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木( Michelia odora (Chun) Noot. et B. L. Chen)又名香花木、宿轴木兰,是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树植物,属木兰科观光木属,本属仅此一种。观光木是优良庭园观赏树种和行道树种,是家具、建筑、细木工等的优良用材。随着森林的破坏及过度砍伐,观光木野生种群数量及种群大小不断减少,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观光木的主要识别特征:常绿乔木,叶互生,全缘;托叶与叶柄贴生,具托叶痕。花两性,单生于叶腋,花被片9片,13片1轮,同形,外轮的最大,向内渐小;雄蕊约30枚,药室线形,侧向开裂,药隔突出成短尖;花丝短,细圆柱状;雌蕊群不超出雄蕊群,雌蕊群具柄;雌蕊9-13枚,覆瓦状螺旋排列,部分相互连合且基部与中轴愈合,受精后全部合生,形成近肉质、表面弯拱起伏的聚合果,每心皮有胚珠12-16颗,排成2列,叠生。聚合果大,成熟时木质,各心皮的拱面在中部纵长分裂成两个厚木质的果瓣,果瓣近基部横裂,单独或几个聚合成厚块,自中轴脱落;种子垂悬于丝状、延长,有弹性的假珠柄上,外种皮肉质,红色,内果皮脆壳质。产于江西南部、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岩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摘自中国植物志。
观光木(照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为什么叫观光木呢? 在1963年,原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教授(Chun, Woon Young)为纪念我国早期的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Tsoong Kuan-kwang)而命名的(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Acta Phytotax. Sin. 8: 283. 1963,后来,在1993年,被Nooteboom, Hans Peter和陈宝梁将此种归并到含笑属Michelia odora (Chun) Nooteboom & B. L. Chen ,Ann. Missouri Bot. Gard. 80: 1086. 1993。)。观光木是植物工作者所熟知的,至于钟观光先生本人,许多人却了解不多。钟观光教授 (1868-1940)是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教育界的老前辈。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植物标本馆、中国第一个植物园(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植物园,1929年改称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园 (今浙江农业大学植物园的前身) );发现了“钟木”、“观光木”、“普陀鹅耳枥”等珍稀物种。他被尊称为中国植物学家“旧时代最后一人,新时代最初一人”。
钟观光(照片来源:百度图库)
一、自学成才,献身科学
钟观光先生,字宪鬯,1868年出生于浙江镇海柴桥镇。自幼聪颖好学,师从镇海名士虞澹圆先生学习古文词,他尤其喜欢研究古代文学及古农书,这为他后来研究我国古代植物学奠定了基础。
钟观光坚信“路是走出来的,科学知识也是这样”,他自学了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1901年在上海首创了科学仪器馆,1903年又创刊《科学世界》杂志,对我国近代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钟观光藏书及其手稿
(照片来源: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网站)
二、中国第一个植物分类标本室的诞生
钟观光先生自学了李善兰等编译的西方植物学著作,认真实验,很快就掌握了近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钟观光从采集植物标本入手,开始了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
早在1911年,蔡元培在北京任教育总长,聘钟先生任教育部参事,每逢假日,他们便结伴去西山采集。1916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特聘钟先生为地质学系教授,不授课,专门采集植物标本,为创立北京大学生物系和标本馆做准备。1918年2月,钟观光以北京大学全国生物调查员的身份开始了历时四年之久的采集工作,北到幽燕,南至滇黔采集记录了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植物分布和种群概况,足迹遍及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河南、山西、河北等十一个省区。他长途跋涉,穷幽涉险,登峭壁爬悬崖,共采集腊叶植物标本一万六千多种,共十五万多号;海产、动物五百多号;木材、果实、根茎、竹类三百余种,为我国采集史解开了新的一页。
1924年,北大以他所采集的标本为基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对于这个标本室,蕨类学家秦仁昌先生赞誉说:“北大标本之真正价值不轩轾于新种之多寡,而在所经地域之广大,各类包罗宏富,实为研究生态分布最完善之材料云。”北大标本室开创了我国学者使用自己采集和制作的标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新时代。以“旅行采集记”为题,钟观光于1920-1921年在《地学杂志上》上先后发表了十篇文章,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目和重视。
钟观光于 1912 年 7 月 10 日采自北京的标本(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标室)
(照片来源:《中国植物采集先行者钟观光的采集考证》)
三、开创中国第一个植物园
1927年8月,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成立(后来的浙江大学农学院),原北大生物系主任谭熙鸿任劳农学院院长一职。他上任后,即荐聘钟观光为该院教授兼仪器标本部主任。在这期间,钟观光除了植物学课程授课外,主要从事分类学的研究工作。为此,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植物标本的采集和鉴定工作上,曾先后多次深入东西天目山、四明山、天台山、南北雁荡山以及普陀岛等,采集植物标本1000多种、七千多号和许多活植物。同年,他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建立了另一个植物标本馆和我国第一个植物园。该植物园设在杭州市郊的苋桥,占地约50亩,园内分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水生植物三大类。各区周围设有篱笆,区内以科为单位进行系统排列。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有的种在小土丘上,有的则种在池塘或水沟边。为了方便师生识别记载,每种植物都挂有标牌,上面写明植物中名、拉丁学名及所属科名。据资料记载,植物园内引种栽培的种类大1000余种。从树苗、种子的采集,到整个园区的规划,再到园区的管理,钟观光都亲身参与其中。植物园的建立不仅给浙大农学院的学生,而且给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场所。如当年正在杭州高级农业职业中学农艺系求学的吴中伦,一有空就来到植物园,钻进这气象万千的植物世界,潜心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与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尔后成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学家。钟观光在办好植物园和植物标本的同时,还制作大批腊叶标本,运到上海“实学通艺馆”供给各地大中小学校,改变腊叶标本从日本进口的状况。
在浙大农学院任教时期,他在浙江普陀山发现世界上唯一的单株珍稀濒临物种鹅耳枥植物。仅见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我国特有种,在1932年,由郑万钧先生(Cheng, Wan Chun)鉴定,定名为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 Cheng)。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植物园旧照和近照
(照片来源:《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植物园》)
普陀鹅耳枥(网图)
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930年,钟观光参加中国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进行植物科属名称之考订工作。同年秋,应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刘慎谔的聘请,再度来到北平。钟观光虽已逾花甲,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凭着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又开始了我国古籍中植物名实的考订研究。他对古典名著《毛诗》、《尔雅》、《离骚》中所载的146个科的高等植物和苔藓、藻类、菌类、地衣等低等植物进行详细考证,并根据实践经验,写成《植物中名考证》14卷的手稿。又把《诗经》、《易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的植物,按现代植物分类学的方法进行修改、考证、补充和注释,整理分辑成册,写出《近代毛诗植物解》、《山海经植物》、《北山画谱序》、《物贡纪要》、《有关植物古籍释例、注解书目》、《名实图考校录》等52卷约150多万字的手稿。
此外,他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田野调查和药材辨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写成《本草纲目>疏证》23卷。他另一本著作《说文植物类证》中就对《本草纲目》54个科的199种植物做了大量的修改、考证,写出注释,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到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煜瀛的高度赞赏。
钟观光是以近代植物学的分类方法,来考证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植物的,并用拉丁文注上名词名称,再结合采集标本的情况,注明产地、果实、采期等。他的考订工作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为古典植物学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还修正了日文翻译里中国古籍著作中涉及的植物名称的疏误,得到了彼邦学者的尊重与赞扬。
钟观光不仅对植物学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药物学也很有研究。他被同仁堂和北平研究院生理研究所请去共同实验国药性效,在经力彬等人的陪同下,年旬七十的他赴全国著名的药材产地祈州进行生药考察。他亲自研究田野上、公园里和市场上的药材,尤其注重药材中的同形异物和同物异形,留下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药物识别常识。钟观光认为中国虽然有许多有经济价值的林木,但也不能盲目砍伐和开垦,必须加以保护,正确加以开采。1936年,他又赴湖南进行林木考察,从植物和环境的关系、林种结构和布局等方面写出了《湖南林木调查报告》一文。
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前两天,日军逼近北平,科学研究工作无法进行,钟观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携带部分资料、标本和图书离开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回原籍姚江岸。在战乱中,许多重要的书籍、著作、手稿、日记丢失。留在北平的好几箱书籍、资料,被国民军队当作稻草垫在碉堡里,受到重大损失。(解放后,在北京的夏纬瑛先生等整理钟观光的资料时,已所剩无几)。钟观光回乡后继续对古籍植物考证、注释和续写《本草疏证》,由于资料有限,工作难以进行。 1940年7月,日寇在镇海登陆,9月30日,这位献身于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老人在忧愤中死去。
钟观光先生一生勤奋,自学成才,将毕生精力献给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是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者,植物分类学的奠基者。在前半生中,他提倡以科学教育救国,自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与同乡创办“四明实学会”、“科学仪器馆”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和博物理化知识的普及,又先后在多所高校任职,言传身教,培养一批批科学人才。后半生将主要的精力投身于近代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他通读著作,自学成才,为改变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基础的薄弱,他走遍全国的大部分角落,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发现“钟木”、“观光木”、“普陀鹅耳枥”等珍稀物种。以他的标本采集为基础,创立了我国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和第一个植物园。晚年时期,他不顾年迈,继续专研古籍著作,用现代植物学分类方法对我国古籍中的植物做了认真的考证、修改和补充。钟观光在植物学上的努力奠定了我国新兴的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对我国早期植物学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参考了: In memory of Professor Tsoong Kuan-kwang, a Chinese botanist early in this century、Professor Tsoong Kuang-kwang and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Zhejiang、In memories of Mr. Tsoong Kuan-kwang、中国植物采集先行者钟观光的采集考证、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著名教育家钟观光先生传略、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植物园等文。在此,向以上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关知识
志诚为报国 草木总关情——记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
追溯古今系列之宁波植物园中有几株观光木——读《钟观光画传》
《植物学家钟观光》首发 记录北仑籍植物分类学家生平事迹
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陈焕镛先生
中国现代植物分类学奠基人
长喙兰——缅怀把论文书写在大地上的蔡希陶先生/刘胜祥/不能遗忘的科学家07/20191007
中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先驱者——胡先骕
不该遗忘的中国分类学大师胡先骕
中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先驱者
植物如何命名?植物命名解密
网址: 观光木——缅怀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的先驱钟观光先生/王敏/不能遗忘的科学家02/20191002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72700.html
上一篇: 柏树植物学史 |
下一篇: 菊苣的发现史和其植物学分类.p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