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了我国重要珍稀濒危物种与类群(大熊猫、朱鹮、虎、金丝猴、藏羚羊、扬子鳄、亚洲象、长臂猿、麝、普氏原羚、野生鹿类、鹤类、野生雉类、兰科植物、苏铁)的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布特征,并按科、属、种不同层次的分类阶元提取了这15物种与类群在全国的主要地理分布中心。结合人口、气温、海拔等人文和自然因素探讨了造成这种格局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从保护现状、保护全面性、保护有效性和保护空缺四方面评价了各类群目前的保护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主要结论如下: 1.15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布中心主要在横断山区,秦岭山地和西双版纳地区,这与全国热点地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影响这些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过程、地形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横断山区在第四世纪基本无大面积冰川,又未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剧烈影响,人类干扰相对较少,成为这些物种的“避难所”。西双版纳境内丘陵,发育与保存了季节性雨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为树栖类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秦岭山地在动物和植物区系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是兰科植物、大熊猫、金丝猴和朱鹮的主要分布区。 2.15物种与类群的分布呈现局部分布和间断分布特征。15物种与类群中有不少是局限性分布的特有种,如大熊猫、四川山鹧鸪、普氏原羚和多数兰科植物,呈间断分布的有扬子鳄、金丝猴、白冠长尾雉、攀枝花苏铁和闽粤苏铁。 3.从物种保护来看,35.77%物种没有得到保护,主要集中在兰科植物、苏铁和雉科。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四:(1)我国目前对于这三大类群的野外考察活动开展较少,其分布地和数量还不清楚。(2)我国是世界上这三大类群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对这三大类群的法律保护体系却不完善。(3)兰科植物和稚类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4)我国苏铁新物种不断发现,新分布不断记录。 4.从保护区域来看,67.94%分布区没有得到保护。这些空白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的四川、云南、西藏、贵州和广西,东北部的黑龙江。除黑龙江、广西和贵州外,这些空白区域位于这15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布中心。 5.从保护的全面性来看,大熊猫、扬子鳄和亚洲象的保护现状较好,而兰科和苏铁类的保护现状较差。从保护的有效性来看,每个类群的制约因素不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共同的制约因素,全国涉及到这15物种与类群的自然保护区中专业管理人员只占5.46%。其次是有效保护面积,有效保护面积仅为保护总面积的33.33%。 6.为了加强对于这15物种与类群的保护,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新建和扩建一批自然保护区,主要集中在15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布中心横断山区、秦岭山地和西双版纳地区,优先考虑四川、云南、西藏这些物种多样性高,分布点多而保护空白区也多的地区;加快尚未受到保护的7属44种物种的保护,尤其是兰科、苏铁和雉类。对于兰科和苏铁,由于它们的分布呈零星状,数量少,可以先建立保护站或自然保护小区;加强已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侧重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紧保护区的规划,扩大核心区的面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相关知识
四川兴建珍稀濒危物种园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
亚洲鼩鼹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
蔬菜等重要经济作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 科技导报
珍稀濒危植物宝华玉兰的保护及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docx
重点实验室综述我国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与保护利用现状
贵州山区主要珍稀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危现状成因及持续利用对策
菊花近缘野生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保护建议 | 科技导报
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影响及其适应对策研究
网址: 我国重要珍稀濒危物种与类群的地理分布格局及保护现状评价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473872.html
上一篇: 别再买了!你买的这种花,可能是国 |
下一篇: 保护区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关键作用 |