门区旗,周围是彩花、彩车……老师问他:“你能告诉大家这幅画的意思吗?”孩子扇着黑亮的大眼睛说:“这是葡萄牙人把澳门的旗子交给中国人民啦!”这是多好的构思和创新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为幼儿创设平等、互动的精神环境,能让孩子们大胆创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尽管有时孩子们的作品并不美观,但在他们的七彩梦里,有着童真的美丽。

五、巧用节日,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社会环境教育。

  节日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在不同的节日里,幼儿会关注不同的内容,如过春节时,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放花炮;过元宵节时,孩子们会去赏灯;过端午节时,孩子们会去看赛龙舟;过中秋节时,孩子们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过六一儿童节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他们最快乐的一天,一百个孩子会有两百件开心的事情。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这些心态,将节日中美好的人、事、物等渗透到美术教学中来,把孩子们眼中、耳中、心中对节日的美好感受用美术的多种技法表现出来。例如:结合“3、8”妇女节给妈妈制作一份独具匠心的礼物;结合“6、1”儿童节和老师一起布置热闹、漂亮的教室环境;结合“10、1”国庆节为祖国妈妈制作生日蛋糕;结合爱鸟周、环保纪念日等开展多种美术材料的主题绘画活动;结合“世界杯”到社区开展地板粉笔画等等。只要运用得当,节日中幼儿的所见所闻不仅可以成为美术教学的好素材,而且能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节日与人的关系、节日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幼儿的社会经验,促进幼儿与社会的交流。

  幼儿教师只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鼓励孩子们在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发现美、探索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怀着永远的爱心、永远的尊重、永远的理解,全身心投入幼儿的活动,珍惜和挖掘孩子的自主创新意识,就一定能培养幼儿审美、爱美、崇尚美、追求美、珍惜美的纯洁心灵,让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相关知识

浅谈美国的环境教育和教育环境
【专题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实践研究
蜂彩熠熠,生态教育之花撷秀盛放
绿色教育:为美丽家园护航——澳大利亚环境教育掠影
创设幼儿园艺术环境的有效途径
学校环境教育内容(30篇)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8篇)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论剪纸艺术运用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中的价值
美术中班教案汇总十篇

网址: 浅谈如何在幼儿 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陈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699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下一篇: 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