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学院黄云飞教授团队长期从事古-中生代之交重大地质转折期生物灭绝与生物复苏方面的研究,团队成员吉霞在古生物学领域核心期刊《微体古生物学报》上发表题为“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三叠系底部微生物岩中的介形虫化石组合变化”的研究论文。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论文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吉霞为论文第一作者,黄云飞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共同资助。
研究选取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三叠系底部微生物岩段的介形虫化石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样品处理、化石鉴定和分类学描述、生物多样性分析等工作。共处理出4756枚介形虫化石,鉴定为27属96种。微生物岩段下部属种多样性高,没有明显的优势种,而微生物岩段上部则以Bairdiacypris ottomanensis,Liuzhinia antalyaensis,Paracypris gaetanii为优势种,这种优势种地位的转变可能是由种间竞争驱动的。随着微生物岩的发育,Bairdiacypris ottomanensis,Liuzhinia antlayaensis和Paracypris gaetanii表现出更强的竞争能力,而Bairdia属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种间竞争引发的群落演替反映出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底栖无脊椎动物快速的生物响应和生态适应。
图1 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介形虫组合与生物多样性指标
图2 广西乐业上岗剖面介形虫化石图片示例
图3 论文首页
相关知识
生命科学学院程磊教授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发文揭示硝化微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机制
华东师大科研团队揭示长期演替进程中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的变化规律
研究揭示竹子茎秆快速生长的遗传机制
植物检疫性病毒传毒介体的传毒特征及检疫防控策略
植物病害绿色防控团队应邀发表真菌病毒研究的综述论文
喜报!东华理工大学刘云海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宁大植物病毒学研究所陈剑平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重要原创性成果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黄懿梅教授团队在土壤固碳微生物对有机碳固定贡献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张健教授课题组在《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揭示微气候在驱动山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中的主导作用
网址: 地科学院黄云飞教授团队研究生吉霞在《微体古生物学报》上发表论文,揭示PT微生物岩中的介形虫化石组合变化规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73827.html
上一篇: 化石数据库暗藏开花植物起源的新线 |
下一篇: 古生物研究院冯卓团队在Nat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